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 ( [id] => 642122 [appid] => 1 [topicid] => 0 [galleryid] => 0 [channel_pc] => 1 [channel_wap] => 1 [channel_phone] => 1 [channel_pad] => 0 [title] => 重要提醒 本周六上班!四招教你轻松应对“节后综合征” [editor] => 李春辉 [has_thumb] => 1 [created] => 2025-10-08 16:31:48 [published] => 2025-10-08 16:31:48 [modified] => 0000-00-00 00:00:00 [digg] => 2 [pv] => 0 [comments] => 0 [shares] => 0 [recommend] => 0 [importance] => 0 [status] => 6 [enablecopyright] => 0 [sort] => 0 [origin] => 0 [syscomments] => 0 [main_category] => 286 [thirdparty_audit] => 0 [flow_step] => 0 [flow_id] => 0 [flow_index] => [gzh_account_id] => 0 [gzh_account_name] => [short_title] => [virtual_shares] => 0 [content] =>

八天假期即将结束

你还记得今天是星期几吗

重要提醒

本周上班时间有变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2025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

国庆节逢中秋节

10月1日(周三)至8日(周三)

放假调休共8天

本周六(10月11日)要上班

别忘了定好闹钟

如何破解“节后综合征”?专家来支招

国庆中秋假期即将结束,有些人会感到精神不振、情绪低落,并伴有失眠、食欲减退等生理不适。专家表示,这可能是“节后综合征”来袭,可以从作息、饮食、运动等多方面进行调整,找回好状态。

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内科心身门诊教授张侃指出,“节后综合征”并非严格的临床疾病诊断,而是指个体在长假后,从放松状态回归日常轨道的过渡期中,出现的短暂身心适应不良。主要表现包括:

情绪方面,提不起精神,对工作感到厌倦、恐惧、焦虑,甚至莫名烦躁、情绪低落;

生理方面,失眠、早醒、疲劳乏力、头痛、头晕、食欲缺乏、肠胃不适等;

认知方面,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下降,思维迟钝,工作效率大打折扣。

△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内科心身门诊教授张侃在为患者问诊

张侃表示,“节后综合征”的成因复杂多样,涵盖生理、心理、生活方式等因素。节假日期间,人们通常会打破日常的作息规律,熬夜、晚睡晚起等情况屡见不鲜,使得睡眠质量大幅下降,进而影响身体的恢复以及心理健康。饮食也往往缺乏规律,暴饮暴食、过量食用油腻或辛辣食物等行为,都会加重胃肠道的负担,破坏肠道的菌群平衡,引发腹泻、便秘等症状。这些生活方式的改变,打乱了人体正常的生物钟,造成植物神经系统紊乱,促使“节后综合征”的产生。

此外,节假日后,重新投身到紧张的工作或学习当中,部分人可能难以适应,从而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这种心理压力的改变,也会导致体内激素水平发生波动,诱发“节后综合征”。

如何调适以减少或避免“节后综合征”的发生?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内科心身门诊主治医师程金湘建议:

可以温柔校准生物钟,早晨尽早拉开窗帘,去户外稍微运动接受光照,逐步调整入睡时间,能有效帮助生物钟复位。

营养的优化必不可少,节后尽量选择高纤维食物和易消化蛋白,增加绿叶蔬菜、燕麦、鱼类摄入,保证充足饮水,减轻身体的运转负荷。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快走、慢跑或瑜伽等,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改善睡眠质量,提升身体整体适应能力。

可将工作任务分解成若干小目标,每完成一个都是对信心的积极反馈,有助于缓解焦虑。

程金湘提醒,面对“节后综合征”,最好的态度是理解而非对抗。虽然“节后综合征”通常在一两周内自行缓解,但需注意与临床意义上的焦虑症或抑郁症进行区分。如果相关症状持续半月以上,且严重损害社会功能,则应寻求专业心理帮助,进行科学评估。

