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 ( [id] => 629581 [appid] => 1 [topicid] => 0 [galleryid] => 0 [channel_pc] => 1 [channel_wap] => 1 [channel_phone] => 1 [channel_pad] => 0 [title] => 湖北:河湖长制让“千湖之省”重现碧波荡漾 [editor] => 施静文 [has_thumb] => 1 [created] => 2025-08-10 09:12:31 [published] => 2025-08-10 09:12:31 [modified] => 0000-00-00 00:00:00 [digg] => 0 [pv] => 0 [comments] => 0 [shares] => 0 [recommend] => 0 [importance] => 0 [status] => 6 [enablecopyright] => 0 [sort] => 0 [origin] => 0 [syscomments] => 0 [main_category] => 286 [thirdparty_audit] => 0 [flow_step] => 0 [flow_id] => 0 [flow_index] => [gzh_account_id] => 0 [gzh_account_name] => [short_title] => [virtual_shares] => 0 [content] =>

漫步于湖北襄阳宜城市的莺河之畔,只见碧波荡漾,绿植如茵。“以前莺河又黑又臭,大家都绕着走。治理好后,生活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莺河村村民杨晶感慨:“现在出门就是美景,饭后常来散步,心情舒畅多了。”

“醉美莺河”景区 张颖摄

湖北是长江干线流经里程最长的省份,总水域面积2706平方公里,拥有1232条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和755个列入省政府保护名录的湖泊。丰富的水资源为湖北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同时也给河湖管护治理带来了严峻挑战。

近年来,湖北以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为抓手,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统筹推进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让“千湖之省”重现碧波荡漾。

自2017年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以来,湖北水生态环境质量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2024年,全省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95.8%,较“十三五”末提升5.4个百分点。长江湖北段、汉江、清江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标准,河湖面貌显著改善。

河湖的蜕变源于科学、系统、创新的治理模式。

湖北率先建立“河湖长+警长+检察长”协作联动机制,铁腕治河,严厉打击涉河湖违法犯罪。2024年,全省协调解决河湖问题1650个;在50个重点河湖排查18795个排污口,完成整治16115个,整治率85.9%;立案侦办涉河湖违法犯罪案件576起;办理涉水环境公益诉讼案件3032件。“三长”联合巡查、信息共享、案件移送、联合督办成为常态,形成了河湖保护的强大合力。

湖北以流域为单元统筹推进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协同治理。积极谋划建设“荆楚安澜”现代水网,围绕构建“三江千湖,北送东流”格局,规划项目157个,总投资超万亿元。

“民间力量的深度参与,推动河湖治理模式从‘政府包办’向‘社会共创’转变,将‘要我护水’转化为‘我要护水’,实现了河湖长治久清的新跨越。”湖北省河湖长办相关负责人华平介绍,目前湖北形成了官方与民间河湖长互补的“双河长制”。武汉的1345名民间河湖长、59支志愿团队、6000余名志愿者覆盖小微水体;荆州配备了572名长江岸线管理员,巡护长江干流。

河湖治理的核心在于保障水安全、营造宜居水环境、维护健康水生态,实现功能永续利用,使人水和谐共生、自然之美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幸福河湖建设正是达成这一目标的关键路径。湖北制定幸福河湖评价指南,完成1167个河湖健康评价,建立“一河(湖)一档”“一河(湖)一策”治理体系。

2023年湖北首个幸福河湖建设试点落户莺河。宜城市水利局局长屈广俊介绍,该市举全力推进项目,同步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建生态护岸14.8公里,全面修复莺河流域生态环境。如今岸带植被覆盖度达94.5%,水土保持率提升至83.76%,生态质量显著提升。

此外,湖北还积极探索“生态好水”涌向“经济活水”。黄冈市团风县将牛车河幸福河湖建设与特色产业相结合,通过持续强化水库整治与水生态保护,因地制宜打造百果农耕、百花风情、百草观光等特色板块,围绕“山水田园境、秀美牛车河”主题,发展乡村民宿、露营、研学等新业态,有效衔接了流域生态修复与产业转型发展。

“好生态让牛车河乡村振兴示范区成了旅游热点,吸引了大量游客。近三年游客量增加5万人次,增收1500万元。预计全面运营后,每年可带动500多人就业,接待游客约15万人次。”团风县水利和湖泊局局长樊保东信心满满。

如今,湖北的江河湖泊正焕发着新的生机与活力,绿水青山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金山银山,绘就了一幅幅幸福画卷。

