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日报》2025年9月30日 06版

乡村名片

保康县歇马镇白竹村
保康县歇马镇白竹村地处国家级4A景区九路寨的门户地带。这里山峦叠嶂,峡谷幽深,清新的空气与独特的山地气候,为其赋予了发展生态农业与旅游的天然优势。
白竹村依托毗邻九路寨景区的区位优势,将红色文化传承与绿色经济发展紧密结合,推动“四坊两中心”、白庄客栈等村集体项目落地生根,形成了一二三产业协同并进的良好态势。
红色,是白竹村最深沉的底色。这里是中国共产党秘密交通工作的奠基人、武汉市首任市长吴德峰的故乡。吴德峰故居是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成为重要的红色教育基地。2022年,白竹村入选全国红色美丽乡村建设试点,以此为契机,党员政治生活馆、红色文化广场等设施相继建成,每年吸引近15万人次前来接受党性教育,让红色精神焕发新的时代光芒。
在“红绿交融”的驱动下,白竹村先后荣获“湖北省美丽乡村典型示范村”“国家森林乡村”等称号。今日的白竹村,正朝着“基层党建示范村、产旅融合先行村、乡村治理样板村”的宏伟目标稳步迈进,一个充满活力、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样板正在荆楚大地生动展现。

见闻

寨上人家 梦里白竹
一处红绿相映的诗意栖居地
清晨,薄雾如轻纱般缠绕在山腰,我们的车辆沿着盘山公路驶入保康县歇马镇白竹村。窗外是满目苍翠的森林,耳畔是深谷溪流的潺潺水声,沁人心脾的空气瞬间洗去了旅途的疲惫。这个深藏于大山怀抱中的村落,正以其独特的红色底蕴与蓬勃的绿色生机,向世人展示着乡村振兴的动人画卷。
我们的第一站是白竹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一栋崭新的三层小楼在村口格外醒目,与之相邻的泉湾小区,白墙黛瓦,整齐划一,俨然一幅现代宜居山居图。村党支部书记吴启芝热情地迎了上来。他介绍说,近年来,白竹村坚持党建引领,大力改善基础设施,村民的居住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漫步小区,道路干净整洁,绿化错落有致,健身器材一应俱全,昔日偏远山村如今充满了现代气息。
在吴启芝的带领下,我们行车前往石磐岭上的吴德峰故居。这座始建于明末清初的庄园,占地广阔,白墙黑瓦,飞檐翘角,尽显鄂西北传统建筑的古朴与庄严。故居内,一张张珍贵的历史图片、一件件充满年代感的实物,生动再现了吴德峰同志从热血青年到坚定革命家、从隐秘战线领导者到人民市长的光辉一生。吴启芝书记的讲解也饱含深情,尤其是在那块被称为“九龙磐石”的巨石前,他讲述的往事让我们仿佛穿越时空,感受到了那段波澜壮阔岁月的历史回响。
从红色历史中走出,我们来到了充满生活气息的产业融合带。在通往九路寨景区的公路旁,辣椒坊、豆腐坊、曲酒坊、手工艺坊、农产品展销中心、游客服务中心等“四坊两中心”依次排开,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坊间飘出的阵阵豆香、酒香引人驻足,游客不仅可以亲眼观摩传统工艺的制作过程,还能品尝到最新鲜地道的农产品。旁边的展销中心里,“白竹十宝”——辣椒酱、土蜂蜜、手工布鞋等特色商品琳琅满目,成为游客争相购买的伴手礼。与之配套的白庄客栈,集智能民宿、红色主题餐厅于一体,能同时接待300人食宿,满足了不同游客的需求。
