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 ( [id] => 638713 [appid] => 1 [topicid] => 0 [galleryid] => 0 [channel_pc] => 1 [channel_wap] => 1 [channel_phone] => 1 [channel_pad] => 0 [title] => 两块花生地面对面,差别为啥这么大?这项在襄阳试种的技术能让一亩地增收200元 [editor] => 李春辉 [has_thumb] => 1 [created] => 2025-09-21 15:08:18 [published] => 2025-09-21 15:08:18 [modified] => 0000-00-00 00:00:00 [digg] => 4 [pv] => 0 [comments] => 0 [shares] => 0 [recommend] => 0 [importance] => 0 [status] => 6 [enablecopyright] => 0 [sort] => 0 [origin] => 0 [syscomments] => 0 [main_category] => 286 [thirdparty_audit] => 0 [flow_step] => 0 [flow_id] => 0 [flow_index] => [gzh_account_id] => 0 [gzh_account_name] => [short_title] => [virtual_shares] => 0 [content] =>

同一条田埂两旁的花生地,却呈现截然不同的生长态势,背后藏着什么玄机?

9月19日下午3时许,襄阳市农业科学院副院长王盾、襄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吴山等5名农业专家,正在襄阳市襄州区金太阳农业合作社的花生实验田里忙活。

襄阳连日降雨,田块十分松软。只见5人穿上胶鞋,首先踏入田埂右侧的花生地里。一块木板上写着“ARC处理”,显示该地块使用了ARC生物菌剂。

5人各选一垄,弓下身子开始拨弄花生叶。从外向里延伸10余米,襄阳市植物保护站站长白桂萍查看了20多株花生叶。“这一垄共查看24株,遭土传病害坏了3株。”白桂萍大声告诉记录人员。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研究员李培武也跟在几人身旁,一边拨弄查看花生长势,一边拿手机拍摄记录。

约半小时后,专家们看完ARC处理田块,又踏进田埂另一侧的对照地块,一垄一垄查看。

航拍观察,两侧花生地长势有着明显区别。

这一边是传统花生种植地块。“在襄阳,常年种植花生的田块,每年产量就只有5至6成。”王盾介绍,花生连续重茬种植后,土传病害加重,产量会逐年下降。

据介绍,花生、大豆等粮油产品重茬种植易受各类土传病害污染,阻控病害一直是世界难题。李培武院士历经20多年研究,研发了ARC功能生物菌剂诱导花生高效结瘤固氮提质增产一体化技术(简称“ARC技术”)。这项技术不仅提高了花生的固氮能力和产量,还有效降低了粮油作物连作重茬导致的病害发生率,并成功入选农业农村部2024年农业重大引领性技术。

作为ARC技术研发与应用的核心试验基地,襄阳已连续多年承担李培武院士团队的花生田间示范任务。通过系统性田间试验,襄阳示范基地不仅验证了ARC技术在降低病害污染的稳定效果,更形成了一套适配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特点的标准化应用方案。

“根据调查结果,ARC处理田块的重茬病害死亡率在7.13%,花生连作单产提高近3成,而对照田块的死亡率则在32.21%。”拿到初步统计结果,李培武很是开心。

“这一实验结果,对于在长江中下游推广ARC技术,大面积提高这一地区油料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示范意义。”李培武院士说。

金太阳农业合作社理事长马理预估,如果花生地的重茬病害死亡率能控制在10%以内,那花生种植户每亩至少能增收200元。

来源:湖北日报

编辑:李春辉

[subtitle] => [pagecount] => 1 [sourceurl] => [banner] => Array ( ) [description] => [thumb] => Array ( [url] => https://img.cjyun.org.cn/a/10125/202509/f0fac66f00d46335f539aa04c851e337.jpeg [id] => 3677346 [ratio] => 0.75 ) [url] => http://xiangyang.cjyun.org/p/638713.html [wapurl] => http://m-xiangyang.cjyun.org/p/638713.html [attachments] => Array ( ) [relates] => Array ( ) [gallery] => Array ( ) [galleries] => Array ( ) [menu] => 0 [authors] => [author] => [terms] => Array ( [4] => Array ( [0] => 湖北日报 ) [1] => ) [thumbs] => Array ( [0] => Array ( [url] => https://img.cjyun.org.cn/a/10125/202509/f0fac66f00d46335f539aa04c851e337.jpeg [id] => 3677346 [ratio] => 0.75 ) ) [oldpv] => 341 [all_pv] => 0 ) 1

两块花生地面对面,差别为啥这么大?这项在襄阳试种的技术能让一亩地增收200元

2025-09-21 15:08   湖北日报  

同一条田埂两旁的花生地,却呈现截然不同的生长态势,背后藏着什么玄机?

9月19日下午3时许,襄阳市农业科学院副院长王盾、襄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吴山等5名农业专家,正在襄阳市襄州区金太阳农业合作社的花生实验田里忙活。

襄阳连日降雨,田块十分松软。只见5人穿上胶鞋,首先踏入田埂右侧的花生地里。一块木板上写着“ARC处理”,显示该地块使用了ARC生物菌剂。

5人各选一垄,弓下身子开始拨弄花生叶。从外向里延伸10余米,襄阳市植物保护站站长白桂萍查看了20多株花生叶。“这一垄共查看24株,遭土传病害坏了3株。”白桂萍大声告诉记录人员。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研究员李培武也跟在几人身旁,一边拨弄查看花生长势,一边拿手机拍摄记录。

约半小时后,专家们看完ARC处理田块,又踏进田埂另一侧的对照地块,一垄一垄查看。

航拍观察,两侧花生地长势有着明显区别。

这一边是传统花生种植地块。“在襄阳,常年种植花生的田块,每年产量就只有5至6成。”王盾介绍,花生连续重茬种植后,土传病害加重,产量会逐年下降。

据介绍,花生、大豆等粮油产品重茬种植易受各类土传病害污染,阻控病害一直是世界难题。李培武院士历经20多年研究,研发了ARC功能生物菌剂诱导花生高效结瘤固氮提质增产一体化技术(简称“ARC技术”)。这项技术不仅提高了花生的固氮能力和产量,还有效降低了粮油作物连作重茬导致的病害发生率,并成功入选农业农村部2024年农业重大引领性技术。

作为ARC技术研发与应用的核心试验基地,襄阳已连续多年承担李培武院士团队的花生田间示范任务。通过系统性田间试验,襄阳示范基地不仅验证了ARC技术在降低病害污染的稳定效果,更形成了一套适配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特点的标准化应用方案。

“根据调查结果,ARC处理田块的重茬病害死亡率在7.13%,花生连作单产提高近3成,而对照田块的死亡率则在32.21%。”拿到初步统计结果,李培武很是开心。

“这一实验结果,对于在长江中下游推广ARC技术,大面积提高这一地区油料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示范意义。”李培武院士说。

金太阳农业合作社理事长马理预估,如果花生地的重茬病害死亡率能控制在10%以内,那花生种植户每亩至少能增收200元。

来源:湖北日报

编辑:李春辉

登录汉水襄阳账号

{{isMobile ? "账号密码登录" : "短信登录"}}
发送验证码

请输入图片验证码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