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 ( [id] => 637859 [appid] => 1 [topicid] => 0 [galleryid] => 0 [channel_pc] => 1 [channel_wap] => 1 [channel_phone] => 1 [channel_pad] => 0 [title] => “凤栖书院”!一位襄阳菜农7年的执着 [editor] => 吴竞成 [has_thumb] => 1 [created] => 2025-09-17 13:37:13 [published] => 2025-09-17 13:37:13 [modified] => 2025-09-18 15:13:22 [digg] => 1 [pv] => 0 [comments] => 0 [shares] => 4 [recommend] => 0 [importance] => 0 [status] => 6 [enablecopyright] => 0 [sort] => 0 [origin] => 0 [syscomments] => 0 [main_category] => 887 [thirdparty_audit] => 0 [flow_step] => 0 [flow_id] => 0 [flow_index] => [gzh_account_id] => 0 [gzh_account_name] => [short_title] => [virtual_shares] => 0 [content] =>

襄城一位菜农,不仅自己爱读书,还办了个农家书屋,这一办就是七个年头。眼下,书屋主人希望借助本栏目招几名志愿者帮着“守摊”,让书屋每天都能正常开放。

每到周末,位于襄城庞公祠社区的康继会的家里,就会有很多客人, 有人来读书,有人来借书,有人来拍抖音。

襄城区欧庙镇杨威中学退休教师张文强说:“在这里读书环境好,非常安静,周围都是菜园,读累了可以出去走一走、看一看田园风光,非常享受。”

自媒体人田曼说:“也是从网上了解到,这边的菜农自己办了一个图书屋,感觉比较好奇,有这样的情怀很少见。”

年过五旬的康继会虽然只是一位普通的菜农,但打小就爱读书、淘书、藏书,也结识很多书友,到2019年,他家里藏书就有1500多册。有朋友提议,既然有这么多书,而且大家也爱到这看书,可以办个农家小书屋,康继会于2019年夏天,投资三万多元,把家里的一楼改造一个小书屋。康继会说:“因为三国名士庞统就是庞公祠人,明朝正德年间,为纪念庞统,当地还建了一所凤栖书院,康继会就把自己的书屋取名凤栖书院。”

康继会表示想借用凤栖书院的名字,把凤栖书院传承下去。

襄阳五中退休历史教师李治和说:“书屋就在路边,学生们上学、放学,他们从这走都可以看一下,能学到新知识,做作业也很方便。”襄城杨威中学退休教师张文强说:“康继会经常淘书,一些珍本、善本,这都有,比如这个资料卡片,新中国成立前的资料都能找到,我觉得在这的确有淘宝的感觉。”

康继会表示:“近水楼台,我自己看书信手拈来,还有一点,最高兴最开心的,是结识了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和一些老师们,大家看书找到了快乐。”

康继会毕竟是位菜农,每天有很多事要做,只是一出门干活,就把门关了,前来看书借书的人就渐渐少了。康继会说:“自从他办了书屋后,很多书友给他捐书,让他的藏书达到3500多册,这么多书,大家来了却看不到,让他很是愧疚。”

和家人商量后,康继会决定,每个周末,他守在书屋,方便大家过来借书。看到书屋能定期开放,书友们又给他捐书,昨天,书友周光福又给康继会捐了一百多本书。周光福说:“我书多,今天带了一百多本,这书有我们襄阳本地的、抗日战争的,还有小学生书,什么都有,希望你的书屋搞得更好。”

康继会也希望借助本栏目,招几名志愿者到书屋“守摊”,这样书屋就可以每天开放。他表示:“最大愿望是需要几个志愿者,起码每天有人守在这,负责登记,我书免费借出去,但要登记。”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记者:汪洋 | 通讯员:夏红丽

