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 ( [id] => 629795 [appid] => 1 [topicid] => 0 [galleryid] => 0 [channel_pc] => 1 [channel_wap] => 1 [channel_phone] => 1 [channel_pad] => 0 [title] => 在工地上长大的女孩,用自己的“翅膀”为爸妈撑起睛空 [editor] => 李潇凝 [has_thumb] => 1 [created] => 2025-08-11 17:36:59 [published] => 2025-08-11 17:36:59 [modified] => 0000-00-00 00:00:00 [digg] => 4 [pv] => 0 [comments] => 0 [shares] => 1 [recommend] => 0 [importance] => 0 [status] => 6 [enablecopyright] => 1 [sort] => 0 [origin] => 0 [syscomments] => 0 [main_category] => 1028 [thirdparty_audit] => 0 [flow_step] => 0 [flow_id] => 0 [flow_index] => [gzh_account_id] => 0 [gzh_account_name] => [short_title] => [virtual_shares] => 0 [content] =>


如果说苦难是一张砂纸,它能让弱者遍体鳞伤,也能让强者愈加刚强。

8月9日,当记者在谷城县见到18岁的曹澍灔时,这个刚刚结束高考的女孩身上带着超越年龄的沉稳。郑州轻工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是这个在父亲的工地上、母亲的病床边长大的女孩,为自己和家人磨砺出的希望……

今年暑假,由襄阳融媒体中心、市慈善总会、襄州区民政局、雲毅慈善基金会联合开展的“毅起圆梦·百万托举助学活动”也传来好消息:曹澍灔获评“励志大学生”,并获得了5000元助学金。

砖桌上的童年:沙砾里长出了“嫩芽”

“小时候最熟悉的味道,是爸爸工地上的沙土味,和妈妈身上的药味。”9日上午,在曹澍灔一家位于谷城县城关镇的出租屋里,这个女孩向我们讲起了她的故事。这个位于老旧小区的出租屋里,摆放着几样简单的桌椅和必备的家具,是三年前全家从盛康镇搬到县城后的“新家”。

曹澍灔的父亲曹依林是一名建筑工人,常年在各个工地上辗转打工。妈妈熊秀丽因患有心脏疾病,无法外出工作,只能在家休养。

在澍灔的记忆里,小时候她的家是流动的。爸爸在哪个工地干活,妈妈就带着她搬到哪里。“别的小朋友能在幼儿园玩滑滑梯、玩玩具,而这个孩子只能跟着我们,从一个工地到另一个工地。”说起女儿小时候受的苦,熊秀丽心疼得掉下了眼泪。

那时候,小澍灔没有固定的住所,更没有一张像样的书桌。爸爸用几块红砖垒成一个矮台,她就在上面做作业。饿了,妈妈带她到工地边的小摊上买点饼子馒头;困了,爸爸就用硬纸盒子、木板给她搭一张临时的小床,让她蜷缩在里面睡觉。小澍灔记得,爸爸妈妈最常跟她说的一句话就是,“委屈我闺女了”。

可懂事的孩子,从不会因生活的困苦埋怨父母。相反,在她眼里,爸爸妈妈的每一丝付出,都是滋养她的阳光雨露。

上幼儿园时,她就会在母亲胸闷时递上药片;放假了,她就乖乖守在家里,陪着生病的妈妈。工地上的叔叔伯伯们总夸:“这孩子,懂事得让人心疼。”

风雨里的守望:温情守护撑起这个三口之家

几年前,为了能让女儿在离学校更近的地方学习,让父亲有更多时间外出挣钱,一家三口从盛康镇搬到了城关镇租房居住。但生活的困境,始终是他们面临的最大问题。

曹依林在建筑队的工作,每天能挣100多元,但每月满打满算也只能工作20多天。一旦遇上极端天气或其他特殊情况,收入就可能随时落空。而妈妈的冠心病需要长期治疗,产生持续的医药费用,这对他们家来说也是不小的开支。

2021年前后,曹依林有很长时间都没有找到工作。最困难的时候,一家人面临着无米下锅的窘状。作为一家之主,曹依林的心情特别沉重,每天连头都不愿抬起来,像一座垮掉的大山。这个时候,曹澍灔就会安慰他:“爸爸不要难过,事情总有解决的办法。等我长大了,一定早点挣钱,帮你和妈妈减轻生活负担,将来我一定会好好孝顺你们。”

女儿的安慰成了父亲支撑下去的希望。曹依林说:“如果不是这个孩子这么懂事,我们家可能早就撑不下去了。”

曹澍灔上高中住校后,因为担心妈妈的身体,总是三天两头向同学借手机打电话回家,叮嘱妈妈一定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不要牵挂她,要按时吃药,好好休息。妈妈说,每当接到孩子的电话,她总是忍不住想流眼泪。

逆境中的坚持:她用稚嫩的翅膀为父母撑起晴空

“学习是我唯一能为爸妈做的事,也是支撑我们最大的力量。”在曹澍灔的书桌上,整齐地摆放着一摞摞用过的课本。高中三年,她始终不敢懈怠,是班里最认真刻苦的学生。课间别的同学休息时,她会抓紧时间学习;晚自习后,还会再学一会儿。

