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 ( [id] => 630784 [appid] => 1 [topicid] => 0 [galleryid] => 0 [channel_pc] => 1 [channel_wap] => 1 [channel_phone] => 1 [channel_pad] => 0 [title] => “乡村夜话”解密尧治河村如何变山水颜值为经济价值 [editor] => 周建春 [has_thumb] => 1 [created] => 2025-08-16 15:18:08 [published] => 2025-08-16 15:18:08 [modified] => 2025-08-17 16:33:15 [digg] => 29 [pv] => 0 [comments] => 0 [shares] => 2 [recommend] => 0 [importance] => 0 [status] => 6 [enablecopyright] => 1 [sort] => 0 [origin] => 0 [syscomments] => 0 [main_category] => 1030 [thirdparty_audit] => 0 [flow_step] => 0 [flow_id] => 0 [flow_index] => [gzh_account_id] => 0 [gzh_account_name] => [short_title] => 尧治河村绿色转型 [virtual_shares] => 0 [content] =>

8月13日晚8时,来自新华社、国际在线、光明日报、中国网等中省媒体的30多名记者、网络大V围坐在尧治河村龙门广场,与尧治河村党委书记孙开林、村民代表、村办企业负责人共同开启一场解密尧治河村绿色转型的“乡村夜话”。

夜色静谧,灯火璀璨,阵阵微风轻拂脸庞。在尧治河龙门广场,媒体记者、当地村民围坐一起,与村党委书记孙开林一道,共同解锁“两山”理念的实践密码。

“我们利用矿产资源开发弥补了农业产业的不足,通过开矿致富后,又转型发展建设景区,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目前,全村的生态环境、植被恢复达到了99%,一眼看去,处处都是绿树青山,没有一块空白地,这就是我们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创新路径。”孙开林说。


夜话轻松活泼,金句不断涌现。随着记者提问的不断深入,孙开林的话匣子也如清泉奔涌,滋润着每一位人的心田。

“有一句俗语叫作‘离开了党建无话说,离开了党建无事做’,尧治河能发展到今天,得益于党建引领。我们村里有很多口号,其中一条就是‘要苦先苦党员,要死先死干部’,这是我们在创业之初提出的,既是对党员的具体要求,也是对老百姓的承诺,我们要把尧治河发展好、建设好,给老百姓交一个底。”孙开林说。

从“靠山吃矿”到“养山富山”的转型实践,从“党员带头”到“全民齐心”的发展共识,这场深山里的“乡村夜话”,让记者和网络大V们不仅听清了尧治河蜕变的来龙去脉,更触摸到了这个村庄蓬勃发展的内在肌理,而这些藏在对话里的实干故事,也让尧治河的致富密码变得可感可及,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示范样本。

1988年前,尧治河村还是一个“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的极贫山村。孙开林带领村民劈山修路、炸石开矿,用竹筐和肩挑打通了第一条出山公路。为了让“两山”理念落地生根,尧治河村在2010年提出“三区融合”发展思路,将山区、矿区、居民区全部建成景区,累计关闭15个露天采矿点、8家矿粉厂,并投入3亿元实施生态修复。

如今的尧治河,家家住别墅、户户有小车、人人有股份、个个能就业,不仅是“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村”“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国家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单位”“国家生态公园”“国家绿色矿山”“国家4A景区”,也是“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创新实践基地”。2024年,尧治河旅游区接待游客超过100万人,旅游综合收入达到3.8亿元。

“我们在沉浸式、体验式项目上还有一定的差距,目前正在着手在原来的基础上提档升级,尧神天池项目正加速建设,太极养生馆、云顶民宿都在加紧装修,康养度假产业逐步趋于成熟。”孙开林略作沉思后,满怀信心地说。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全媒体记者:周建春 王虎  张晋瑜

