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 ( [id] => 634324 [appid] => 1 [topicid] => 0 [galleryid] => 0 [channel_pc] => 1 [channel_wap] => 1 [channel_phone] => 1 [channel_pad] => 0 [title] => 从抗战烽火夜到万家灯火时——襄阳的今昔夜之变 [editor] => 汪嘉丽 [has_thumb] => 1 [created] => 2025-09-02 11:20:34 [published] => 2025-09-02 11:20:34 [modified] => 0000-00-00 00:00:00 [digg] => 3 [pv] => 0 [comments] => 0 [shares] => 11 [recommend] => 0 [importance] => 0 [status] => 6 [enablecopyright] => 0 [sort] => 0 [origin] => 0 [syscomments] => 0 [main_category] => 580 [thirdparty_audit] => 0 [flow_step] => 0 [flow_id] => 0 [flow_index] => [gzh_account_id] => 0 [gzh_account_name] => [short_title] => [virtual_shares] => 0 [content] =>

汉江穿城而过,见证着襄阳这座古城的岁月流转。

80余年前,抗战胜利前夕的襄阳夜晚,是一片令人窒息的暗黑。彼时,硝烟弥漫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日军的铁蹄践踏下,工厂停产、商铺闭门,仅有的几盏煤油灯在风中摇曳,微弱的光芒映照着百姓对和平的渴盼与煎熬。街道上寂静无声,唯有偶尔传来的枪炮声,打破这无边的黑夜,诉说着战争的残酷与沉重。

如今,当夜幕降临,襄阳的夜晚早已换了人间。

华灯初上时,汉江两岸灯火璀璨如星河,跨江大桥上的灯光勾勒出优美的弧线,与岸边高楼的霓虹交相辉映,倒映在碧波荡漾的江水中,泛起粼粼波光。

襄阳北街的青石板路上,游人摩肩接踵,红糖饼的焦香、豆腐面的醇厚、手冲咖啡的浓郁交织在一起,裹挟着市井的热闹扑面而来。穿汉服的姑娘甜甜地笑着,成了国泰民安最生动的注脚。

诸葛亮体育场内,明亮的灯光洒满球场,孩子们握着乒乓球拍来回跃动,汗珠在灯光下折射出细碎的光,比夜空的星星更耀眼,一张张笑脸里,满是对未来的憧憬。

夜幕降临,襄阳的夜市更是热闹非凡,餐车排开,吆喝声、谈笑声与滋滋的油炸声,织成一首鲜活的“夜色交响曲”。在这座不夜城里,摊开的是美食,聚拢的是人心,每道宵夜都藏着一段江湖故事。襄阳的夜晚,是千年烽火与市井炊烟的重逢。

黑夜终有尽,吾辈掌灯行。从抗战时期的暗黑黑夜到如今的灯火辉煌,襄阳的夜晚不仅是城市面貌的巨大变迁,更是时代发展的生动缩影。

这璀璨的灯火,照亮了襄阳的发展之路,也温暖着每一位市民的心田,见证着这座古城在和平年代里的繁荣与活力。

文化破圈

历史 IP 激活夜间消费新场景

夜幕下的襄阳,最不缺的就是“古韵与潮玩”的碰撞。北街860米的青石板路,是这场碰撞的绝佳舞台:非遗老河口木版年画褪去“老古董”的标签,变身印着关羽、诸葛亮的文创冰箱贴,成了游客手心里的“襄阳记忆”;绿影壁上的雕龙跃出墙面,化作憨态可掬的“小龙爷”玩偶,被孩子们抱在怀里;红糖饼摊前排着长队,隔壁的手冲咖啡店主正用襄阳方言和客人闲聊,传统烟火与现代休闲,在此刻无缝交融。

唐城景区则把“沉浸式夜游”玩出了新高度。以《大唐倚梦》为核心的行进式夜游,让游客仿佛穿越回盛唐:声光电技术让壁画上的仕女“活”了过来,裸眼3D投影让城墙变成流动的画卷,30余场唐宫乐舞、街头杂耍轮番上演,游客走在朱红宫墙下,既能看《霓裳羽衣曲》的柔美,也能参与“大唐科举”的互动,每一步都是与历史的对话。

