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 ( [id] => 629616 [appid] => 1 [topicid] => 0 [galleryid] => 0 [channel_pc] => 1 [channel_wap] => 1 [channel_phone] => 1 [channel_pad] => 0 [title] => 靠着“蹭”同学的复习资料 她从“掉车尾”走进了名校大门 [editor] => 李潇凝 [has_thumb] => 1 [created] => 2025-08-10 16:13:28 [published] => 2025-08-10 16:13:28 [modified] => 0000-00-00 00:00:00 [digg] => 2 [pv] => 0 [comments] => 0 [shares] => 0 [recommend] => 0 [importance] => 0 [status] => 6 [enablecopyright] => 1 [sort] => 0 [origin] => 0 [syscomments] => 0 [main_category] => 1028 [thirdparty_audit] => 0 [flow_step] => 0 [flow_id] => 0 [flow_index] => [gzh_account_id] => 0 [gzh_account_name] => [short_title] => [virtual_shares] => 0 [content] =>

当记者走进王明敏位于谷城县五山镇的家中时,屋内最显眼的,就是客厅一面墙上整整齐齐贴着的33张奖状。它们是这个建档贫困家庭里最亮眼的风景,也是这个农村女孩多年求学路上的勋章。每张奖状背后,都藏着一段与命运搏击的故事。

不久前,王明敏收到了西安石油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但面对未来的学业征途和沉重的家庭负担,她的求学路仍充满挑战。

王明敏的家庭,常年被贫困与疾病笼罩。母亲是听障人士,连小学都没上过,日常交流主要依靠打手势。尽管如此,年近五十的她仍是家里的主劳力,在三十八九度的高温天,仍要坚持到果园劳作,用一上午的辛苦换来35 元收入。

父亲也仅仅只上完小学,还患有支气管炎,常年受大小病痛困扰,无法从事高强度体力劳动。“只能干些边角活,还经常得担心能不能接到活。”王明敏说。今年父亲仅在外打工两个月就回了家,在家周边也很难找到零活,家庭收入来源几乎中断。

这个家庭的过往,也充满坎坷:前些年,爷爷卧病在床,大伯瘫痪在床,王明敏小时候不得不寄居在河南亲戚家。直到上学的年纪,她才被接回。家中的房子是借钱盖的,债务用了多年才还清。如今,除了供女儿上学,老两口还要赡养外公外婆,肩上的担子愈发沉重。“再过几年,爸爸恐怕连工地的苦力活都做不了了。”王明敏的话语中透着担忧。

三年前,王明敏从农村的初中脱颖而出,考入了襄阳四中。可在第一次月考时,她却在众多的尖子生中排到了末尾。那些日子,她成了教室里最“黏人”的学生:想要赶上成绩,家里又没更多的钱让她上补习课、买学习资料,她就捧着向同学借来的辅导资料反复研读,下课就追着老师问问题。靠着这股不服输的劲头,她不仅奋起直追冲进了普奥班,更在高考后拿到了西安石油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在王明敏的求学之路上,经济压力始终如影随形。“在市区上学花销比县城大得多,全靠资助才勉强完成高中学业。”王明敏说,如今考上省外一本院校,意味着更大的开销。面对大学的学业规划,她已开始考虑申请助学贷款,暑假也曾想外出兼职赚学费,却被担心她安全的父母拦下:“爸妈说学费他们会想办法,但除了借钱和贷款,实在没别的路子。”

尽管家境困顿,但这个总穿着旧校服的姑娘,眼里从来没有怯懦。放假回家,她会天不亮就跟着父母去田里薅草,傍晚帮母亲做农活时,力气比男孩还稳。“等我读完本科,要考中国政法大学的研究生。”说到这里,她的眼里闪着光:“学好法律,就能帮像我们这样的人了。”

不久前,在由襄阳市融媒体中心、市慈善总会、襄州区民政局联合雲毅慈善基金会发起“‘毅’起圆梦·百万托举助学活动”,王明敏获评“励志大学生”称号及5000元助学金。

风从乡村的山坳里吹过,带着少年人逆风飞翔的力量。这个把奖状贴满墙壁的女孩,早已在生活的褶皱里长出了翅膀,朝着她的星辰大海坚定地飞去……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记者:黄金晶 朱佳美 实习生 向琦昕

