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汉江中游最大支流唐白河的上游重要水源,白河的水质状况直接关系到下游襄阳市的饮水安全及汉江干流的生态健康。9月24日,记者在南阳市新野县实地采访了解到,通过豫鄂两地的协同治理,白河水质持续改善,有效保障了流入襄阳的唐白河以及汉江的水环境安全。
白河发源于河南,流域面积的八成以上在南阳市境内,其水质优劣对下游影响显著。唐白河年均径流量约90亿立方米,占汉江襄阳段的15%,是汉江中游重要的补给水源。白河与唐河在新野出境,流入襄阳襄州区后汇合为唐白河,最终于张湾汇入汉江。
24日,在新野白河滩湿地公园,昔日土坡杂乱、水体黑臭的景象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水清岸绿、鸟语花香的生态景观。当地居民归凤暖表示,环境改善后,这里已成为日常休闲健身的首选地。这一转变,既得益于南阳市在上游开展的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也离不开襄阳市在下游建立的智慧化监测与联防联控体系。
为共同守护一河清水,生态环境部在“十三五”期间于白河、唐河出省界处设立国控断面,考核上游治理成效;在唐白河入汉江口设置张湾断面,评估对汉江的影响。进入“十四五”,湖北省进一步增设白河马营、唐河双沟等省控断面,织密监测网络,实现水质数据实时共享。
数据是最有力的见证。2023年至2025年上半年,白河翟湾、唐河埠口、唐白河张湾国控断面及襄阳多个省控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Ⅲ类以上,持续符合优良标准。这一成果标志着跨省共治取得实质性成效。
南阳市生态环境局新野分局副局长李政介绍说,我们坚持治理和提升并重,通过建设湿地公园、修复湿地、内河治理等措施,不仅美化城市,也提升了河流自净能力,为下游输送清洁水源。襄阳则依托监测平台,实时掌握上游来水水质,实现精准预警、快速响应。
专家指出,白河—唐白河—汉江的治理实践,为跨行政区流域协同治理提供了重要范例。未来,随着豫鄂合作不断深化,这条流动的生态廊道将持续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水环境保障。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记者:吴芳丨通讯员:张振斌 王步乾
编辑:董子川丨校对:吴芳
责编:沈明晶丨审核:龚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