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日,清晨的城市还笼罩在细雨蒙蒙中,大多数人正享受着国庆长假的闲暇。而在市大气指挥部微信工作群里,一条准时发出的消息,却悄然拉开了一天空气质量守护工作的序幕。
“10月3日,阴天有小雨,16~19℃,偏北风2-3级……”8点,市大气指挥部技术组工作人员李芳桃像往常一样,在群里发布了当天的气象条件和空气质量预报。这条消息是全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发令枪”。
紧接着,她敏锐地发现襄城隆中路站点数据显示异常,立即在群里发出提醒:“站点显示离线,已联系运维。”这条简短的消息背后,是一套快速响应机制的启动。很快,专人人员前往站点查看情况,数据恢复正常,确保了监测网络的完整性和数据的准确性。
午间,李芳桃没有休息,而是在群里发布了前一天的空气质量深度分析。数据显示,10月2日全市AQI指数仅为36,空气质量达到优级。但她并没有停留在表面的优良数据上,而是进一步剖析了各个站点的细微差异。
铁院东路4号站点的PM2.5浓度为11微克/立方米,这个看似不大的数字,却比其他站点均值高出77.4%。高新管委会站点的PM10浓度也出现了类似情况。这些细节的捕捉,体现着专业人员的敏锐洞察。
基于这些分析,李芳桃在群里提出了具体的管控建议:加强工地扬尘治理,确保“八个百分百”要求落实到位;强化工业企业监管,保证环保设施正常运行;在用餐高峰期,重点排查餐饮门店油烟净化装置运行情况。
这些建议迅速转化为各区的实际行动。在这个举国欢庆的假期里,正是这些坚守岗位的环保工作者,用专业和细致守护着城市的“呼吸”。他们的工作没有节假日的概念,只有对空气质量数据变化的敏锐捕捉,对每个异常情况的及时处理。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记者:吴芳
编辑:董子川丨校对:吴芳
责编:沈明晶丨审核:龚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