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 ( [id] => 639623 [appid] => 1 [topicid] => 0 [galleryid] => 0 [channel_pc] => 1 [channel_wap] => 1 [channel_phone] => 1 [channel_pad] => 0 [title] => “十四五”期间,武汉持续位列全国十大热门旅游目的地 [editor] => 汪锐 [has_thumb] => 1 [created] => 2025-09-25 13:26:09 [published] => 2025-09-25 13:26:09 [modified] => 0000-00-00 00:00:00 [digg] => 2 [pv] => 0 [comments] => 0 [shares] => 0 [recommend] => 0 [importance] => 0 [status] => 6 [enablecopyright] => 0 [sort] => 0 [origin] => 0 [syscomments] => 0 [main_category] => 286 [thirdparty_audit] => 0 [flow_step] => 0 [flow_id] => 0 [flow_index] => [gzh_account_id] => 0 [gzh_account_name] => [short_title] => [virtual_shares] => 0 [content] =>

9月24日,武汉市政府新闻办召开“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武汉篇章”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五场),聚焦武汉加快文化强市建设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言人合影。 记者夏俊俊 摄

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主要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期间,“江润三镇 城通九州”城市形象广为传播,精品力作推陈出新,文旅融合蓬勃发展,产业规模逐步壮大,2023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5.5%,2025年上半年游客接待量、旅游总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2%、16%,武汉持续位列全国十大热门旅游目的地。武汉戏曲“大码头”影响力不断增强,武汉梅花奖获得者达12人次,数量居副省级城市第1。武汉文博场馆成为新型旅游吸引物,年接待观众超1000万人次。2025年上半年,全市文化、娱乐业新登记企业数量同比增长387%,增幅位列同期各行业新登记企业榜首。此外,演艺经济、赛事经济、赏花经济热点不断,文旅市场展现欣欣向荣、活力涌现的新气象,武汉正加速从文旅大市迈向文旅强市。

武汉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期间,全市新改扩建30个城市体育公园、208个社区体育中心,新增4个区级全民健身中心,公共体育场馆低免开放全覆盖,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从2.17平方米跃升至3.21平方米,形成了市民举步可及的“12分钟体育健身圈”。以“体育+”为抓手,推动产业规模与质量双突破。2024年,全市体育产业总产值达958亿元,年均增长率达12%,体育产业增加值达433亿元,年均增长率达11%,体育消费总规模突破531亿元,较“十四五”初期增长近50%。

东湖正逐步成为享誉海内外的世界名湖和市民游客喜爱的人民乐园。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相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东湖风景区接待游客2550.48万人次,重大节日接待量稳居全国同类景区前列,湖北省博物馆、武汉欢乐谷、中科院武汉植物园牢牢占据全国行业排头兵地位,东湖海洋乐园、东湖落雁景区、东湖之眼等年接待量破100万人次的收费景区和文旅项目达10个。东湖水质常年保持在Ⅲ类,达到近40年最优,获评“全国示范河湖”“长江经济带最美湖泊”。

今年,吉庆街、江汉路双双入选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加上2023年获评的黎黄陂路,江岸区成为全省拥有国字号旅游休闲区最多的城区。江岸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充分发挥“江优势”和“岸特色”,推动文旅商融合,2024年,汉口历史风貌区接待游客3900万人次。在江上,丰富游船体验,有“知音号”“长江荣耀号”“古琴号”等15艘特色游船,已接待游客123万人次。

武汉文化旅游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期间,该集团在聚焦场景打造、产品供给、品牌传播等方面持续发力,让市民游客的体验感和参与感“亮起来”。多元融合消费新场景不断呈现,譬如在“知音国色”美学生活馆可以体验国潮文创、非遗手作,江汉路的茑屋书店不仅是书店,更是生活艺术空间,这些都让传统文化变得年轻又时髦。

近些年来,光谷的动漫、游戏等文化创意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涌现出了《灵笼》《贪吃蛇》等一批火遍海内外的IP作品。光谷创意产业基地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园区累计服务企业超500家,其中文化类企业占比超85%,既培育出微派网络、艺画开天、两点十分、麦塔威等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大企业,也集聚了大批充满活力的中小文创团队,逐步形成以IP创作、数字内容、文创衍生为核心的产业集群。

