Array ( [id] => 650544 [appid] => 1 [topicid] => 0 [galleryid] => 0 [channel_pc] => 1 [channel_wap] => 1 [channel_phone] => 1 [channel_pad] => 0 [title] => 贯彻四中全会精神在一线 | 湖北船舶业:绿色智能领航全球 [editor] => 施静文 [has_thumb] => 1 [created] => 2025-11-16 20:58:44 [published] => 2025-11-16 20:58:44 [modified] => 0000-00-00 00:00:00 [digg] => 4 [pv] => 0 [comments] => 0 [shares] => 0 [recommend] => 0 [importance] => 0 [status] => 6 [enablecopyright] => 0 [sort] => 0 [origin] => 3 [syscomments] => 0 [main_category] => 286 [thirdparty_audit] => 0 [flow_step] => 0 [flow_id] => 0 [flow_index] => [gzh_account_id] => 0 [gzh_account_name] => [short_title] => [virtual_shares] => 0 [content] =>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湖北传统优势产业,船舶制造业正不断加速绿色化、数字化转型,完善产业链条,提升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

在武汉长江船舶设计院,设计师们正在设计一艘新能源省际游轮,这艘能承载650名游客的游轮,未来将往返于宜昌和重庆之间。而设计的难点,是要以甲醇为主要能源,这在全球内河航行的客船中目前还没有先例。

武汉长江船舶设计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徐强:甲醇有一定轻微的神经毒性,设计难点就是合理规避毒性,保证安全,你看这边一个圈,有相应危险区的设置要求。

不断挑战自我,敢为人先的底气,来自湖北在船舶设计上多年的积累。截至目前,武汉长江船舶设计院已经为湖北研发82型新能源船型,其中包括中国首艘入级中国船级社(CCS)的500千瓦级氢燃料电池动力工作船“三峡氢舟1号”、全球最大载量的纯电动游轮“长江三峡1号”等等具有影响力的船型。现在,全国80%的绿色智能船型出自湖北,而创新的脚步仍在继续。

武汉长江船舶设计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徐强:全会要求推动技术改造升级,发展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湖北省有了明显的“先发优势”,我们准备成立一个数字化的部门,做相关的这个三维设计跟数字化设计,进一步地提高效率,提高产品质量。

创新加速的底气,还来自全国领先的船舶测试验证体系,在湖北,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海军工程大学、荆门中航工业605研究所分别拥有专业拖曳水池,以华中科技大学为例,每年都要完成十多个型号的船舶试验验证。

华中科技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教授 孙江龙:全国能够有这样的四个水池的城市几乎没有了,我们会用人工智能优化方法,来进行改型,设计好了,后面的建造、营运都会非常顺畅。

加速将设计验证环节的先发优势,转化为全链条上的竞争优势,湖北正加速打造武汉、宜昌、黄冈、荆州4个船舶制造产业基地、8个产业园,目前已有规模以上船舶制造企业29家,造船产能531万载重吨,居内陆省份首位。

长航集团武汉公司游船分公司安全总监 李平:现在的这个产业链发展很完善,从电池、电芯、动力系统、关键核心部件,我们都可以在湖北采购到,有些当天都可以送达,就是非常有保障的。

随着产业链条自主可控水平的不断提高,湖北船舶制造的品牌影响力也不断增强,以宜昌宜都绿色智能船舶产业园为例,这里刚刚建成了国内首创集成式船舶反拉滑道下水系统,能让船舶在枯水期也能安全、快速、平稳下水,效率提升30%以上,迅速收获了一批船舶企业的订单。

湖北海科船舶重工有限公司总经理 叶宝:我们在全国考察了很多地方,但有这种附带高科技含量的配套是少见的,满足我们常年的生产条件。

湖北省国防科工办负责人 夏齐勇:“制造+科研”双轮驱动态势明显,下一步我们将抓紧制定实施《湖北省推动内河船舶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努力塑造湖北在全国乃至全球内河船舶产业的先发优势。

