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襄阳市民政局公布2025年度市级社会组织等级评估结果,襄阳市中医药协会获评5A等级,跻身全市最高级别社会组织行列。该认证表明,该协会在内部治理、专业服务与社会贡献等多个方面均获得权威认可。
依据民政部《社会组织评估管理办法》相关规定,8月28日,2025年度社会组织评估专家组对襄阳市中医药协会开展现场评估。专家组由市社会组织管理局副局长李薇薇带队,成员包括中共市委党校副教授黄婷婷、市社会组织总会党支部书记李力、市社会组织管理局综合科科长李婉婷、市财富苑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师郭志生等四人。
专家组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无记名投票、一对一访谈等多种形式,对协会进行了全面深入细致的实地考评。经对照标准逐项评分,襄阳市中医药协会最终综合得分达到5A级标准。
自2021年新一届理事会成立以来,该协会在市民政局和市卫健委的指导与支持下,严格遵循国家及省级社会组织管理规范,以章程为核心,持续推进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实现了基础条件完善、管理机制健全、服务效能显著提升的发展目标。
协会高度重视法人治理结构建设,法定代表人按规定程序选举产生,活动资金、办公场所和章程修订等均符合法定要求。在办公条件方面,在市卫健委关心支持下,协会现设有多间功能完备的办公及会议场所,配备现代化办公设备,充分满足了日常运行与会员服务需求。
在内部治理方面,协会建立了以会员大会、理事会为核心的民主决策机制,按规定召开会议审议重大事项,会员满意率达到100%。同时,协会逐步设立基层中医药工作委员会和专家工作委员会,积极推进县市区代表机构建设,并成立功能性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
人力资源与财务资产管理同样规范有序。协会聘用专职工作人员,建立健全人事管理制度,依法签订劳动合同、缴纳“五险一金”。财务管理严格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实现会计电算化、定期审计及财务公开,会费与票据管理合规透明。
尤为突出的是,协会积极发挥桥梁与平台功能,深度参与行业建设与社会服务。通过组织基层培训、政策研讨和学术交流,有效提升了会员的专业服务能力与规范服务;近年来,多次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2期“西医学习中医”培训、10余场次的义诊科普等活动,累计培训830余人次,义诊受益群众万余人次,显著提升了中医药的社会影响力。
此外,协会积极参与政府相关工作,参与道地药材产业链建设、推进襄麦冬入国家药食同源目录、艾产业标准制定等重点项目,成为推动襄阳中医药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在新冠疫情防控、抗洪救灾等公共事件中,协会也主动履行社会责任,展现社会组织的担当。
协会还注重中医药文化传播,引导推进行业自律,通过微信公众号、融媒体合作等多种渠道弘扬中医药文化,每年在市级以上媒体上发表宣传报道文章30余篇,协会的行业公信力持续提升。
截至目前,协会已有单位会员50余家、个人会员236名,基本实现会费应收尽收,与多家高校、医院建立稳定合作关系,社会资源整合能力不断增强。
据了解,社会组织评估等级共分为5级,由高至低依次为5A、4A、3A、2A和1A。获得3A以上评估等级的社会组织,可优先接受政府职能转移、获得政府购买服务及政府奖励;4A以上等级的社会组织可简化年度检查程序;符合规定的3A级以上公益性社会团体还可申请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评估等级有效期均为5年。
襄阳市中医药协会表示,将以5A评估认证为新起点,持续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强化措施,深化中医药传承发展,为行业发展和“健康襄阳”建设贡献更多力量。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记者:李兴会 | 通讯员:陈候利
编辑:李潇凝 | 校对:李兴会
责编:徐勇 | 审核: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