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抬头是醉人的“襄阳蓝”,环顾是怡人的“生态绿”。
这份日益提升的环境质量,正悄然化为襄阳人脸上洋溢的笑容和心底涌动的幸福感,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襄阳大地的生动实践。
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缘于襄阳坚定不移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植、践行“两山”理念。
近年来,一场场污染防治攻坚硬仗接连打响,一项项绿色转型举措落地生根,古城襄阳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步履铿锵,交出了一份生态与经济双赢的答卷。


发展与环保,如何平衡?襄阳用创新机制作答。今年推出的“‘绿色工地’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豁免”机制,便是一项创新之举。市生态环境局联合住建、城管、公安等部门,对扬尘治理水平高的工地“开绿灯”,在重污染天气下可豁免停工。这不仅是“放”,更是“逼”——用制度创新倒逼工地提升环保标准,实现环保与建设的双赢。
“过去遇到重污染预警就得停工,工期压力大。现在只要把扬尘管控做到位,就能继续施工,大家都铆足了劲争创‘绿色工地’!”一位项目负责人道出了机制带来的变化。
蓝天白云古韵襄阳(资料图)
成效立竿见影:今年1-6月,市区优良天数达130天,优良率71.8%,同比提升2%;PM2.5平均浓度48.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6%。塔吊与蓝天白云和谐共存的画面,成为襄阳发展观深刻蜕变的最佳注脚。
制度创新的背后,是“铁腕治污”的决心和“顶格推进”的力度。
高位统领。2022年7月,市委、市政府成立市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指挥部,书记、市长“双挂帅”,以铁的决心、铁的手腕、铁的纪律狠抓落实。高频次一线督导、巡查交办、约谈问责,形成强大震慑力。
法治护航。重磅出台《襄阳市汉江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等五部专项地方性法规,为水、垃圾(城市、建筑、农村)、鱼梁洲生态敏感区等筑起严密法治防线,织就生态文明制度的“保护网”。
挂图作战。科学绘制2025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方案、任务清单、项目清单3张“作战图”,目标、措施、责任清晰明确,一张蓝图干到底。
如今,襄阳正不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古城大地深深扎根、开花结果。


襄阳城市绿心——鱼梁洲(资料图)
亮眼的数据,是环境改善最有力的证明:前6月优良天数、PM2.5浓度持续“一升一降”。汉江干流水质稳定保持Ⅱ类,稳居全省水环境质量第一方阵,确保“一江清水永续东流”。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连续2年保持100%。
这份成绩单,凝聚着市委市政府的科学决策、全市生态环保铁军的汗水,更是全体襄阳人守护家园的硕果。
精准施策,守护蓝天碧水。围绕钢铁、水泥、铸造等重点行业,系统谋划600个大气治理项目,已完成352个。争取中央大气资金3871万元,为10个关键项目注入动力。大力推进重污染天气绩效评级,实施“百企升级计划”,培育出3家环保标杆A级企业、29家B级企业和14家绩效引领性企业,树立绿色生产“领头雁”。“抑尘、控车、压煤、减排”多管齐下,协同治理效能显著,蓝天白云频现。
生态修复,抚平伤痕添新绿。自2021年启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以来,大力开展长江干支流两岸废弃露天矿山修复,13家矿山、95.65公顷的“大地伤疤”重披绿装,焕发新生。
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5.96%,湿地面积达234万亩,为万千生灵提供了优越的栖息乐园,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
“空气变好了,推窗见绿,出门就能逛公园,深呼吸都是一种享受!”市民王女士的感慨,道出了生态福祉的真谛。曾经的“工业灰”正被“生态绿”取代,成为古城最动人的底色。


山水城洲共融的襄阳(资料图)
襄阳的生态治理,绝非“为绿而绿”,而是以生态价值撬动产业升级,探索“绿”“富”共赢的新路。
产业“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支持高新区建设国家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积极谋划推进VOCs治理绿岛等减污降碳项目7个、总投资10.4亿元,助力建设绿色高质量发展襄阳高地。
在襄阳13条先进制造业产业链中,新能源赛道以34.7%的增速领跑,带动全市单位GDP能耗强度一季度下降 4.3%。工业的“绿色基因”正源源不断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
夜幕下,太阳能灯光照亮球场,方便市民锻炼(资料图)
“无废”共建,浸润绿色生活。深入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等创建行动,大力培育环保公益力量和志愿服务队伍,让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融入日常。
生态修复释放的巨大红利,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民生福祉。在保康县尧治河村,昔日机器轰鸣的采矿区蝶变为游人如织的景区景点,堆积如山的废矿渣场华丽转身为生机盎然的生态广场,裸露的山体重披绿装,曾经的荒坡地结满瓜果飘香迎客来。
234万亩湿地和45.96%的森林覆盖率,释放的不仅是清新空气,更是农家乐的袅袅炊烟、研学基地的欢声笑语、碳汇市场的真金白银。这绿水青山蕴藏的生态财富,正源源不断地转化为惠及千家万户的“绿色红利”。
清水,亲水(资料图)
天蓝水碧,民之所盼;环境优良,民之所愿。每一处可喜的改变,都在无声诉说着襄阳守护绿水青山、建设美丽家园的坚定决心与丰硕成果。
站在新的起点,襄阳将继续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执生态之笔,在古城大地上奋力描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壮美新画卷,让绿水青山的底色更亮,让金山银山的成色更足,不断满足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的向往,铺就绿色生活“幸福路”。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记者:吴芳丨通讯员:李丹 赵月
编辑:董子川丨校对:吴芳
责编:沈明晶丨审核:龚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