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 ( [id] => 630420 [appid] => 1 [topicid] => 0 [galleryid] => 0 [channel_pc] => 1 [channel_wap] => 1 [channel_phone] => 1 [channel_pad] => 0 [title] => 不服输的山里娃,用寒窗苦读敲开上海高校的大门 [editor] => 李潇凝 [has_thumb] => 1 [created] => 2025-08-14 18:06:54 [published] => 2025-08-14 18:06:54 [modified] => 0000-00-00 00:00:00 [digg] => 2 [pv] => 0 [comments] => 0 [shares] => 1 [recommend] => 0 [importance] => 0 [status] => 6 [enablecopyright] => 1 [sort] => 0 [origin] => 0 [syscomments] => 0 [main_category] => 1028 [thirdparty_audit] => 0 [flow_step] => 0 [flow_id] => 0 [flow_index] => [gzh_account_id] => 0 [gzh_account_name] => [short_title] => [virtual_shares] => 0 [content] =>

在谷城县冷集镇陈山村一组的山坳里,生活着18岁的付丽琬和她的爷爷奶奶。这个在山窝窝里长大的女孩,永不服输的韧劲,为自己铺就了一条通往上海的求学路。

“从初中到高中,每月回家要转两趟公交,单程就得耗上一两个小时。”付丽琬轻声说起高中生活,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自她记事起,父母便在浙江打工,陪伴她长大的只有爷爷奶奶。为减轻老人负担,弟弟被送到安徽姥姥家生活:“想爸妈了就打视频电话,对着屏幕掉眼泪是常事。”但这份牵挂,从未绊住她前行的脚步。

爷爷奶奶无力辅导功课,付丽琬便自己制订学习计划。高一时她在班级排 30多名,靠着一股较劲的韧劲一路追赶,不仅稳定在班级前几名,最好时还拿过全班第二。“每次成绩波动,我都要问自己:别人能做好,我为什么不能?”这份不服输的劲头,藏在她说话时微微扬起的下巴里。

今年 7 月初高考刚结束,付丽琬就到父母工作地的一家企业打工,每天挣 100元。“虽然累,但能给家里减轻负担,特别开心。”她计划把工钱全交给母亲,却不知母亲早打算用这笔钱给她置办电脑。

“孩子从没补过一天课,学习从不让我们操心。”母亲说着便红了眼眶,腰椎的伤痛让她无法长时间站立,却仍撑着病体打零工供孩子读书,“她总说‘妈,等我长大了养你’,这孩子比谁都懂事。”

这个夏天,弟弟回到了爷爷奶奶家小住。付丽琬常常向弟弟嘱咐:“咱家条件一般,但我们的人生绝不能‘摆烂’,读书是咱们唯一的出路。”这句话既是对弟弟的叮嘱,也是对自己的承诺。填报志愿时,她坚定地选择了上海的高校:“想走出大山看看,将来在大城市站稳脚跟,让爸妈过上好日子。”

面对母亲“没陪在你身边”的愧疚,付丽琬总像小棉袄般安慰她:“等我毕业工作了,咱家一定会好起来。”如今,这份录取通知书成了这个贫困家庭最亮的光。

付丽琬知道,未来的路不会轻松,但就像当年从班级中游追到前列一样,她会带着一家人的坚韧,在上海的校园里继续奔跑。

不久前,在由襄阳市融媒体中心、市慈善总会、襄州区民政局联合雲毅慈善基金会发起“‘毅’起圆梦·百万托举助学活动”,她获评“励志大学生”称号及5000元助学金。

当山风吹过陈山村的稻田,这个即将踏入大都市的姑娘,正用青春书写着最动人的答案:苦难从不是沉沦的借口,而是向上生长的养分。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记者:黄金晶 | 通讯员:方开富