编辑:李潇凝 | 校对:李兴会

责编:徐勇 | 审核:张伟



[subtitle] => [pagecount] => 1 [sourceurl] => [banner] => Array ( ) [description] => [thumb] => Array ( [url] => https://img.cjyun.org.cn/a/10125/202508/6130c97e4834f99d606edbb6f9178084.png [id] => 3636480 [ratio] => 0.60 ) [url] => http://xiangyang.cjyun.org/p/629616.html [wapurl] => http://m-xiangyang.cjyun.org/p/629616.html [attachments] => Array ( ) [relates] => Array ( ) [gallery] => Array ( ) [galleries] => Array ( ) [menu] => 0 [authors] => 黄金晶,朱佳美 [author] => 黄金晶,朱佳美 [terms] => Array ( [1] => [4] => Array ( [0] => 襄阳融媒体中心 ) ) [thumbs] => Array ( [0] => Array ( [url] => https://img.cjyun.org.cn/a/10125/202508/6130c97e4834f99d606edbb6f9178084.png [id] => 3636480 [ratio] => 0.60 ) ) [oldpv] => 298 [all_pv] => 0 ) 1

靠着“蹭”同学的复习资料 她从“掉车尾”走进了名校大门

©原创   2025-08-10 16:13  

当记者走进王明敏位于谷城县五山镇的家中时,屋内最显眼的,就是客厅一面墙上整整齐齐贴着的33张奖状。它们是这个建档贫困家庭里最亮眼的风景,也是这个农村女孩多年求学路上的勋章。每张奖状背后,都藏着一段与命运搏击的故事。

不久前,王明敏收到了西安石油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但面对未来的学业征途和沉重的家庭负担,她的求学路仍充满挑战。

王明敏的家庭,常年被贫困与疾病笼罩。母亲是听障人士,连小学都没上过,日常交流主要依靠打手势。尽管如此,年近五十的她仍是家里的主劳力,在三十八九度的高温天,仍要坚持到果园劳作,用一上午的辛苦换来35 元收入。

父亲也仅仅只上完小学,还患有支气管炎,常年受大小病痛困扰,无法从事高强度体力劳动。“只能干些边角活,还经常得担心能不能接到活。”王明敏说。今年父亲仅在外打工两个月就回了家,在家周边也很难找到零活,家庭收入来源几乎中断。

这个家庭的过往,也充满坎坷:前些年,爷爷卧病在床,大伯瘫痪在床,王明敏小时候不得不寄居在河南亲戚家。直到上学的年纪,她才被接回。家中的房子是借钱盖的,债务用了多年才还清。如今,除了供女儿上学,老两口还要赡养外公外婆,肩上的担子愈发沉重。“再过几年,爸爸恐怕连工地的苦力活都做不了了。”王明敏的话语中透着担忧。

三年前,王明敏从农村的初中脱颖而出,考入了襄阳四中。可在第一次月考时,她却在众多的尖子生中排到了末尾。那些日子,她成了教室里最“黏人”的学生:想要赶上成绩,家里又没更多的钱让她上补习课、买学习资料,她就捧着向同学借来的辅导资料反复研读,下课就追着老师问问题。靠着这股不服输的劲头,她不仅奋起直追冲进了普奥班,更在高考后拿到了西安石油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在王明敏的求学之路上,经济压力始终如影随形。“在市区上学花销比县城大得多,全靠资助才勉强完成高中学业。”王明敏说,如今考上省外一本院校,意味着更大的开销。面对大学的学业规划,她已开始考虑申请助学贷款,暑假也曾想外出兼职赚学费,却被担心她安全的父母拦下:“爸妈说学费他们会想办法,但除了借钱和贷款,实在没别的路子。”

尽管家境困顿,但这个总穿着旧校服的姑娘,眼里从来没有怯懦。放假回家,她会天不亮就跟着父母去田里薅草,傍晚帮母亲做农活时,力气比男孩还稳。“等我读完本科,要考中国政法大学的研究生。”说到这里,她的眼里闪着光:“学好法律,就能帮像我们这样的人了。”

不久前,在由襄阳市融媒体中心、市慈善总会、襄州区民政局联合雲毅慈善基金会发起“‘毅’起圆梦·百万托举助学活动”,王明敏获评“励志大学生”称号及5000元助学金。

风从乡村的山坳里吹过,带着少年人逆风飞翔的力量。这个把奖状贴满墙壁的女孩,早已在生活的褶皱里长出了翅膀,朝着她的星辰大海坚定地飞去……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记者:黄金晶 朱佳美 实习生 向琦昕

编辑:李潇凝 | 校对:李兴会

责编:徐勇 | 审核:张伟



登录汉水襄阳账号

{{isMobile ? "账号密码登录" : "短信登录"}}
发送验证码

请输入图片验证码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