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襄阳达安汽车检测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达安中心”)生产保障室负责人朱佳展示着5至7月的电费明细:“3个月节省近150万元电费,跟过去比直接‘对半砍’了!”
回到今年3月,襄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应急处置中心高新大队负责人王小强接到达安中心的求助电话:“旧的电费计价方式,每年得多掏几百万!我们和供电公司谈了好几次,根本谈不拢……”
企业用能成本负担重,绝非小事。次日一早,王小强直接赶到达安中心和供电公司查找问题症结,随后召集两家企业面对面沟通。
“王队长,您看政策上白纸黑字写着……”达安中心代表指着“用电计费方式”的相关文件,语气诚恳。
“我们也仔细研究了规定,目前的执行方式是基于我们对政策的理解。”对方代表回应。
王小强一边仔细听着双方的陈述,一边翻看着厚厚的电费单据和政策文件。可现场各说各的理,第一次面对面沟通,不欢而散。
王小强并未气馁,马不停蹄地联系了市发改委价格监管方面专家和国网襄阳供电公司营销部技术骨干,来当“政策翻译官”和“技术裁判员”。
第二次协调会,王小强开门见山:“今天咱们不吵,一条一条对着政策、对着计量规范,把问题掰开了、揉碎了说清楚。”
逐字逐句解读政策条文——“容量”计费和“需量”计费的本质区别、变更计费方式的硬件要求……双方频频点头,会议室里激烈的争论,渐渐被专注的倾听和具体的询问取代。
有了专业解读奠定的基础,解决核心矛盾——变更用电计费方式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王小强趁热打铁,组织了第三次协调会:“既然政策允许,技术可行,确实能为企业大幅减负,咱们今天就定下来。”双方就更换电表和变更计费模式的具体执行细节和时间节点进行商讨确定。
3次协调会,达安中心最急迫的用电“容量”改“需量”问题得以解决,并从2025年5月1日起执行,达安中心每年节约用电成本约500万元。
截至7月底,襄阳市今年新增各类经营主体14.75万户。襄阳市市场监管局局长刘涛表示,要“把办公桌搬到企业门口”,用务实作风将政策的养分、专业的支持和服务的温度,“精准滴灌”到企业最干渴的根系。
来源:湖北日报客户端
编辑:施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