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暑期,是无数准大学生启程看世界的季节。然而,在襄州区龙王镇曾陈村,一个乖巧文静身影却日复一日地出现在国道边的葡萄地与大棚摊位前。
她叫张晨曦,以599分的成绩被华中科技大学录取。学生时代最长的一个暑假,她的“旅行”是帮年迈的奶奶摘葡萄、卖葡萄,一天下来,稚嫩的双手要提起几十斤的重量……
缺失的母爱并未黯淡女孩的光
8月7日,记者来到张晨曦家,进门便看到满墙奖状。
“这是娃子从小学到初中的奖状,高中的还没贴上去。”奶奶段怀荣欣慰的笑容里藏着一丝落寞。张晨曦幼年时父母离异,母亲再没回来看过她。为了养家,父亲张少华四处打零工,爷爷奶奶靠着几亩葡萄地拉扯张晨曦长大。
牙牙学语时,小晨曦安静地坐在奶奶怀里,看奶奶卖葡萄;会走会跑会跳时,她依偎在奶奶身旁,陪着奶奶照看葡萄摊;上小学后,奶奶在旁边地里摘葡萄,她已经可以帮把手挑拣坏果;初中后,张晨曦就开始独自守着摊位帮忙挣钱了……
“不想奶奶太辛苦,虽然我年纪小,但我算账更快!”张晨曦回忆,每年7月初到8月初的一个月是葡萄成熟季,只要自己放暑假,基本都在路边照看奶奶的葡萄摊。从清晨坐到太阳落山,生意好的时候一天卖100多块钱,不好的时候只能卖一二十块钱。
张晨曦的耐心特别好,不管钱多钱少,一整天下来,她从不抱怨,更是从不喊苦喊累。这份体贴让奶奶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我这孙女只要回来,都帮忙扫地、拖地、收拾屋里,又懂事又听话,看得我多少次我止不住地流眼泪。”
书山跋涉的倔强突围
与其他18岁的女孩相比,张晨曦身上有着超越年龄的沉静和不服输的韧劲儿。
尽管小学期间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进入初中后,她就发现自己的英语基础与其他同学存在明显差距。不急不躁,张晨曦默默选择了自己认为最踏实最有效的方法——利用一切课余时间背单词。一个个背诵,一遍遍练习,到了初三,她硬生生将短板锻造成跳板。中考时,她以全年级第一的成绩考入襄阳五中。
进阶到高手云集的高中,她才发现,自己在班上竟然只是个中下游水平。巨大的心理落差来袭,女孩骨子里的倔强劲儿也被彻底点燃。“心里很难受,但光难受没用。”她迅速调整心态,严格要求自己上课紧跟老师思路,下课整理不懂的问题,抓紧时间问老师或者请教同学。物理学得有些吃力,高一暑假,她利用笔记和网课,将高一的物理课本彻底又“啃”了一遍,直接消除了这份短板。天道酬勤,之后的一次大考中,她的年级排名从500名跃升至200名左右,上演了令人瞩目的“逆袭”。
源于守护的坚定选择
高考成绩揭晓,599分!那一刻,张晨曦脑海里浮现的,是父亲、爷爷、奶奶的笑脸。
深知高三的重要性,这一年,父亲张少华在学校附近租下一间房子,边打零工边陪读照顾女儿。
因为在工地干活,张少华早上五点就上工了,但是,每晚10点半放学时间,他必定守在学校门口接女儿,只要工地休息,他必然要自己下厨给女儿做顿饭吃。“他从来不说自己在外面干活有多累,每次见到我,留给我的都是笑脸。”张晨曦知道,父亲把全部的爱都给了她。
填报大学志愿,张晨曦的目标异常清晰与坚定:医学相关专业。这份选择的初心源于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和对至亲深沉的爱。初二寒假,爷爷突然晕倒,被诊断为脑梗中风,至今生活无法自理。“当时完全慌了,除了拨打120,我什么都不会。”急救知识的匮乏带来的无力感和恐惧感,像一根刺深深扎进她的心里。
“我要学医,爷爷奶奶年纪大了,再遇上什么突发情况,我要帮得上忙。”这份源于对至亲的守护信念,最终将她引向华中科技大学的护理学专业,并且在襄阳市融媒体中心、市慈善总会、襄州区民政局、雲毅慈善基金会联合举办的2025年度“毅”起圆梦·百万托举助学活动中,张晨曦获评“励志大学生”称号和5000元助学金。
满墙的奖状,是张晨曦用汗水在岁月里刻下的勋章;葡萄藤下的童年,她用稚嫩肩膀分担生活重量;书桌前的深夜,她以倔强韧劲追赶知识差距。母亲的缺席没有黯淡她的光,家境的贫困反而淬炼出她的强。真正的励志,从来都扎根于生活的土壤,生长于对生命的热爱。
这个从乡野间走出的女孩,带着土地的厚重与星光的璀璨,正奔赴一场关于爱与责任的远征。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记者:陈莉莉 李潇凝 陈忱
编辑:李潇凝 | 校对:李兴会
责编:徐勇 | 审核: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