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 ( [id] => 642108 [appid] => 1 [topicid] => 0 [galleryid] => 0 [channel_pc] => 1 [channel_wap] => 1 [channel_phone] => 1 [channel_pad] => 0 [title] => 高铁站的见证者:谢君与三座高铁站的故事 [editor] => 李潇凝 [has_thumb] => 1 [created] => 2025-10-08 12:43:01 [published] => 2025-10-08 12:43:01 [modified] => 0000-00-00 00:00:00 [digg] => 2 [pv] => 0 [comments] => 0 [shares] => 0 [recommend] => 0 [importance] => 0 [status] => 6 [enablecopyright] => 1 [sort] => 0 [origin] => 0 [syscomments] => 0 [main_category] => 1028 [thirdparty_audit] => 0 [flow_step] => 0 [flow_id] => 0 [flow_index] => [gzh_account_id] => 0 [gzh_account_name] => [short_title] => [virtual_shares] => 0 [content] =>

10月1日11时45分,看着G6855次高铁列车缓缓驶出宜城站,55岁的值班站长谢君凝视着远去的列车,眼中闪烁着自豪的光芒。这是谢君铁路生涯中参与开通的第三座高铁站。

宜城站作为呼南高速铁路襄阳至荆门段的新建车站,将宜城至襄阳的时间缩短至仅10分钟,襄阳至荆门车程从70分钟锐减至半小时。这不仅让宜城深度融入襄阳“一刻钟”经济圈,更串联起“襄十随神”与“宜荆荆恩”两翼城市群,为区域经济发展架起了快连快通的桥梁。

“看到宜城站顺利开通,我心里的那块石头也落地了!”谢君的声音中透着难以掩饰的激动。作为有着36年行车工作经验的老铁路人,亲历了中国铁路的沧桑巨变,从蒸汽机车的轰鸣到内燃机车的呼啸,从电力机车的迅捷到高铁的风驰电掣。

2025年4月,谢君作为第一批进驻宜城站的车站职工,开始了艰苦的筹备工作。他们面对的还是一个“毛坯房”——没有办公桌椅,没有生活用水,交通不便,更别提客运设施设备。他和同事们租住在附近民房,每半个月才能回家一次。

“联调联试就像是在给新房验收水电,流线规划好比设计家居动线。”谢君用装修比喻建站工作。

旅客从哪里进站更方便?怎么检票更合理?候车区域怎么划分更科学?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一次次试验来寻找最优解。

从设备管理权移交到行车指挥权接管,从客运人员培训到整章建制,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心打磨。旅客进站路线、检票流程、候车区划分,都是团队通过数十次模拟试验优化的结果。如今,明亮的站房、清晰的标识、完善的设备,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谢君和同事们的心血。

“每座车站都像自己的孩子,看着它们从无到有,再到投入运营,这种成就感无以言表。”谢君见证了襄阳高铁从无到有再到“米”字型高铁网铺画的过程。

在汉十高铁襄阳东站,他积累了新站开通的宝贵经验;在郑渝高铁兴山站,他完善了新站运营管理流程;如今在襄荆高铁宜城站,他将36年的经验倾注其中。谢君的铁路生涯与湖北高铁发展同频共振。

当又一列高铁缓缓进站,谢君的脸上浮现出欣慰的笑容。“宜城站可能是我职业生涯中参与开通的最后一座高铁站了。”谢君语气中既有不舍也有欣慰,“但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接棒,看着高铁网络越来越完善,我觉得这就是铁路人最好的传承。”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记者:陈莉莉 | 通讯员:刘娟 袁广益

编辑:李潇凝 | 校对:李兴会

责编:徐勇 | 审核:张伟



[subtitle] => [pagecount] => 1 [sourceurl] => [banner] => Array ( ) [description] => [thumb] => Array ( [url] => https://img.cjyun.org.cn/a/10125/202510/fbe007d9b7dc2d26ada51c6c49b78264.png [id] => 3695435 [ratio] => 0.56 ) [url] => http://xiangyang.cjyun.org/p/642108.html [wapurl] => http://m-xiangyang.cjyun.org/p/642108.html [attachments] => Array ( ) [relates] => Array ( ) [gallery] => Array ( ) [galleries] => Array ( ) [menu] => 0 [authors] => 陈莉莉 [author] => 陈莉莉 [terms] => Array ( [1] => [4] => Array ( [0] => 襄阳融媒体中心 ) ) [thumbs] => Array ( [0] => Array ( [url] => https://img.cjyun.org.cn/a/10125/202510/fbe007d9b7dc2d26ada51c6c49b78264.png [id] => 3695435 [ratio] => 0.56 ) ) [oldpv] => 209 [all_pv] => 0 ) 1

高铁站的见证者:谢君与三座高铁站的故事

©原创   2025-10-08 12:43  

10月1日11时45分,看着G6855次高铁列车缓缓驶出宜城站,55岁的值班站长谢君凝视着远去的列车,眼中闪烁着自豪的光芒。这是谢君铁路生涯中参与开通的第三座高铁站。

宜城站作为呼南高速铁路襄阳至荆门段的新建车站,将宜城至襄阳的时间缩短至仅10分钟,襄阳至荆门车程从70分钟锐减至半小时。这不仅让宜城深度融入襄阳“一刻钟”经济圈,更串联起“襄十随神”与“宜荆荆恩”两翼城市群,为区域经济发展架起了快连快通的桥梁。

“看到宜城站顺利开通,我心里的那块石头也落地了!”谢君的声音中透着难以掩饰的激动。作为有着36年行车工作经验的老铁路人,亲历了中国铁路的沧桑巨变,从蒸汽机车的轰鸣到内燃机车的呼啸,从电力机车的迅捷到高铁的风驰电掣。

2025年4月,谢君作为第一批进驻宜城站的车站职工,开始了艰苦的筹备工作。他们面对的还是一个“毛坯房”——没有办公桌椅,没有生活用水,交通不便,更别提客运设施设备。他和同事们租住在附近民房,每半个月才能回家一次。

“联调联试就像是在给新房验收水电,流线规划好比设计家居动线。”谢君用装修比喻建站工作。

旅客从哪里进站更方便?怎么检票更合理?候车区域怎么划分更科学?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一次次试验来寻找最优解。

从设备管理权移交到行车指挥权接管,从客运人员培训到整章建制,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心打磨。旅客进站路线、检票流程、候车区划分,都是团队通过数十次模拟试验优化的结果。如今,明亮的站房、清晰的标识、完善的设备,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谢君和同事们的心血。

“每座车站都像自己的孩子,看着它们从无到有,再到投入运营,这种成就感无以言表。”谢君见证了襄阳高铁从无到有再到“米”字型高铁网铺画的过程。

在汉十高铁襄阳东站,他积累了新站开通的宝贵经验;在郑渝高铁兴山站,他完善了新站运营管理流程;如今在襄荆高铁宜城站,他将36年的经验倾注其中。谢君的铁路生涯与湖北高铁发展同频共振。

当又一列高铁缓缓进站,谢君的脸上浮现出欣慰的笑容。“宜城站可能是我职业生涯中参与开通的最后一座高铁站了。”谢君语气中既有不舍也有欣慰,“但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接棒,看着高铁网络越来越完善,我觉得这就是铁路人最好的传承。”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记者:陈莉莉 | 通讯员:刘娟 袁广益

编辑:李潇凝 | 校对:李兴会

责编:徐勇 | 审核:张伟



登录汉水襄阳账号

{{isMobile ? "账号密码登录" : "短信登录"}}
发送验证码

请输入图片验证码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