编辑:吴竞成 江雨凌(实习生) | 校对:刘媛

责编:李丹 | 审核:周嘉宾

[subtitle] => [pagecount] => 1 [sourceurl] => [banner] => Array ( ) [description] => 七年了!求志愿者来帮忙。 [thumb] => Array ( [url] => https://img.cjyun.org/a/10125/202509/5e0117a4afcf3dccfe6bc3d1b85c1733.jpg [id] => 3673192 [ratio] => 0.75 ) [url] => http://xiangyang.cjyun.org/p/637859.html [wapurl] => http://m-xiangyang.cjyun.org/p/637859.html [attachments] => Array ( ) [relates] => Array ( ) [gallery] => Array ( ) [galleries] => Array ( ) [menu] => 0 [authors] => 汪洋 [author] => 汪洋 [terms] => Array ( [1] => [4] => Array ( [0] => 襄阳融媒体中心 ) ) [thumbs] => Array ( [0] => Array ( [url] => https://img.cjyun.org/a/10125/202509/5e0117a4afcf3dccfe6bc3d1b85c1733.jpg [id] => 3673192 [ratio] => 0.75 ) ) [oldpv] => 362 [all_pv] => 0 ) 1

“凤栖书院”!一位襄阳菜农7年的执着

2025-09-17 13:37   襄阳融媒体中心  

襄城一位菜农,不仅自己爱读书,还办了个农家书屋,这一办就是七个年头。眼下,书屋主人希望借助本栏目招几名志愿者帮着“守摊”,让书屋每天都能正常开放。

每到周末,位于襄城庞公祠社区的康继会的家里,就会有很多客人, 有人来读书,有人来借书,有人来拍抖音。

襄城区欧庙镇杨威中学退休教师张文强说:“在这里读书环境好,非常安静,周围都是菜园,读累了可以出去走一走、看一看田园风光,非常享受。”

自媒体人田曼说:“也是从网上了解到,这边的菜农自己办了一个图书屋,感觉比较好奇,有这样的情怀很少见。”

年过五旬的康继会虽然只是一位普通的菜农,但打小就爱读书、淘书、藏书,也结识很多书友,到2019年,他家里藏书就有1500多册。有朋友提议,既然有这么多书,而且大家也爱到这看书,可以办个农家小书屋,康继会于2019年夏天,投资三万多元,把家里的一楼改造一个小书屋。康继会说:“因为三国名士庞统就是庞公祠人,明朝正德年间,为纪念庞统,当地还建了一所凤栖书院,康继会就把自己的书屋取名凤栖书院。”

康继会表示想借用凤栖书院的名字,把凤栖书院传承下去。

襄阳五中退休历史教师李治和说:“书屋就在路边,学生们上学、放学,他们从这走都可以看一下,能学到新知识,做作业也很方便。”襄城杨威中学退休教师张文强说:“康继会经常淘书,一些珍本、善本,这都有,比如这个资料卡片,新中国成立前的资料都能找到,我觉得在这的确有淘宝的感觉。”

康继会表示:“近水楼台,我自己看书信手拈来,还有一点,最高兴最开心的,是结识了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和一些老师们,大家看书找到了快乐。”

康继会毕竟是位菜农,每天有很多事要做,只是一出门干活,就把门关了,前来看书借书的人就渐渐少了。康继会说:“自从他办了书屋后,很多书友给他捐书,让他的藏书达到3500多册,这么多书,大家来了却看不到,让他很是愧疚。”

和家人商量后,康继会决定,每个周末,他守在书屋,方便大家过来借书。看到书屋能定期开放,书友们又给他捐书,昨天,书友周光福又给康继会捐了一百多本书。周光福说:“我书多,今天带了一百多本,这书有我们襄阳本地的、抗日战争的,还有小学生书,什么都有,希望你的书屋搞得更好。”

康继会也希望借助本栏目,招几名志愿者到书屋“守摊”,这样书屋就可以每天开放。他表示:“最大愿望是需要几个志愿者,起码每天有人守在这,负责登记,我书免费借出去,但要登记。”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记者:汪洋 | 通讯员:夏红丽

编辑:吴竞成 江雨凌(实习生) | 校对:刘媛

责编:李丹 | 审核:周嘉宾

登录汉水襄阳账号

{{isMobile ? "账号密码登录" : "短信登录"}}
发送验证码

请输入图片验证码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