汉江之上,“水上剧场”更是把襄阳的浪漫拉满。游轮缓缓驶过江面,桨声灯影里,《汉水女神传说》歌舞剧缓缓开演,演员们衣袂飘飘,将古老的汉水故事娓娓道来;下一秒,“郭靖黄蓉”带着“丐帮弟子”现身甲板,还原襄阳城的武侠豪情,游客们举着手机记录,江风里满是惊叹与欢笑。

而襄水街的竹筏夜游,则是另一种宁静的浪漫——夕阳西下时,竹筏顺着襄水缓缓漂动,晚霞染红水面,晚风拂过脸颊,偶尔能听到岸边水上乐园里孩子们的笑声,动静之间,皆是襄阳的夜之美。

市井烟火

美食 IP 引爆夏日消费新热潮

襄阳的夜经济,从来离不开“舌尖上的诱惑”。近年来,樊城区对风华路、振华路、职工街等老旧“餐饮一条街”进行提档升级,让昔日略显杂乱的小吃摊,变成了如今规范又热闹的“深夜食堂”。

夜幕刚降,风华路夜市就热闹了起来。摊主们推着统一设计的餐车依次排开,红灯笼挂满街巷,“襄阳牛肉面”“宜城大虾”“红糖发糕”的招牌在灯光下格外醒目。穿工装的上班族、带孩子的家庭、结伴而来的学生,围着餐车挑选美食,摊主的吆喝声、食客的谈笑声、滋滋作响的油炸声,交织成一首鲜活的“夜色交响曲”。

政策驱动

多部门联动筑牢夜经济根基

襄阳夜经济的蓬勃,离不开政策的“春风化雨”。为了给夜经济“松绑”,襄阳市城管委出台一系列措施,将允许夜间临时占道经营的区域路段扩大到58处,通过 “定区域、定时段、定类型、定标准、定措施、定责任”的“六定”模式,既给了小商贩“生存空间”,也守住了城市管理的“底线”——夜晚的北街,摊贩们在划定区域内经营,清晨时分又能恢复街道整洁,烟火与秩序,在此达成平衡。

襄阳市商务局则牵头推动“商文旅融合”,为夜经济“添柴加火”。他们联动文旅、市场监管等多部门,持续深化夜经济集聚区建设,积极为北街、六〇三文创园等争取省级资金支持,先后培育出3个夜间经济集聚示范区、6个省级特色商业街、3个省级智慧商圈。如今的北街,汇聚了304家商铺、756户商户,年营收突破3亿元;华侨城奇幻度假区引入沉浸式光影秀,夜间游客占比超七成;六〇三文创园通过非遗市集、夜间书吧、livehouse 等业态,成了年轻人打卡的“文艺地标”,襄阳夜经济“多点开花、全域联动”的格局已然形成。

襄阳的夜,既有千年文脉的厚重,也有市井烟火的温情。从烽火岁月里的暗夜潜行,到如今灯火璀璨中的自在徜徉,襄阳的夜藏着无数先烈的期盼,也藏着当代人奋斗的模样。

我们不会忘记过去的苦难,更会珍惜现在的美好,因为我们知道,这每一盏灯、每一份幸福都来之不易。

让我们带着先烈们的期望继续前行,让这盛世如他们所愿,让这盛世光明永远照亮襄阳的每一个角落,照亮中国的每一寸土地。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来源:襄阳融媒体中心经济生活频道

