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是周六,13岁的航航(化名)从谷城县亚声中学回到茨河镇后庄村,娴熟地在高粱地里砍倒枯萎的杆茎,为来年耕种做准备。
提起这个孩子,全村的人都竖起大拇指。他不仅特别懂事,学习成绩在年级名列前三,这个月考入初中后,还担任了班上的语文课代表。
另一个原因是,这个看似普通的农家小院,承载了太多沉重:2015年,航航的父亲刘明凤遭遇严重交通事故,昏迷近两个月;2017年,母亲无法接受生活现状,与父亲离异,再无音讯;2019年,父亲刚能工作又患脑梗塞;2024年3月,父亲最终医治无效离世。
本就风雨飘摇的家庭突然失去了顶梁柱,仅靠年迈多病的爷爷奶奶苦苦支撑。危难时刻,当地政府为他们及时办理了低保,并主动联系到了由襄阳融媒体中心、襄阳市慈善总会、襄州区民政局、雲毅慈善基金会联合开展的“毅”起圆梦·百万托举助学活动。航航成功获评“励志之星”,并获赠5000元助学金。
记者来到航航家中时,他和奶奶正好从地里回来。他立刻走进堂屋,搬出几把椅子,端了几杯茶水,极为老练,一点也不像一个刚小学毕业的孩子。
“娃子懂事得很,9岁的时候,就用小推车拉着几百斤的苞谷,一个人送回家。我们已经老了,不知道还能照料他多久。”奶奶边哭边说。“我们家里的地在山坡上,回来的时候是下坡,不是很费力,关键是要用屁股顶住车,别让它速度太快。”航航一边拉着小推车比划,一边笑着跟记者说,看得出来,能给爷爷奶奶帮这么大忙,他很开心也很自豪。
67岁的爷爷刘正元患有气管炎、肺气肿、高血压,无法干重活。66岁的奶奶尤明翠虽然患高血压、腰椎间盘骨质增生、坐骨神经痛,但全家人一年的口粮、蔬菜都靠她下地耕种,航航都看在眼里,所以尽管奶奶从来没提出要求,他总是会去帮忙。
在堂屋里,记者看到满墙的奖状。“爸爸最后一次清醒时,拉着我的手说'一定要好好读书'。”航航的声音很轻,目光望向窗外。那一刻,这个13岁少年的眼神里终于现出超越年龄的沉重。在陶湾中心小学的毕业评价表上,老师们这样写道:“航航有着超乎年龄的坚韧和乐观,成绩优异,尤其数学表现突出。”
提到母亲,航航则是忍不住哽咽起来。他想不明白,为什么母亲就不再回来了?茨河镇副镇长章习武说,他们几经周折,联系到了航航的大姨。据她反映,妹妹这些年也很少和娘家里联系,只知道身在南方。妹妹从小就患有癫痫,自己照料自己都比较勉强。考虑到这一情况,该镇也把航航列为重点帮扶对象,除了办理低保等民政救助,还经常开展走访慰问,实时解决困难。
谈到未来的理想,航航说:“我要考上好的高中,然后读大学。最好是能学医,这样就能治好爷爷奶奶的病,也能帮助像我们一样的人。”
此次助学活动中,对于初中义务教育阶段,原本是按照3000元的标准资助学生的生活费,但在实地调研航航家的情况后,雲毅慈善基金会决定按照5000元元的单人资助上限进行资助。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记者:徐勇 张文豪 | 通讯员:李航 兰博文
编辑:李潇凝 | 校对:李兴会
责编:徐勇 | 审核: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