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襄阳市水稻陆续进入收获季。面对天气挑战,各地积极组织农户抢晴收割,并通过创新服务、全产业链保障、昼夜奋战等多种方式,全力克服困难,确保秋粮颗粒归仓,筑牢粮食安全底线。
枣阳:靠前服务,全程护航收割
在枣阳市,农业部门与乡镇主动靠前服务,为水稻收割全程护航。兴隆镇大西村村民李本江欣喜地表示:“今年村里在用水用电上提供了很多帮助,我这块田大概1亩,可以打出将近2500斤湿谷,比往年增产近一成。”据兴隆镇农技推广服务中心负责人张长军介绍,当地已组织跨区及本地联合收割机100余台,水稻机收率达95%,同时农技部门积极对接合作社与烘干企业,及时为农户做好晾晒、烘干服务。
宜城:全链发力,电力精准保障
今年,宜城市55万亩水稻迎来丰收。当地通过全产业链机械化服务与精准电力保障,有效克服了连续阴雨天气的不利影响。种田大户杨健说:“现在我们的粮食都能及时烘干,品质有了保证,一亩地还能多收百把块钱。”宜城市秋收支农服务队郑集镇供电所队员尹威表示,他们为每个烘干点制定“一企一策”用电方案,全面检查电路连接,更换老化电线与破损开关,确保烘干设备24小时稳定运行。
南漳:挑灯夜战,兜牢安全底线
夜间,南漳县武安镇的秋收战场同样忙碌。多辆农机紧张作业,农户们开启挑灯夜战模式。为应对特殊天气,农业部门协调周边烘干厂加快加工进度,兜牢粮食安全底线。南漳县大丰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朱自瑶介绍:“我们烘干厂日烘干量105吨,覆盖周边四五个村。目前每天加班收湿稻谷到凌晨2点,烘干机24小时不停运转。”
全市上下正以高度的责任感,奋战在秋收一线,确保丰收的粮食颗粒归仓,展现了襄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担当与作为。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记者:尹琳 | 来源:南漳台 枣阳台 宜城台
编辑:柳军 | 校对:刘媛
责编:郑海 | 审核:周嘉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