紧邻白庄客栈的,是2023年5月刚落成投入使用的党员政治生活馆。这座现代化的场馆,内设“红色印记”“红色英模”“红色精神”等五大展区,系统展示了当地的红色文化。二层的多功能厅可容纳300人,是开展党性教育、举办会议培训的理想场所。馆外环境清幽,设施齐全,它不仅是红色教育的新阵地,也成了白竹村文旅融合的新地标。
从党员政治生活馆继续前行,我们来到与白竹村联动的九路寨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这里展现得淋漓尽致:喀斯特地貌造就了奇峰怪石,黄龙洞内的钟乳石千姿百态,象鼻山、玻璃栈道等景点令人叹为观止。景区与白竹村紧密协作,形成红色文化与绿色生态交织的“红绿交融”旅游线路,吸引了大量研学、观光团队,实现了资源共享、客源互送。
白竹村留给我们的最深印象,是那种“红绿交融”所带来的强大生命力。红色文化为村庄注入了不朽的灵魂与精神内核,绿色生态则为发展铺就了最亮丽的底色。从吴德峰故居的肃穆庄严,到“四坊两中心”的热闹烟火,再到远山茶园的静谧悠远,白竹村的每一个角落,都在诉说着一个关于传承、发展与希望的生动故事。
谈及村庄的蜕变,吴启芝感慨万千:“白竹村能有今天,核心就在于‘党建引领、红绿融合’。我们牢牢抓住吴德峰故居这张红色名片,将其打造为重要的教育基地;同时,借力九路寨景区的自然风光,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产业,最终目的是让村集体增收、让村民致富。”
“全国红色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历史性机遇,”吴启芝接着说,“它带来的不仅是党员政治生活馆、红色文化广场这些硬件提升,更重要的是人气和名气。近三年来,我们接待了2000多批次的团队,近15万人次,这直接带动了餐饮、住宿和农特产品销售,村民的获得感实实在在。”
对于“四坊两中心”和白庄客栈的运营模式,吴启芝介绍,这些都由村集体公司统一管理,村民可以通过资金入股、就近务工、提供农产品原料、制作手工艺品等多种方式参与其中,形成了“村集体牵头、村民广泛参与”的利益联结机制,有效激发了内生动力。
“党建绝不是一句空话,”吴启芝坚定地表示,“它是我们发展的‘主心骨’。通过扎实的党建活动,党员在产业发展、环境整治、乡村治理中真正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比如在故居修缮、新馆建设这些大事难事面前,总是党员带头冲锋。党建引领,实实在在地转化为了治理效能和发展成果。”
展望未来,吴启芝胸有成竹:“我们要继续深化‘红+绿’文章。一是提升红色教育基地的内涵,开发更丰富的研学课程;二是推进香炉山茶文化生态博览园项目,做精茶旅融合;三是加强区域联动,形成‘村村联建、抱团发展’的更大合力。我们的目标,就是把白竹村建设成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叫得响的乡村振兴示范村!”

