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上午9时,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当天,武汉大学组织师生在体育馆同步观看直播,见证这一庄严时刻。今年刚入学的抗日女英雄杨威烈士的侄孙女袁易敏和老师、同学们一起观看了这场让人心潮澎湃的直播。
受阅部队整齐的队列、高昂的士气、先进的装备,无一不激荡着她的心灵。回到宿舍后袁易敏仍激动不已,又打开手机进行了回看。
袁易敏在武汉大学宿舍观看阅兵
袁易敏说:“我由衷为祖国的强大而感到骄傲和自豪,这种震撼和冲击是我以往在书中无法体会到的!抗战的胜利是我们的祖辈通过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正是有了祖辈艰辛付出和伟大牺牲,我们才能拥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为国扬威的巾帼女英雄
杨威,原名欧阳英,襄城区欧庙镇文垴村人,抗日战争时期鄂豫边区著名女英雄。抗日战争爆发时,她正就读于当时的襄阳五中。在党的号召下,襄阳的爱国学生纷纷投笔从戎,奔赴抗日前线。17岁的欧阳英毅然报考了张自忠将军的第三十三集团军干部训练班。
资料图
1935年,欧阳英走上了抗日救亡的道路,为表抗日决心,她改名为“欧阳克敌”,并慷慨言道:“克敌制胜是我的誓愿。”1939年,她又把自己的名字改为杨威,寓意“以鲜血洒向抗日战场,让青春为祖国扬威”。1941年10月被日伪逮捕,敌人用酷刑逼问其党的机密,杨威始终咬紧牙关,没有屈服,牺牲时年仅20岁。
就义前,杨威用尽最后的力气高呼“中国共产党人是消灭不了的,中国人民的抗战是一定会胜利的”。李先念同志称赞她为“中国人民的英雄,共产党的好儿女”,被群众誉为襄阳的“赵一曼”。
烈士后人传承红色家风
抗战期间,杨威两次更名,为国赴死,在荆楚史册上镌刻下了“钢铁意志”的不朽印记。她的后人袁易敏,也用自己的方式传承红色家风。袁易敏初中就在“杨威中学”上学,该校正是以她姑奶奶命名;三年后,她又以全校前五的成绩升入襄阳五中——杨威烈士当年的母校。
袁易敏:“杨威烈士是我的三姑奶奶,十年前,姥姥给了我一本写着她事迹的书,她英勇不屈的革命意志让我非常敬佩,我在心里暗暗发誓,要把‘书读好’。”
袁易敏收到武汉大学录取通知书
今年高考,袁易敏以640分的成绩被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录取。作为襄阳抗日女英烈杨威的后人,她想用这份志愿继承先辈的遗志。袁易敏表示,像三姑奶奶那样,好好学习,维护人民的利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不止,绝不让这份信仰蒙尘!
袁易敏到武汉大学报到
9月3日,已经步入大学生活的袁易敏想对杨威烈士说:“姑奶奶,今天的中国如你们当初所愿——和平、安定、繁荣、富强。我会铭记您为国扬威的名字,努力读书,报效祖国。”
抗战精神赓继红色基因
信仰可以转化为力量。杨威在学校时就喜欢唱歌,在安陆从事革命工作时,因十分怀念家乡的亲人,她谱写了《黄莺之歌》,借小鸟黄莺之口,唱出了她对故土亲人的无限眷恋。
8月15日,在襄阳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大思政课上,以杨威侄孙女袁易敏的视角创作的情景剧《黄莺之歌》,通过恢宏壮丽的舞台叙事,展现出抗日女英雄杨威短暂却波澜壮阔的一生,带领现场观众重温那段血火交织的峥嵘岁月。
情景剧《黄莺之歌》
小演员肖珞栩在表演后动情地说:“杨威烈士的勇气,就像黄莺的歌声,穿透黑暗,带来希望。让我真正懂得了‘薪火相传’的意义——就是让英雄的故事永远流传,让他们的精神照亮我们的未来!”

襄阳是英雄的土地,在波澜壮阔的抗战史中,书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英雄的感人事迹,是襄阳历史长卷中最动人心魄的篇章,是激励人们砥砺前行的宝贵精神源泉。在实现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我们要传承红色基因,让英雄的事迹代代相传,让伟大的抗战精神融入城市的血脉。凝聚奋进力量,勇担时代使命,将伟大的抗战精神转化为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创造属于这个时代的新辉煌。
编辑:王晓|校对:杨霞
审核:蔡彦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