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城一位菜农,不仅自己爱读书,还办了个农家书屋,这一办就是七个年头。眼下,书屋主人希望借助本栏目招几名志愿者帮着“守摊”,让书屋每天都能正常开放。
每到周末,位于襄城庞公祠社区的康继会的家里,就会有很多客人, 有人来读书,有人来借书,有人来拍抖音。
襄城区欧庙镇杨威中学退休教师张文强说:“在这里读书环境好,非常安静,周围都是菜园,读累了可以出去走一走、看一看田园风光,非常享受。”
自媒体人田曼说:“也是从网上了解到,这边的菜农自己办了一个图书屋,感觉比较好奇,有这样的情怀很少见。”
年过五旬的康继会虽然只是一位普通的菜农,但打小就爱读书、淘书、藏书,也结识很多书友,到2019年,他家里藏书就有1500多册。有朋友提议,既然有这么多书,而且大家也爱到这看书,可以办个农家小书屋,康继会于2019年夏天,投资三万多元,把家里的一楼改造一个小书屋。康继会说:“因为三国名士庞统就是庞公祠人,明朝正德年间,为纪念庞统,当地还建了一所凤栖书院,康继会就把自己的书屋取名凤栖书院。”
康继会表示想借用凤栖书院的名字,把凤栖书院传承下去。
襄阳五中退休历史教师李治和说:“书屋就在路边,学生们上学、放学,他们从这走都可以看一下,能学到新知识,做作业也很方便。”襄城杨威中学退休教师张文强说:“康继会经常淘书,一些珍本、善本,这都有,比如这个资料卡片,新中国成立前的资料都能找到,我觉得在这的确有淘宝的感觉。”
康继会表示:“近水楼台,我自己看书信手拈来,还有一点,最高兴最开心的,是结识了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和一些老师们,大家看书找到了快乐。”
康继会毕竟是位菜农,每天有很多事要做,只是一出门干活,就把门关了,前来看书借书的人就渐渐少了。康继会说:“自从他办了书屋后,很多书友给他捐书,让他的藏书达到3500多册,这么多书,大家来了却看不到,让他很是愧疚。”
和家人商量后,康继会决定,每个周末,他守在书屋,方便大家过来借书。看到书屋能定期开放,书友们又给他捐书,昨天,书友周光福又给康继会捐了一百多本书。周光福说:“我书多,今天带了一百多本,这书有我们襄阳本地的、抗日战争的,还有小学生书,什么都有,希望你的书屋搞得更好。”
康继会也希望借助本栏目,招几名志愿者到书屋“守摊”,这样书屋就可以每天开放。他表示:“最大愿望是需要几个志愿者,起码每天有人守在这,负责登记,我书免费借出去,但要登记。”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记者:汪洋 | 通讯员:夏红丽
编辑:吴竞成 江雨凌(实习生) | 校对:刘媛
责编:李丹 | 审核:周嘉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