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 ( [id] => 638735 [appid] => 1 [topicid] => 0 [galleryid] => 0 [channel_pc] => 1 [channel_wap] => 1 [channel_phone] => 1 [channel_pad] => 0 [title] => 父亲因病去世,母亲长期失联 15岁女孩逆袭路上选择放下“怨恨” [editor] => 李潇凝 [has_thumb] => 1 [created] => 2025-09-21 18:01:44 [published] => 2025-09-21 18:01:44 [modified] => 2025-09-21 18:02:40 [digg] => 1 [pv] => 0 [comments] => 0 [shares] => 0 [recommend] => 0 [importance] => 0 [status] => 6 [enablecopyright] => 1 [sort] => 0 [origin] => 0 [syscomments] => 0 [main_category] => 1028 [thirdparty_audit] => 0 [flow_step] => 0 [flow_id] => 0 [flow_index] => [gzh_account_id] => 0 [gzh_account_name] => [short_title] => [virtual_shares] => 0 [content] =>

一张汉江高中的录取通知书,被谷城县五山镇下七坪村恬恬(化名)小心翼翼地放在家中最安全的位置。今年中考总分738分,全校第十。这个成绩,村里的乡亲们都为她感到欣喜、自豪。因为对这个15岁的女孩而言,这份成绩单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它是一份告慰,告慰三年多前猝然离世的父亲;也是一份答卷,回应着命运给予她的、远超同龄人的艰难剧本。

“父亲不在了,你怎么看待本该陪伴着你的母亲?”面对记者的提问,恬恬她的回答冷静而豁达:“我没有怨她。这是她的选择,我有我自己的道路。”这种超乎年龄的成熟和坚韧,使得她在襄阳融媒体中心、襄阳市慈善总会、襄州区民政局、雲毅慈善基金会联合开展的 “‘毅’起圆梦·百万托举”助学活动中,获得所有评委的一致认可,被评为“励志之星”及5000元助学金。

恬恬的人生开场,充满了坎坷。两岁时,母亲离家出走,音讯渺茫,童年的记忆里从未有过“妈妈”的温暖轮廓。父亲为了支撑这个家,长期在山东挖矿,不幸患上了严重的肺病,但为了这个家,他依旧继续工作。

恬恬记得那是一个下午,一贯坚强的爷爷接到一个电话后便开始失声痛哭:原来是父亲因为腿部骨折受伤,却意外突发心梗去世,这个家彻底失去了顶梁柱。

打这以后,恬恬开始发现这个家变得不一样:以前爸爸虽然不在家,但家里从来不为钱而发愁。现在尽管爷爷每天努力的耕作,但仍然难掩交生活费时脸上的尴尬。恬恬也因此陷入了深深的迷茫。

读书不多的爷爷却用自己的人生经历给她树立了信心:“别怕,恬恬,我9岁的时候父母也去世了,我带着弟弟到处捡菜叶,59年那么大的自然灾害都没把我们饿死,更何况是现在这么好的时候。”

“只要不放弃,人总有翻身的机会。”恬恬想明白了这件事,立刻像变了一个人,每天发奋读书。初一第一次模考,她居然就考到了全年级第七。从此,“知识改变命运”对她而言不再是一句口号。当同龄人在享受假期时,她在学习;当课间别人在玩耍时,她多在教室埋头巩固。她的成绩并非来自天赋,而是源于这份极致的自律和清醒。

困境之中,帮扶接踵而至。民政部门为恬恬办理了低保,教育部门每年发放资助金,家庭基本生活得以稳定,让她能更专注于学业。长期的独立生活也让她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比如这次选择高中,她再次展现出惊人的理性。

论名气和综合实力,谷城县一中更强,但综合分析了录取率、班级规模和师资关注度后,她最终选择了为她提供全额奖学金的汉江高中,因为在这里她可以“轻装上阵”。对于未来,她也有清晰的认识:“我们这些山里的孩子,接触外面的世界太少,根本不知道将来要干什么。但我清楚一点,就是我的分数越高,将来的选择余地就越大,所以当下做好这件事就够了。”    “执笔不写怨恨,落笔皆是未来。”雲毅慈善基金会理事长王姗月在资助寄语中写到:恬恬的故事,不是一个关于“苦难”的故事,而是一个关于“选择”的故事。命运给她写了一部充满风霜的剧本,但她选择用理性、乐观和惊人的韧劲,亲手为自己改写结局。慈善助学的意义,远不止于经济上的雪中送炭,更在于对一份奋斗精神的珍视,对一个理性选择的赋能。这个15岁少女的独立和清醒,如同一束温暖而有力的光,照亮了自己前行的路,也足以照亮许多身处逆境的人。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记者:徐勇 张文豪  | 通讯员:李航

