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谷城县一起交通事故赔偿案历经诉讼与执行程序后,在法院、社区、政协等多方协作下顺利办结。申请人杨某不仅拿到了判决确定的31万余元赔偿款,还额外获得2.8万元二次手术费,彰显了司法权威与基层治理的合力。
2023年11月,十堰某学院大学生张某骑电动车时,与骑自行车的杨某发生碰撞,导致杨某受伤。双方就赔偿金额协商无果,2024年8月,杨某向谷城县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审理后判决张某赔偿杨某31万余元,张某不服上诉,二审法院驳回其上诉,维持原判。但判决生效后,张某始终未履行赔偿义务。
2025年1月,杨某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执行法官陈永喜调查发现,张某作为在校学生,无经济收入且无个人财产,案件执行陷入僵局。陈法官多次与张某父母沟通,希望其代子赔偿,却被以“孩子已成年”为由拒绝。
为推进案件,陈永喜采用“背对背”调解:先邀请社区书记、镇领导协助沟通,再向张某父母讲明拒不执行的后果——张某将被纳入失信名单、限制高消费,影响就业与征信。张某父母态度逐渐松动,同意代赔。同时,陈永喜也向杨某说明张某家庭困难,杨某主动放弃了迟延履行金。
不料,张某提出需一并解决二次手术费并要求杨某不再索赔,杨某则坚持二次手术费需当场付清,否则另行起诉,协议一度搁置。随后,陈永喜组织社区书记、法院督察室负责人、政协委员共同调解,经3小时磋商,双方达成一致:张某父母除支付31万元赔偿款外,再一次性支付2.8万元二次手术费,并当场完成所有款项支付,案件顺利执结。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记者:闵佳 | 通讯员:陈明悦
编辑:李潇凝 | 校对:李兴会
责编:徐勇 | 审核: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