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只存在于科幻电影中的“意念操控”,如今正式走进襄阳临床一线。9月26日,襄阳市中心医院脑机接口中心正式启动,该院在中南六省地市级医院中率先引入脑机接口康复技术,让脊髓损伤、瘫痪等神经系统疾病患者通过“意念”就能指挥外骨骼机器人行走,这不仅意味着神经系统疾病康复迎来革命性突破,也标志着该院在全面建成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又迈出关键一步。
瘫痪6年少女用“意念”支配行动 科技让她重迈第一步
在揭牌仪式前,该中心已悄然完成一项重大临床应用:19岁的小美(化名)因外伤导致右侧上下肢痉挛性瘫痪六年,通过“脊髓神经电刺激+脑机接口”技术组合,成功实现独立行走和右手抓握物品。这是她六年来第一次靠自己的“意念”支配瘫痪的右手和右腿,这不仅是技术的胜利,更是生命希望的重燃。
“从来没想过,有一天‘想走路’这个念头,能真的带动双腿动起来。”小美的突破,证实了脑机接口在神经功能重建领域的巨大潜力,为无数脊髓损伤、脑卒中后肢体障碍的患者照亮了前路。
脑机接口如何实现“意念操控”?专家详解背后黑科技
襄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学科带头人陈锋介绍,患者头戴非侵入式脑电帽后,设备可实时捕捉其大脑产生的运动意图信号,系统快速解码并传送至外骨骼机器人,并结合外骨骼机器人实现“意念控制行走”,让瘫痪患者重新掌控身体机能。整个过程无需肌肉参与,真正实现“大脑与机器对话”。
据悉,该院脑机接口中心配备国际先进的脑电信号采集系统、神经调控设备及多学科专家团队,除运动康复外,该中心还聚焦难治性癫痫调控、意识障碍促醒等前沿科学领域。例如,利用深部脑刺激技术精准调控脑区活动,可显著缓解帕金森患者的震颤与僵硬,提升生活质量。
打造“医工结合”创新链 推动脑机接口从实验室走向临床
9月26日当天,一位55岁因颈椎损伤导致下肢瘫痪的患者现场体验了脑机接口康复训练。他感慨地说:“以前长期坐轮椅,觉得站起来是奢望,现在高科技让我看见希望。”
襄阳市中心医院党委书记邢辉表示,脑机接口中心的成立是医院响应国家政策、推进前沿技术攻坚、全面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重要举措。依托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的技术辐射与资源支持,医院深度整合临床资源与高校企业优势,构建“医工研发—临床试验—产业转化”全周期链条,形成闭环研发体系,推动相关科技成果加速转化,让尖端科技更快惠及百姓。
据悉,下一步,该院将进一步深化与国内外顶尖科研机构、高校及企业的合作,持续优化脑机接口技术的临床转化体系,加强脑机接口在瘫痪、脊髓损伤康复、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和康复领域的应用探索,造福更多患者。同时,通过开展高质量临床研究、培养跨学科复合人才,为我国脑机接口领域的持续创新与长远发展提供坚实支撑与保障。
记者:赵玲 张文豪;实习生:徐陈静;通讯员姚敏 赵芷苇
编辑:白璐|校对:王怡雯
审核:张丽|终审:刘德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