编辑:李潇凝 | 校对:李兴会

责编:徐勇 | 审核:张伟



[subtitle] => [pagecount] => 1 [sourceurl] => [banner] => Array ( ) [description] => [thumb] => Array ( [url] => https://img.cjyun.org/a/10125/202509/b18ab20c70e7ca5584a13c3d2ce2b549.jpg [id] => 3677252 [ratio] => 0.57 ) [url] => http://xiangyang.cjyun.org/p/638735.html [wapurl] => http://m-xiangyang.cjyun.org/p/638735.html [attachments] => Array ( ) [relates] => Array ( ) [gallery] => Array ( ) [galleries] => Array ( ) [menu] => 0 [authors] => 徐勇,张文豪 [author] => 徐勇,张文豪 [terms] => Array ( [1] => [4] => Array ( [0] => 襄阳融媒体中心 ) ) [thumbs] => Array ( [0] => Array ( [url] => https://img.cjyun.org/a/10125/202509/b18ab20c70e7ca5584a13c3d2ce2b549.jpg [id] => 3677252 [ratio] => 0.57 ) ) [oldpv] => 55 [all_pv] => 0 ) 1

父亲因病去世,母亲长期失联 15岁女孩逆袭路上选择放下“怨恨”

©原创   2025-09-21 18:01  

一张汉江高中的录取通知书,被谷城县五山镇下七坪村恬恬(化名)小心翼翼地放在家中最安全的位置。今年中考总分738分,全校第十。这个成绩,村里的乡亲们都为她感到欣喜、自豪。因为对这个15岁的女孩而言,这份成绩单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它是一份告慰,告慰三年多前猝然离世的父亲;也是一份答卷,回应着命运给予她的、远超同龄人的艰难剧本。

“父亲不在了,你怎么看待本该陪伴着你的母亲?”面对记者的提问,恬恬她的回答冷静而豁达:“我没有怨她。这是她的选择,我有我自己的道路。”这种超乎年龄的成熟和坚韧,使得她在襄阳融媒体中心、襄阳市慈善总会、襄州区民政局、雲毅慈善基金会联合开展的 “‘毅’起圆梦·百万托举”助学活动中,获得所有评委的一致认可,被评为“励志之星”及5000元助学金。

恬恬的人生开场,充满了坎坷。两岁时,母亲离家出走,音讯渺茫,童年的记忆里从未有过“妈妈”的温暖轮廓。父亲为了支撑这个家,长期在山东挖矿,不幸患上了严重的肺病,但为了这个家,他依旧继续工作。

恬恬记得那是一个下午,一贯坚强的爷爷接到一个电话后便开始失声痛哭:原来是父亲因为腿部骨折受伤,却意外突发心梗去世,这个家彻底失去了顶梁柱。

打这以后,恬恬开始发现这个家变得不一样:以前爸爸虽然不在家,但家里从来不为钱而发愁。现在尽管爷爷每天努力的耕作,但仍然难掩交生活费时脸上的尴尬。恬恬也因此陷入了深深的迷茫。

读书不多的爷爷却用自己的人生经历给她树立了信心:“别怕,恬恬,我9岁的时候父母也去世了,我带着弟弟到处捡菜叶,59年那么大的自然灾害都没把我们饿死,更何况是现在这么好的时候。”

“只要不放弃,人总有翻身的机会。”恬恬想明白了这件事,立刻像变了一个人,每天发奋读书。初一第一次模考,她居然就考到了全年级第七。从此,“知识改变命运”对她而言不再是一句口号。当同龄人在享受假期时,她在学习;当课间别人在玩耍时,她多在教室埋头巩固。她的成绩并非来自天赋,而是源于这份极致的自律和清醒。

困境之中,帮扶接踵而至。民政部门为恬恬办理了低保,教育部门每年发放资助金,家庭基本生活得以稳定,让她能更专注于学业。长期的独立生活也让她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比如这次选择高中,她再次展现出惊人的理性。

论名气和综合实力,谷城县一中更强,但综合分析了录取率、班级规模和师资关注度后,她最终选择了为她提供全额奖学金的汉江高中,因为在这里她可以“轻装上阵”。对于未来,她也有清晰的认识:“我们这些山里的孩子,接触外面的世界太少,根本不知道将来要干什么。但我清楚一点,就是我的分数越高,将来的选择余地就越大,所以当下做好这件事就够了。”    “执笔不写怨恨,落笔皆是未来。”雲毅慈善基金会理事长王姗月在资助寄语中写到:恬恬的故事,不是一个关于“苦难”的故事,而是一个关于“选择”的故事。命运给她写了一部充满风霜的剧本,但她选择用理性、乐观和惊人的韧劲,亲手为自己改写结局。慈善助学的意义,远不止于经济上的雪中送炭,更在于对一份奋斗精神的珍视,对一个理性选择的赋能。这个15岁少女的独立和清醒,如同一束温暖而有力的光,照亮了自己前行的路,也足以照亮许多身处逆境的人。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记者:徐勇 张文豪  | 通讯员:李航

编辑:李潇凝 | 校对:李兴会

责编:徐勇 | 审核:张伟



登录汉水襄阳账号

{{isMobile ? "账号密码登录" : "短信登录"}}
发送验证码

请输入图片验证码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