温馨提醒

假期即将结束

“节后综合征”不可怕

可以多方面逐步调整

祝你找回好状态!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编辑:李春辉

[subtitle] => [pagecount] => 1 [sourceurl] => [banner] => Array ( ) [description] => [thumb] => Array ( [url] => https://img.cjyun.org.cn/a/10125/202510/d71ac6c0f892abbbdf82391ac4fce52c.jpeg [id] => 3695449 [ratio] => 2.17 ) [url] => http://xiangyang.cjyun.org/p/642122.html [wapurl] => http://m-xiangyang.cjyun.org/p/642122.html [attachments] => Array ( ) [relates] => Array ( ) [gallery] => Array ( ) [galleries] => Array ( ) [menu] => 0 [authors] => [author] => [terms] => Array ( [4] => Array ( [0] => 央视新闻客户端 ) [1] => ) [thumbs] => Array ( [0] => Array ( [url] => https://img.cjyun.org.cn/a/10125/202510/d71ac6c0f892abbbdf82391ac4fce52c.jpeg [id] => 3695449 [ratio] => 2.17 ) ) [oldpv] => 143 [all_pv] => 0 ) 1

重要提醒 本周六上班!四招教你轻松应对“节后综合征”

2025-10-08 16:31   央视新闻客户端  

八天假期即将结束

你还记得今天是星期几吗

重要提醒

本周上班时间有变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2025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

国庆节逢中秋节

10月1日(周三)至8日(周三)

放假调休共8天

本周六(10月11日)要上班

别忘了定好闹钟

如何破解“节后综合征”?专家来支招

国庆中秋假期即将结束,有些人会感到精神不振、情绪低落,并伴有失眠、食欲减退等生理不适。专家表示,这可能是“节后综合征”来袭,可以从作息、饮食、运动等多方面进行调整,找回好状态。

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内科心身门诊教授张侃指出,“节后综合征”并非严格的临床疾病诊断,而是指个体在长假后,从放松状态回归日常轨道的过渡期中,出现的短暂身心适应不良。主要表现包括:

情绪方面,提不起精神,对工作感到厌倦、恐惧、焦虑,甚至莫名烦躁、情绪低落;

生理方面,失眠、早醒、疲劳乏力、头痛、头晕、食欲缺乏、肠胃不适等;

认知方面,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下降,思维迟钝,工作效率大打折扣。

△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内科心身门诊教授张侃在为患者问诊

张侃表示,“节后综合征”的成因复杂多样,涵盖生理、心理、生活方式等因素。节假日期间,人们通常会打破日常的作息规律,熬夜、晚睡晚起等情况屡见不鲜,使得睡眠质量大幅下降,进而影响身体的恢复以及心理健康。饮食也往往缺乏规律,暴饮暴食、过量食用油腻或辛辣食物等行为,都会加重胃肠道的负担,破坏肠道的菌群平衡,引发腹泻、便秘等症状。这些生活方式的改变,打乱了人体正常的生物钟,造成植物神经系统紊乱,促使“节后综合征”的产生。

此外,节假日后,重新投身到紧张的工作或学习当中,部分人可能难以适应,从而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这种心理压力的改变,也会导致体内激素水平发生波动,诱发“节后综合征”。

如何调适以减少或避免“节后综合征”的发生?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内科心身门诊主治医师程金湘建议:

可以温柔校准生物钟,早晨尽早拉开窗帘,去户外稍微运动接受光照,逐步调整入睡时间,能有效帮助生物钟复位。

营养的优化必不可少,节后尽量选择高纤维食物和易消化蛋白,增加绿叶蔬菜、燕麦、鱼类摄入,保证充足饮水,减轻身体的运转负荷。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快走、慢跑或瑜伽等,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改善睡眠质量,提升身体整体适应能力。

可将工作任务分解成若干小目标,每完成一个都是对信心的积极反馈,有助于缓解焦虑。

程金湘提醒,面对“节后综合征”,最好的态度是理解而非对抗。虽然“节后综合征”通常在一两周内自行缓解,但需注意与临床意义上的焦虑症或抑郁症进行区分。如果相关症状持续半月以上,且严重损害社会功能,则应寻求专业心理帮助,进行科学评估。

温馨提醒

假期即将结束

“节后综合征”不可怕

可以多方面逐步调整

祝你找回好状态!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编辑:李春辉

登录汉水襄阳账号

{{isMobile ? "账号密码登录" : "短信登录"}}
发送验证码

请输入图片验证码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