通讯员:向宗涛 龚俊 吕泳和 袁俊耀 彭程

编辑:周建春|责编:刘惠

审核:廖双来

[subtitle] => [pagecount] => 1 [sourceurl] => [banner] => Array ( ) [description] => 尧治河村通过生态旅游实现乡村振兴,从开矿致富转向生态修复,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路径。 [thumb] => Array ( [url] => https://img.cjyun.org/a/10125/202508/3135a33ac0103de332e14809456bae32.png [id] => 3642400 [ratio] => 0.67 ) [url] => http://xiangyang.cjyun.org/p/630784.html [wapurl] => http://m-xiangyang.cjyun.org/p/630784.html [attachments] => Array ( ) [relates] => Array ( ) [gallery] => Array ( ) [galleries] => Array ( ) [menu] => 0 [authors] => 周建春,张晋瑜 [author] => 周建春,张晋瑜 [terms] => Array ( [2] => Array ( [0] => 尧治河村 [1] => 乡村振兴 [2] => 生态旅游 [3] => 绿水青山 [4] => 党建引领 ) [1] => [4] => Array ( [0] => 襄阳融媒体中心 ) ) [thumbs] => Array ( [0] => Array ( [url] => https://img.cjyun.org/a/10125/202508/3135a33ac0103de332e14809456bae32.png [id] => 3642400 [ratio] => 0.67 ) ) [oldpv] => 3666 [all_pv] => 0 ) 1

“乡村夜话”解密尧治河村如何变山水颜值为经济价值

©原创   2025-08-16 15:18  

8月13日晚8时,来自新华社、国际在线、光明日报、中国网等中省媒体的30多名记者、网络大V围坐在尧治河村龙门广场,与尧治河村党委书记孙开林、村民代表、村办企业负责人共同开启一场解密尧治河村绿色转型的“乡村夜话”。

夜色静谧,灯火璀璨,阵阵微风轻拂脸庞。在尧治河龙门广场,媒体记者、当地村民围坐一起,与村党委书记孙开林一道,共同解锁“两山”理念的实践密码。

“我们利用矿产资源开发弥补了农业产业的不足,通过开矿致富后,又转型发展建设景区,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目前,全村的生态环境、植被恢复达到了99%,一眼看去,处处都是绿树青山,没有一块空白地,这就是我们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创新路径。”孙开林说。


夜话轻松活泼,金句不断涌现。随着记者提问的不断深入,孙开林的话匣子也如清泉奔涌,滋润着每一位人的心田。

“有一句俗语叫作‘离开了党建无话说,离开了党建无事做’,尧治河能发展到今天,得益于党建引领。我们村里有很多口号,其中一条就是‘要苦先苦党员,要死先死干部’,这是我们在创业之初提出的,既是对党员的具体要求,也是对老百姓的承诺,我们要把尧治河发展好、建设好,给老百姓交一个底。”孙开林说。

从“靠山吃矿”到“养山富山”的转型实践,从“党员带头”到“全民齐心”的发展共识,这场深山里的“乡村夜话”,让记者和网络大V们不仅听清了尧治河蜕变的来龙去脉,更触摸到了这个村庄蓬勃发展的内在肌理,而这些藏在对话里的实干故事,也让尧治河的致富密码变得可感可及,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示范样本。

1988年前,尧治河村还是一个“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的极贫山村。孙开林带领村民劈山修路、炸石开矿,用竹筐和肩挑打通了第一条出山公路。为了让“两山”理念落地生根,尧治河村在2010年提出“三区融合”发展思路,将山区、矿区、居民区全部建成景区,累计关闭15个露天采矿点、8家矿粉厂,并投入3亿元实施生态修复。

如今的尧治河,家家住别墅、户户有小车、人人有股份、个个能就业,不仅是“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村”“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国家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单位”“国家生态公园”“国家绿色矿山”“国家4A景区”,也是“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创新实践基地”。2024年,尧治河旅游区接待游客超过100万人,旅游综合收入达到3.8亿元。

“我们在沉浸式、体验式项目上还有一定的差距,目前正在着手在原来的基础上提档升级,尧神天池项目正加速建设,太极养生馆、云顶民宿都在加紧装修,康养度假产业逐步趋于成熟。”孙开林略作沉思后,满怀信心地说。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全媒体记者:周建春 王虎  张晋瑜

通讯员:向宗涛 龚俊 吕泳和 袁俊耀 彭程

编辑:周建春|责编:刘惠

审核:廖双来

登录汉水襄阳账号

{{isMobile ? "账号密码登录" : "短信登录"}}
发送验证码

请输入图片验证码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