来源:荆楚网、人民网

编辑:施静文

[subtitle] => [pagecount] => 1 [sourceurl] => [banner] => Array ( ) [description] => [thumb] => Array ( [url] => https://img.cjyun.org.cn/a/10125/202508/1b33ecd4f120af4088c46577045e52a6.jpeg [id] => 3636362 [ratio] => 0.75 ) [url] => http://xiangyang.cjyun.org/p/629581.html [wapurl] => http://m-xiangyang.cjyun.org/p/629581.html [attachments] => Array ( ) [relates] => Array ( ) [gallery] => Array ( ) [galleries] => Array ( ) [menu] => 0 [authors] => [author] => [terms] => Array ( [4] => Array ( [0] => 荆楚网、人民网 ) [1] => ) [thumbs] => Array ( [0] => Array ( [url] => https://img.cjyun.org.cn/a/10125/202508/1b33ecd4f120af4088c46577045e52a6.jpeg [id] => 3636362 [ratio] => 0.75 ) ) [oldpv] => 198 [all_pv] => 0 ) 1

湖北:河湖长制让“千湖之省”重现碧波荡漾

2025-08-10 09:12   荆楚网、人民网  

漫步于湖北襄阳宜城市的莺河之畔,只见碧波荡漾,绿植如茵。“以前莺河又黑又臭,大家都绕着走。治理好后,生活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莺河村村民杨晶感慨:“现在出门就是美景,饭后常来散步,心情舒畅多了。”

“醉美莺河”景区 张颖摄

湖北是长江干线流经里程最长的省份,总水域面积2706平方公里,拥有1232条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和755个列入省政府保护名录的湖泊。丰富的水资源为湖北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同时也给河湖管护治理带来了严峻挑战。

近年来,湖北以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为抓手,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统筹推进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让“千湖之省”重现碧波荡漾。

自2017年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以来,湖北水生态环境质量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2024年,全省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95.8%,较“十三五”末提升5.4个百分点。长江湖北段、汉江、清江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标准,河湖面貌显著改善。

河湖的蜕变源于科学、系统、创新的治理模式。

湖北率先建立“河湖长+警长+检察长”协作联动机制,铁腕治河,严厉打击涉河湖违法犯罪。2024年,全省协调解决河湖问题1650个;在50个重点河湖排查18795个排污口,完成整治16115个,整治率85.9%;立案侦办涉河湖违法犯罪案件576起;办理涉水环境公益诉讼案件3032件。“三长”联合巡查、信息共享、案件移送、联合督办成为常态,形成了河湖保护的强大合力。

湖北以流域为单元统筹推进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协同治理。积极谋划建设“荆楚安澜”现代水网,围绕构建“三江千湖,北送东流”格局,规划项目157个,总投资超万亿元。

“民间力量的深度参与,推动河湖治理模式从‘政府包办’向‘社会共创’转变,将‘要我护水’转化为‘我要护水’,实现了河湖长治久清的新跨越。”湖北省河湖长办相关负责人华平介绍,目前湖北形成了官方与民间河湖长互补的“双河长制”。武汉的1345名民间河湖长、59支志愿团队、6000余名志愿者覆盖小微水体;荆州配备了572名长江岸线管理员,巡护长江干流。

河湖治理的核心在于保障水安全、营造宜居水环境、维护健康水生态,实现功能永续利用,使人水和谐共生、自然之美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幸福河湖建设正是达成这一目标的关键路径。湖北制定幸福河湖评价指南,完成1167个河湖健康评价,建立“一河(湖)一档”“一河(湖)一策”治理体系。

2023年湖北首个幸福河湖建设试点落户莺河。宜城市水利局局长屈广俊介绍,该市举全力推进项目,同步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建生态护岸14.8公里,全面修复莺河流域生态环境。如今岸带植被覆盖度达94.5%,水土保持率提升至83.76%,生态质量显著提升。

此外,湖北还积极探索“生态好水”涌向“经济活水”。黄冈市团风县将牛车河幸福河湖建设与特色产业相结合,通过持续强化水库整治与水生态保护,因地制宜打造百果农耕、百花风情、百草观光等特色板块,围绕“山水田园境、秀美牛车河”主题,发展乡村民宿、露营、研学等新业态,有效衔接了流域生态修复与产业转型发展。

“好生态让牛车河乡村振兴示范区成了旅游热点,吸引了大量游客。近三年游客量增加5万人次,增收1500万元。预计全面运营后,每年可带动500多人就业,接待游客约15万人次。”团风县水利和湖泊局局长樊保东信心满满。

如今,湖北的江河湖泊正焕发着新的生机与活力,绿水青山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金山银山,绘就了一幅幅幸福画卷。

来源:荆楚网、人民网

编辑:施静文

登录汉水襄阳账号

{{isMobile ? "账号密码登录" : "短信登录"}}
发送验证码

请输入图片验证码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