来源:长江云新闻

编辑:施静文


[subtitle] => [pagecount] => 1 [sourceurl] => [banner] => Array ( ) [description] => [thumb] => Array ( [url] => https://img.cjyun.org/a/10091/202511/3157be528231336afa08f91ff11f1094.png [id] => 1497277 [ratio] => 0.56 ) [url] => http://xiangyang.cjyun.org/p/650544.html [wapurl] => http://m-xiangyang.cjyun.org/p/650544.html [attachments] => Array ( ) [relates] => Array ( ) [gallery] => Array ( ) [galleries] => Array ( ) [menu] => 0 [authors] => [author] => [terms] => Array ( [4] => Array ( [0] => 长江云新闻 ) [1] => ) [thumbs] => Array ( [0] => Array ( [url] => https://img.cjyun.org/a/10091/202511/3157be528231336afa08f91ff11f1094.png [id] => 1497277 [ratio] => 0.56 ) ) [oldpv] => 244 [all_pv] => 0 ) 1

贯彻四中全会精神在一线 | 湖北船舶业:绿色智能领航全球

2025-11-16 20:58   长江云新闻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湖北传统优势产业,船舶制造业正不断加速绿色化、数字化转型,完善产业链条,提升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

在武汉长江船舶设计院,设计师们正在设计一艘新能源省际游轮,这艘能承载650名游客的游轮,未来将往返于宜昌和重庆之间。而设计的难点,是要以甲醇为主要能源,这在全球内河航行的客船中目前还没有先例。

武汉长江船舶设计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徐强:甲醇有一定轻微的神经毒性,设计难点就是合理规避毒性,保证安全,你看这边一个圈,有相应危险区的设置要求。

不断挑战自我,敢为人先的底气,来自湖北在船舶设计上多年的积累。截至目前,武汉长江船舶设计院已经为湖北研发82型新能源船型,其中包括中国首艘入级中国船级社(CCS)的500千瓦级氢燃料电池动力工作船“三峡氢舟1号”、全球最大载量的纯电动游轮“长江三峡1号”等等具有影响力的船型。现在,全国80%的绿色智能船型出自湖北,而创新的脚步仍在继续。

武汉长江船舶设计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徐强:全会要求推动技术改造升级,发展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湖北省有了明显的“先发优势”,我们准备成立一个数字化的部门,做相关的这个三维设计跟数字化设计,进一步地提高效率,提高产品质量。

创新加速的底气,还来自全国领先的船舶测试验证体系,在湖北,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海军工程大学、荆门中航工业605研究所分别拥有专业拖曳水池,以华中科技大学为例,每年都要完成十多个型号的船舶试验验证。

华中科技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教授 孙江龙:全国能够有这样的四个水池的城市几乎没有了,我们会用人工智能优化方法,来进行改型,设计好了,后面的建造、营运都会非常顺畅。

加速将设计验证环节的先发优势,转化为全链条上的竞争优势,湖北正加速打造武汉、宜昌、黄冈、荆州4个船舶制造产业基地、8个产业园,目前已有规模以上船舶制造企业29家,造船产能531万载重吨,居内陆省份首位。

长航集团武汉公司游船分公司安全总监 李平:现在的这个产业链发展很完善,从电池、电芯、动力系统、关键核心部件,我们都可以在湖北采购到,有些当天都可以送达,就是非常有保障的。

随着产业链条自主可控水平的不断提高,湖北船舶制造的品牌影响力也不断增强,以宜昌宜都绿色智能船舶产业园为例,这里刚刚建成了国内首创集成式船舶反拉滑道下水系统,能让船舶在枯水期也能安全、快速、平稳下水,效率提升30%以上,迅速收获了一批船舶企业的订单。

湖北海科船舶重工有限公司总经理 叶宝:我们在全国考察了很多地方,但有这种附带高科技含量的配套是少见的,满足我们常年的生产条件。

湖北省国防科工办负责人 夏齐勇:“制造+科研”双轮驱动态势明显,下一步我们将抓紧制定实施《湖北省推动内河船舶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努力塑造湖北在全国乃至全球内河船舶产业的先发优势。

来源:长江云新闻

编辑:施静文


登录汉水襄阳账号

{{isMobile ? "账号密码登录" : "短信登录"}}
发送验证码

请输入图片验证码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