来源:长江日报

编辑:汪锐

[subtitle] => [pagecount] => 1 [sourceurl] => [banner] => Array ( ) [description] => [thumb] => Array ( [url] => https://img.cjyun.org.cn/a/10125/202509/d27513fda2bf323d3ec6d58566f3f419.jpeg [id] => 3681616 [ratio] => 0.69 ) [url] => http://xiangyang.cjyun.org/p/639623.html [wapurl] => http://m-xiangyang.cjyun.org/p/639623.html [attachments] => Array ( ) [relates] => Array ( ) [gallery] => Array ( ) [galleries] => Array ( ) [menu] => 0 [authors] => [author] => [terms] => Array ( [4] => Array ( [0] => 长江日报 ) [1] => ) [thumbs] => Array ( [0] => Array ( [url] => https://img.cjyun.org.cn/a/10125/202509/d27513fda2bf323d3ec6d58566f3f419.jpeg [id] => 3681616 [ratio] => 0.69 ) ) [oldpv] => 88 [all_pv] => 0 ) 1

“十四五”期间,武汉持续位列全国十大热门旅游目的地

2025-09-25 13:26   长江日报  

9月24日,武汉市政府新闻办召开“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武汉篇章”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五场),聚焦武汉加快文化强市建设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言人合影。 记者夏俊俊 摄

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主要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期间,“江润三镇 城通九州”城市形象广为传播,精品力作推陈出新,文旅融合蓬勃发展,产业规模逐步壮大,2023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5.5%,2025年上半年游客接待量、旅游总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2%、16%,武汉持续位列全国十大热门旅游目的地。武汉戏曲“大码头”影响力不断增强,武汉梅花奖获得者达12人次,数量居副省级城市第1。武汉文博场馆成为新型旅游吸引物,年接待观众超1000万人次。2025年上半年,全市文化、娱乐业新登记企业数量同比增长387%,增幅位列同期各行业新登记企业榜首。此外,演艺经济、赛事经济、赏花经济热点不断,文旅市场展现欣欣向荣、活力涌现的新气象,武汉正加速从文旅大市迈向文旅强市。

武汉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期间,全市新改扩建30个城市体育公园、208个社区体育中心,新增4个区级全民健身中心,公共体育场馆低免开放全覆盖,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从2.17平方米跃升至3.21平方米,形成了市民举步可及的“12分钟体育健身圈”。以“体育+”为抓手,推动产业规模与质量双突破。2024年,全市体育产业总产值达958亿元,年均增长率达12%,体育产业增加值达433亿元,年均增长率达11%,体育消费总规模突破531亿元,较“十四五”初期增长近50%。

东湖正逐步成为享誉海内外的世界名湖和市民游客喜爱的人民乐园。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相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东湖风景区接待游客2550.48万人次,重大节日接待量稳居全国同类景区前列,湖北省博物馆、武汉欢乐谷、中科院武汉植物园牢牢占据全国行业排头兵地位,东湖海洋乐园、东湖落雁景区、东湖之眼等年接待量破100万人次的收费景区和文旅项目达10个。东湖水质常年保持在Ⅲ类,达到近40年最优,获评“全国示范河湖”“长江经济带最美湖泊”。

今年,吉庆街、江汉路双双入选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加上2023年获评的黎黄陂路,江岸区成为全省拥有国字号旅游休闲区最多的城区。江岸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充分发挥“江优势”和“岸特色”,推动文旅商融合,2024年,汉口历史风貌区接待游客3900万人次。在江上,丰富游船体验,有“知音号”“长江荣耀号”“古琴号”等15艘特色游船,已接待游客123万人次。

武汉文化旅游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期间,该集团在聚焦场景打造、产品供给、品牌传播等方面持续发力,让市民游客的体验感和参与感“亮起来”。多元融合消费新场景不断呈现,譬如在“知音国色”美学生活馆可以体验国潮文创、非遗手作,江汉路的茑屋书店不仅是书店,更是生活艺术空间,这些都让传统文化变得年轻又时髦。

近些年来,光谷的动漫、游戏等文化创意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涌现出了《灵笼》《贪吃蛇》等一批火遍海内外的IP作品。光谷创意产业基地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园区累计服务企业超500家,其中文化类企业占比超85%,既培育出微派网络、艺画开天、两点十分、麦塔威等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大企业,也集聚了大批充满活力的中小文创团队,逐步形成以IP创作、数字内容、文创衍生为核心的产业集群。

来源:长江日报

编辑:汪锐

登录汉水襄阳账号

{{isMobile ? "账号密码登录" : "短信登录"}}
发送验证码

请输入图片验证码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