编辑:汪嘉丽 | 校对:杜临雪

责编:梁龙 | 审核:曾春满

[subtitle] => [pagecount] => 1 [sourceurl] => [banner] => Array ( ) [description] => 汉江穿城而过,见证着襄阳这座古城的岁月流转。 [thumb] => Array ( [url] => https://img.cjyun.org.cn/a/10125/202509/b4d99445f660c5b2775a0fbd7a2e2fc4.jpeg [id] => 3657775 [ratio] => 0.75 ) [url] => http://xiangyang.cjyun.org/p/634324.html [wapurl] => http://m-xiangyang.cjyun.org/p/634324.html [attachments] => Array ( ) [relates] => Array ( ) [gallery] => Array ( ) [galleries] => Array ( ) [menu] => 0 [authors] => 汪嘉丽 [author] => 汪嘉丽 [terms] => Array ( [1] => [4] => Array ( [0] => 襄阳融媒体中心 ) ) [thumbs] => Array ( [0] => Array ( [url] => https://img.cjyun.org.cn/a/10125/202509/b4d99445f660c5b2775a0fbd7a2e2fc4.jpeg [id] => 3657775 [ratio] => 0.75 ) ) [oldpv] => 36 [all_pv] => 0 ) 1

从抗战烽火夜到万家灯火时——襄阳的今昔夜之变

2025-09-02 11:20   襄阳融媒体中心  

汉江穿城而过,见证着襄阳这座古城的岁月流转。

80余年前,抗战胜利前夕的襄阳夜晚,是一片令人窒息的暗黑。彼时,硝烟弥漫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日军的铁蹄践踏下,工厂停产、商铺闭门,仅有的几盏煤油灯在风中摇曳,微弱的光芒映照着百姓对和平的渴盼与煎熬。街道上寂静无声,唯有偶尔传来的枪炮声,打破这无边的黑夜,诉说着战争的残酷与沉重。

如今,当夜幕降临,襄阳的夜晚早已换了人间。

华灯初上时,汉江两岸灯火璀璨如星河,跨江大桥上的灯光勾勒出优美的弧线,与岸边高楼的霓虹交相辉映,倒映在碧波荡漾的江水中,泛起粼粼波光。

襄阳北街的青石板路上,游人摩肩接踵,红糖饼的焦香、豆腐面的醇厚、手冲咖啡的浓郁交织在一起,裹挟着市井的热闹扑面而来。穿汉服的姑娘甜甜地笑着,成了国泰民安最生动的注脚。

诸葛亮体育场内,明亮的灯光洒满球场,孩子们握着乒乓球拍来回跃动,汗珠在灯光下折射出细碎的光,比夜空的星星更耀眼,一张张笑脸里,满是对未来的憧憬。

夜幕降临,襄阳的夜市更是热闹非凡,餐车排开,吆喝声、谈笑声与滋滋的油炸声,织成一首鲜活的“夜色交响曲”。在这座不夜城里,摊开的是美食,聚拢的是人心,每道宵夜都藏着一段江湖故事。襄阳的夜晚,是千年烽火与市井炊烟的重逢。

黑夜终有尽,吾辈掌灯行。从抗战时期的暗黑黑夜到如今的灯火辉煌,襄阳的夜晚不仅是城市面貌的巨大变迁,更是时代发展的生动缩影。

这璀璨的灯火,照亮了襄阳的发展之路,也温暖着每一位市民的心田,见证着这座古城在和平年代里的繁荣与活力。

文化破圈

历史 IP 激活夜间消费新场景

夜幕下的襄阳,最不缺的就是“古韵与潮玩”的碰撞。北街860米的青石板路,是这场碰撞的绝佳舞台:非遗老河口木版年画褪去“老古董”的标签,变身印着关羽、诸葛亮的文创冰箱贴,成了游客手心里的“襄阳记忆”;绿影壁上的雕龙跃出墙面,化作憨态可掬的“小龙爷”玩偶,被孩子们抱在怀里;红糖饼摊前排着长队,隔壁的手冲咖啡店主正用襄阳方言和客人闲聊,传统烟火与现代休闲,在此刻无缝交融。