编辑:李潇凝 | 校对:李兴会

责编:徐勇 | 审核:张伟

[subtitle] => [pagecount] => 1 [sourceurl] => [banner] => Array ( ) [description] => [thumb] => Array ( [url] => https://img.cjyun.org.cn/a/10125/202508/6c3178beb85a80a87ab8d9c49d1baa1d.png [id] => 3640018 [ratio] => 1.32 ) [url] => http://xiangyang.cjyun.org/p/630420.html [wapurl] => http://m-xiangyang.cjyun.org/p/630420.html [attachments] => Array ( ) [relates] => Array ( ) [gallery] => Array ( ) [galleries] => Array ( ) [menu] => 0 [authors] => 黄金晶 [author] => 黄金晶 [terms] => Array ( [1] => [4] => Array ( [0] => 襄阳融媒体中心 ) ) [thumbs] => Array ( [0] => Array ( [url] => https://img.cjyun.org.cn/a/10125/202508/6c3178beb85a80a87ab8d9c49d1baa1d.png [id] => 3640018 [ratio] => 1.32 ) ) [oldpv] => 132 [all_pv] => 0 ) 1

不服输的山里娃,用寒窗苦读敲开上海高校的大门

©原创   2025-08-14 18:06  

在谷城县冷集镇陈山村一组的山坳里,生活着18岁的付丽琬和她的爷爷奶奶。这个在山窝窝里长大的女孩,永不服输的韧劲,为自己铺就了一条通往上海的求学路。

“从初中到高中,每月回家要转两趟公交,单程就得耗上一两个小时。”付丽琬轻声说起高中生活,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自她记事起,父母便在浙江打工,陪伴她长大的只有爷爷奶奶。为减轻老人负担,弟弟被送到安徽姥姥家生活:“想爸妈了就打视频电话,对着屏幕掉眼泪是常事。”但这份牵挂,从未绊住她前行的脚步。

爷爷奶奶无力辅导功课,付丽琬便自己制订学习计划。高一时她在班级排 30多名,靠着一股较劲的韧劲一路追赶,不仅稳定在班级前几名,最好时还拿过全班第二。“每次成绩波动,我都要问自己:别人能做好,我为什么不能?”这份不服输的劲头,藏在她说话时微微扬起的下巴里。

今年 7 月初高考刚结束,付丽琬就到父母工作地的一家企业打工,每天挣 100元。“虽然累,但能给家里减轻负担,特别开心。”她计划把工钱全交给母亲,却不知母亲早打算用这笔钱给她置办电脑。

“孩子从没补过一天课,学习从不让我们操心。”母亲说着便红了眼眶,腰椎的伤痛让她无法长时间站立,却仍撑着病体打零工供孩子读书,“她总说‘妈,等我长大了养你’,这孩子比谁都懂事。”

这个夏天,弟弟回到了爷爷奶奶家小住。付丽琬常常向弟弟嘱咐:“咱家条件一般,但我们的人生绝不能‘摆烂’,读书是咱们唯一的出路。”这句话既是对弟弟的叮嘱,也是对自己的承诺。填报志愿时,她坚定地选择了上海的高校:“想走出大山看看,将来在大城市站稳脚跟,让爸妈过上好日子。”

面对母亲“没陪在你身边”的愧疚,付丽琬总像小棉袄般安慰她:“等我毕业工作了,咱家一定会好起来。”如今,这份录取通知书成了这个贫困家庭最亮的光。

付丽琬知道,未来的路不会轻松,但就像当年从班级中游追到前列一样,她会带着一家人的坚韧,在上海的校园里继续奔跑。

不久前,在由襄阳市融媒体中心、市慈善总会、襄州区民政局联合雲毅慈善基金会发起“‘毅’起圆梦·百万托举助学活动”,她获评“励志大学生”称号及5000元助学金。

当山风吹过陈山村的稻田,这个即将踏入大都市的姑娘,正用青春书写着最动人的答案:苦难从不是沉沦的借口,而是向上生长的养分。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记者:黄金晶 | 通讯员:方开富

编辑:李潇凝 | 校对:李兴会

责编:徐勇 | 审核:张伟

登录汉水襄阳账号

{{isMobile ? "账号密码登录" : "短信登录"}}
发送验证码

请输入图片验证码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