她从不会因为家庭情况在学习和生活上向爸爸妈妈提要求,遇到问题,要么自己解决,要么向老师和同学们求助。有时看到其他同学拥有较好的物质条件,曹澍灔心里也会有些自卑,但她总会用好好学习来鼓励自己,用优异的成绩来弥补内心的缺憾。她说,“爸爸妈妈为我承担了生活中所有的负担,我唯一能回馈父母的就是好好学习。但凡没有认真学习,就好像对不起父母。”

今年3月,曹澍灔迎来了18岁的生日。那一天,爸爸从为数不多的收入中给她订了一个生日蛋糕。内敛的父母还专门为女儿写了一封信,鼓励她“快乐成长,好好学习,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要尽力过好每一天。”这次生日,也成了孩子记忆中最快乐的时光。

通过3年的不懈努力,曹澍灔考上了郑州轻工业大学。录取通知书出来的那一天,正在工地上打工的父亲竟高兴得蹦了起来,在屋子里连转了好几个圈。那一天,他也破例没有加班,提前回了家。见到女儿的时候,腼腆的父亲罕见地拥抱了女儿:“孩子,你太争气了。”

曹澍灔原本打算在这个暑假出去打工,为爸爸妈妈减轻一下生活的负担,可是妈妈拒绝了她的想法:“这是一个难得的假期,辛苦了这么久,你也该歇歇了,这个假期什么都不让你做,你就好好享受一下自己的快乐时光,将来等你离家了,我们想照顾你也照顾不了。”

近期,妈妈又因心脏病住院治疗,懂事的曹澍灔每天都陪着妈妈去医院,照顾妈妈住院打针。妈妈总说对不起女儿,可是曹澍灔说:“没有什么对不起,一家人在一起就是要相互扶持,一起度过难关,不存在什么拖累和对不起。”

这个从工地走出的女孩,用她的坚韧告诉我们:生活的困境或许会带来艰辛,但自强自立的力量能让人在苦难中始终积极向上。而家人之间的相互扶持,更是照亮前路的光。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记者:黄金晶

编辑:李潇凝 | 校对:李兴会

责编:徐勇 | 审核:张伟



[subtitle] => [pagecount] => 1 [sourceurl] => [banner] => Array ( ) [description] => [thumb] => Array ( [url] => https://img.cjyun.org.cn/a/10125/202508/9ce729a9588b298e3a3a9b0daf065a70.png [id] => 3637135 [ratio] => 1.32 ) [url] => http://xiangyang.cjyun.org/p/629795.html [wapurl] => http://m-xiangyang.cjyun.org/p/629795.html [attachments] => Array ( ) [relates] => Array ( ) [gallery] => Array ( ) [galleries] => Array ( ) [menu] => 0 [authors] => 黄金晶 [author] => 黄金晶 [terms] => Array ( [1] => [4] => Array ( [0] => 襄阳融媒体中心 ) ) [thumbs] => Array ( [0] => Array ( [url] => https://img.cjyun.org.cn/a/10125/202508/9ce729a9588b298e3a3a9b0daf065a70.png [id] => 3637135 [ratio] => 1.32 ) ) [oldpv] => 309 [all_pv] => 0 ) 1

在工地上长大的女孩,用自己的“翅膀”为爸妈撑起睛空

©原创   2025-08-11 17:36  


如果说苦难是一张砂纸,它能让弱者遍体鳞伤,也能让强者愈加刚强。

8月9日,当记者在谷城县见到18岁的曹澍灔时,这个刚刚结束高考的女孩身上带着超越年龄的沉稳。郑州轻工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是这个在父亲的工地上、母亲的病床边长大的女孩,为自己和家人磨砺出的希望……

今年暑假,由襄阳融媒体中心、市慈善总会、襄州区民政局、雲毅慈善基金会联合开展的“毅起圆梦·百万托举助学活动”也传来好消息:曹澍灔获评“励志大学生”,并获得了5000元助学金。

砖桌上的童年:沙砾里长出了“嫩芽”

“小时候最熟悉的味道,是爸爸工地上的沙土味,和妈妈身上的药味。”9日上午,在曹澍灔一家位于谷城县城关镇的出租屋里,这个女孩向我们讲起了她的故事。这个位于老旧小区的出租屋里,摆放着几样简单的桌椅和必备的家具,是三年前全家从盛康镇搬到县城后的“新家”。

曹澍灔的父亲曹依林是一名建筑工人,常年在各个工地上辗转打工。妈妈熊秀丽因患有心脏疾病,无法外出工作,只能在家休养。

在澍灔的记忆里,小时候她的家是流动的。爸爸在哪个工地干活,妈妈就带着她搬到哪里。“别的小朋友能在幼儿园玩滑滑梯、玩玩具,而这个孩子只能跟着我们,从一个工地到另一个工地。”说起女儿小时候受的苦,熊秀丽心疼得掉下了眼泪。