唐城景区则把“沉浸式夜游”玩出了新高度。以《大唐倚梦》为核心的行进式夜游,让游客仿佛穿越回盛唐:声光电技术让壁画上的仕女“活”了过来,裸眼3D投影让城墙变成流动的画卷,30余场唐宫乐舞、街头杂耍轮番上演,游客走在朱红宫墙下,既能看《霓裳羽衣曲》的柔美,也能参与“大唐科举”的互动,每一步都是与历史的对话。

汉江之上,“水上剧场”更是把襄阳的浪漫拉满。游轮缓缓驶过江面,桨声灯影里,《汉水女神传说》歌舞剧缓缓开演,演员们衣袂飘飘,将古老的汉水故事娓娓道来;下一秒,“郭靖黄蓉”带着“丐帮弟子”现身甲板,还原襄阳城的武侠豪情,游客们举着手机记录,江风里满是惊叹与欢笑。

而襄水街的竹筏夜游,则是另一种宁静的浪漫——夕阳西下时,竹筏顺着襄水缓缓漂动,晚霞染红水面,晚风拂过脸颊,偶尔能听到岸边水上乐园里孩子们的笑声,动静之间,皆是襄阳的夜之美。

市井烟火

美食 IP 引爆夏日消费新热潮

襄阳的夜经济,从来离不开“舌尖上的诱惑”。近年来,樊城区对风华路、振华路、职工街等老旧“餐饮一条街”进行提档升级,让昔日略显杂乱的小吃摊,变成了如今规范又热闹的“深夜食堂”。

夜幕刚降,风华路夜市就热闹了起来。摊主们推着统一设计的餐车依次排开,红灯笼挂满街巷,“襄阳牛肉面”“宜城大虾”“红糖发糕”的招牌在灯光下格外醒目。穿工装的上班族、带孩子的家庭、结伴而来的学生,围着餐车挑选美食,摊主的吆喝声、食客的谈笑声、滋滋作响的油炸声,交织成一首鲜活的“夜色交响曲”。

政策驱动

多部门联动筑牢夜经济根基

襄阳夜经济的蓬勃,离不开政策的“春风化雨”。为了给夜经济“松绑”,襄阳市城管委出台一系列措施,将允许夜间临时占道经营的区域路段扩大到58处,通过 “定区域、定时段、定类型、定标准、定措施、定责任”的“六定”模式,既给了小商贩“生存空间”,也守住了城市管理的“底线”——夜晚的北街,摊贩们在划定区域内经营,清晨时分又能恢复街道整洁,烟火与秩序,在此达成平衡。

襄阳市商务局则牵头推动“商文旅融合”,为夜经济“添柴加火”。他们联动文旅、市场监管等多部门,持续深化夜经济集聚区建设,积极为北街、六〇三文创园等争取省级资金支持,先后培育出3个夜间经济集聚示范区、6个省级特色商业街、3个省级智慧商圈。如今的北街,汇聚了304家商铺、756户商户,年营收突破3亿元;华侨城奇幻度假区引入沉浸式光影秀,夜间游客占比超七成;六〇三文创园通过非遗市集、夜间书吧、livehouse 等业态,成了年轻人打卡的“文艺地标”,襄阳夜经济“多点开花、全域联动”的格局已然形成。

襄阳的夜,既有千年文脉的厚重,也有市井烟火的温情。从烽火岁月里的暗夜潜行,到如今灯火璀璨中的自在徜徉,襄阳的夜藏着无数先烈的期盼,也藏着当代人奋斗的模样。

我们不会忘记过去的苦难,更会珍惜现在的美好,因为我们知道,这每一盏灯、每一份幸福都来之不易。

让我们带着先烈们的期望继续前行,让这盛世如他们所愿,让这盛世光明永远照亮襄阳的每一个角落,照亮中国的每一寸土地。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来源:襄阳融媒体中心经济生活频道

编辑:汪嘉丽 | 校对:杜临雪

责编:梁龙 | 审核:曾春满

登录汉水襄阳账号

{{isMobile ? "账号密码登录" : "短信登录"}}
发送验证码

请输入图片验证码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