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一场聚焦水稻产能提升的现场观摩培训会在襄阳拉开帷幕。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办的科技服务优质稻米产业链“515”行动超级稻产能提升现场观摩培训会正式启动,来自全市各县市区的乡镇技术骨干、粮食作物示范主体负责人及水稻种植大户共50人,实地探访高产示范田,解锁水稻提质增产的“科技密码”。
田间课堂:技术落地看得见摸得着
在南漳县城关镇胡营社区,千亩超级稻示范片随风翻涌金浪,E两优2300无人机直播示范田展现智慧农业魅力;宜城市郑集镇金铺村的试验田里,水稻提质增产剂应用效果对比鲜明。专家团队从超级稻品种选育历程、中稻高产栽培技术、绿色增产集成方案等维度展开讲解,田间实景展示与理论教学相结合,让“藏粮于技”的理念可感可及。
作为“鄂北粮仓”,襄阳水稻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300万亩,单产保持600公斤的高位水平。近年来,我市紧扣“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通过院士专家领衔、产学研深度融合,将水稻育秧、种植、管理等全链条技术送到田埂地头。此次“515”行动更以超级稻产能提升为抓手,推动粮食产能提升“三个一千”工程落地见效。
全链发力:从技术攻关到品牌增值
“要让示范片的‘高产样板’变成农民手中的‘操作手册’。”据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市农技中心将深化与专家团队的技术协作,针对栽培难点开展联合攻关,同步培育农机合作社等社会化服务组织,推动技术应用向规模化、标准化升级。此外,还将延伸稻米产业链条,通过品质提升与品牌打造双轮驱动,实现“田增产、农增收”的良性循环。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来源:襄阳融媒体中心经济生活频道
记者:谢威
编发:胡劼菲 | 编辑:刘建业
责编:何雯 | 审核:程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