那时候,小澍灔没有固定的住所,更没有一张像样的书桌。爸爸用几块红砖垒成一个矮台,她就在上面做作业。饿了,妈妈带她到工地边的小摊上买点饼子馒头;困了,爸爸就用硬纸盒子、木板给她搭一张临时的小床,让她蜷缩在里面睡觉。小澍灔记得,爸爸妈妈最常跟她说的一句话就是,“委屈我闺女了”。

可懂事的孩子,从不会因生活的困苦埋怨父母。相反,在她眼里,爸爸妈妈的每一丝付出,都是滋养她的阳光雨露。

上幼儿园时,她就会在母亲胸闷时递上药片;放假了,她就乖乖守在家里,陪着生病的妈妈。工地上的叔叔伯伯们总夸:“这孩子,懂事得让人心疼。”

风雨里的守望:温情守护撑起这个三口之家

几年前,为了能让女儿在离学校更近的地方学习,让父亲有更多时间外出挣钱,一家三口从盛康镇搬到了城关镇租房居住。但生活的困境,始终是他们面临的最大问题。

曹依林在建筑队的工作,每天能挣100多元,但每月满打满算也只能工作20多天。一旦遇上极端天气或其他特殊情况,收入就可能随时落空。而妈妈的冠心病需要长期治疗,产生持续的医药费用,这对他们家来说也是不小的开支。

2021年前后,曹依林有很长时间都没有找到工作。最困难的时候,一家人面临着无米下锅的窘状。作为一家之主,曹依林的心情特别沉重,每天连头都不愿抬起来,像一座垮掉的大山。这个时候,曹澍灔就会安慰他:“爸爸不要难过,事情总有解决的办法。等我长大了,一定早点挣钱,帮你和妈妈减轻生活负担,将来我一定会好好孝顺你们。”

女儿的安慰成了父亲支撑下去的希望。曹依林说:“如果不是这个孩子这么懂事,我们家可能早就撑不下去了。”

曹澍灔上高中住校后,因为担心妈妈的身体,总是三天两头向同学借手机打电话回家,叮嘱妈妈一定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不要牵挂她,要按时吃药,好好休息。妈妈说,每当接到孩子的电话,她总是忍不住想流眼泪。

逆境中的坚持:她用稚嫩的翅膀为父母撑起晴空

“学习是我唯一能为爸妈做的事,也是支撑我们最大的力量。”在曹澍灔的书桌上,整齐地摆放着一摞摞用过的课本。高中三年,她始终不敢懈怠,是班里最认真刻苦的学生。课间别的同学休息时,她会抓紧时间学习;晚自习后,还会再学一会儿。

她从不会因为家庭情况在学习和生活上向爸爸妈妈提要求,遇到问题,要么自己解决,要么向老师和同学们求助。有时看到其他同学拥有较好的物质条件,曹澍灔心里也会有些自卑,但她总会用好好学习来鼓励自己,用优异的成绩来弥补内心的缺憾。她说,“爸爸妈妈为我承担了生活中所有的负担,我唯一能回馈父母的就是好好学习。但凡没有认真学习,就好像对不起父母。”

今年3月,曹澍灔迎来了18岁的生日。那一天,爸爸从为数不多的收入中给她订了一个生日蛋糕。内敛的父母还专门为女儿写了一封信,鼓励她“快乐成长,好好学习,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要尽力过好每一天。”这次生日,也成了孩子记忆中最快乐的时光。

通过3年的不懈努力,曹澍灔考上了郑州轻工业大学。录取通知书出来的那一天,正在工地上打工的父亲竟高兴得蹦了起来,在屋子里连转了好几个圈。那一天,他也破例没有加班,提前回了家。见到女儿的时候,腼腆的父亲罕见地拥抱了女儿:“孩子,你太争气了。”

曹澍灔原本打算在这个暑假出去打工,为爸爸妈妈减轻一下生活的负担,可是妈妈拒绝了她的想法:“这是一个难得的假期,辛苦了这么久,你也该歇歇了,这个假期什么都不让你做,你就好好享受一下自己的快乐时光,将来等你离家了,我们想照顾你也照顾不了。”

近期,妈妈又因心脏病住院治疗,懂事的曹澍灔每天都陪着妈妈去医院,照顾妈妈住院打针。妈妈总说对不起女儿,可是曹澍灔说:“没有什么对不起,一家人在一起就是要相互扶持,一起度过难关,不存在什么拖累和对不起。”

这个从工地走出的女孩,用她的坚韧告诉我们:生活的困境或许会带来艰辛,但自强自立的力量能让人在苦难中始终积极向上。而家人之间的相互扶持,更是照亮前路的光。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记者:黄金晶

编辑:李潇凝 | 校对:李兴会

责编:徐勇 | 审核:张伟



登录汉水襄阳账号

{{isMobile ? "账号密码登录" : "短信登录"}}
发送验证码

请输入图片验证码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