对话
九路寨云崖酒店总经理周喜

在悬崖上打造“云端仙境”
在九路寨景区缥缈的云海之巅,云崖酒店宛如一栋栋空中楼阁,静候着每一位探寻自然的旅人。掌管这家特色酒店的,是拥有28年文旅行业丰富经验的周喜。与她的对话,让我们得以窥见这家高山酒店的经营哲学与未来蓝图。
记者:周总您好!云崖酒店地理位置极其特殊,坐落在九路寨景区核心,四周是壮丽的自然风光。在您看来,运营这样一家酒店,最大的挑战和独特的魅力分别是什么?
周喜:(微笑)谢谢。魅力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卖的就是“风景”。清晨,客人可能在云海中醒来;夜晚,抬头便是璀璨的星空。这种与自然零距离的体验,是城市酒店无法比拟的。我们不仅是住宿提供者,更是独特自然景观的“搬运工”和美好时光的营造者。
挑战也确实并存。首先是运营成本高。所有物资都需要从山下运输,对供应链管理是极大考验。其次是季节性问题。旅游旺季一房难求,淡季则要思考如何吸引客源。再者,高山环境对设施维护、员工稳定性都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正是这些挑战,反过来促使我们必须在服务、体验和管理上做得更精细、更有特色,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记者:您提到差异化,具体到云崖酒店,是如何打造自身特色,避免同质化竞争的呢?
周喜: 核心是“因地制宜,体验为王”。首先,我们强调深度沉浸式的自然体验。酒店的设计最大限度地融入了环境,大量使用本地石材和木材,房间的窗户就是天然的“风景画框”。我们不仅提供住宿,更策划了一系列自然探索活动,比如马上到来的秋季红叶节、帐篷音乐节,还有星空景观、晨曦云海摄影、徒步路线导览等,让客人真正“住下来,玩进去”。
其次,是深耕“酒店+”模式。一是“酒店+文化”,我们正在挖掘保康本地的人文故事、民俗元素,并将其融入酒店的氛围营造和活动中,比如策划楚文化主题夜、地方手工艺体验等。二是“酒店+康养”,利用九路寨作为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的优势,引入森林冥想、瑜伽、定制素食等健康养生项目,吸引追求高品质休憩的客群。
最重要的是极致的个性化服务。在高山上,我们力求让客人感受到家外之家的温暖。从客人预订开始,我们就提供详细的行程建议、天气提醒、装备清单。入住后,管家式的服务会关注到每个细节,比如为晚归的客人准备暖汤,为过生日的客人送上小惊喜。我们希望创造的是有温度的记忆,而不仅仅是冰冷的房间。
记者:您如何看待云崖酒店与周边村落,特别是白竹村的关系?在联动发展方面有哪些具体的实践和规划?
周喜: 我们认为酒店与村落是命运共同体,是互补共赢的关系。景区为村庄带来客流,村庄为酒店提供在地文化和物质支持。具体的联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供应链联动。我们优先采购白竹村等周边村庄的农产品,如蔬菜、土鸡、蜂蜜、茶叶等。这既能保证食材的新鲜与特色,也能直接助农增收。我们的餐厅会推出“在地风味”菜单,讲述食物背后的山村故事。二是客源联动。我们积极推广“住云崖,游白竹”的线路产品。将酒店的客人引导至白竹村,参观吴德峰故居,体验“四坊两中心”,购买“白竹十宝”特产。反过来,白竹村接待的红色研学、党建团队,也是我们潜在的会议和住宿客源。我们正在探索与村集体公司建立更紧密的客源共享机制。三是文化与人力资源联动。我们邀请村里的老手艺人到酒店进行非遗展示,也吸纳当地村民经过培训后进入景区和酒店工作。这不仅为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也让酒店服务更具“本地味”,实现了文化传承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记者:面对未来文旅消费的趋势,云崖酒店有怎样的长远规划和期待?
周喜:未来,游客会更加追求高品质、深体验、个性化。对此,我们有几个方向:第一,数字化赋能。计划引入更智能的预订系统和客房控制系统,提升运营效率。同时,利用报纸、视频等社交媒体和数字营销,精准展示酒店特色,吸引目标客群。第二,产品持续迭代。我们将不断研发新的主题活动和套餐产品,如地质科普夏令营、秋季写生周、冬季雪景主题度假等,打破季节性限制,保持新鲜感。第三,强化品牌塑造。我们的愿景是将“云崖酒店”打造成保康乃至鄂西北地区的一张文旅名片,成为一个让人想到“诗意栖居”“云端度假”就能立刻联想到的品牌。这需要我们在每一个服务细节上精益求精,持续积累口碑。
“路虽远,行则将至。”周喜充满信心地表示,“我相信,凭借九路寨无与伦比的自然禀赋,加上我们专业的运营团队和不断创新的精神,云崖酒店一定能成为每一位到访者心中难忘的‘云端之家’,为保康的全域旅游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策划统筹:张成武 龚莉 廖双来 王婷
全媒体记者:周建春 张晋瑜
特约通讯员:付乐 邢忆星
通讯员:王志国
视频制作:李澍宇 张晋瑜
编辑:周建春|校对:张晋瑜
责编:周建春|审核:廖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