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 ( [id] => 628197 [appid] => 1 [topicid] => 0 [galleryid] => 0 [channel_pc] => 1 [channel_wap] => 1 [channel_phone] => 1 [channel_pad] => 0 [title] => “两山”理念的襄阳“两河”实践 | 堰河村:对标先进再出发 天天都有新变化 [editor] => 童光辉 [has_thumb] => 1 [created] => 2025-08-04 09:01:46 [published] => 2025-08-04 09:01:46 [modified] => 2025-08-04 15:52:54 [digg] => 1229 [pv] => 11455 [comments] => 0 [shares] => 9 [recommend] => 0 [importance] => 0 [status] => 6 [enablecopyright] => 1 [sort] => 0 [origin] => 0 [syscomments] => 0 [main_category] => 1030 [thirdparty_audit] => 0 [flow_step] => 0 [flow_id] => 0 [flow_index] => [gzh_account_id] => 0 [gzh_account_name] => [short_title] => [virtual_shares] => 0 [content] =>

今年是“两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作为全省“两山”转化示范地,襄阳市谷城县堰河村又迎来了新一轮发展的“黄金期”。

挖掘机轰鸣破土,运输车来回穿行,干部群众铆足一股劲,争分夺秒赶工期。7月31日上午9时,太阳已经升得很高,火辣辣的。记者驱车来到谷城县五山镇堰河村,只见该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闵洪艳头戴草帽,带领15位村民对一组和二组“小三园”环境进行再整治,继续提档升级。

“堰河村能有今天的发展靠的就是良好的生态环境,现在人气越来越旺,更不能放松日常维护。”闵洪艳拍拍裤腿上的尘土说,“要推动乡村大发展,就得拿出‘日日新’的拼搏精神,党员干部率先干,家家户户比着干,才能越干越起劲、越干越有成就感。”

据初步统计,因为自己动手,很少出钱请人,光人工费,一年下来村里就能省下1万多元。

昔日的堰河村,曾是“见山山秃头、见水水断流、见人人犯愁”的穷山村。如今,这里成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国家4A级旅游景区,村民人均存款超10万元,一家一栋小洋楼,一家一辆小轿车。

早在2003年,当垃圾分类对许多地方来说还是新鲜事时,堰河村就在全省率先“吃螃蟹”。村干部带头清理房前屋后,组织党员逐户上门,在全村范围内清运100余车50多吨腐烂垃圾,啃下了环境整治的“硬骨头”。

“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干出样子。老百姓期盼的,就是我们要干的。”闵洪艳说,今年以来,堰河村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实干兴村的氛围愈发浓厚。为解决“急难愁盼”,党员干部深入茶垄、院落,与村民面对面拉家常,精准对接需求,把实事办到村民心坎上。

投资1.77亿元的堰河水库开始闭闸蓄水,堰河水厂建设进入收尾阶段,已铺设入户管道7000余米,400余户1800人将喝上自来水;新修茶园作业道2公里,改造老茶园300亩,整治河道并修建堰河滚水坝,夯实产业根基;新装路灯80余盏,美化庭院200余户,提升宜居品质;全新开放的民俗园三期迈入智能家居时代;新采购的4辆旅游观光车已经就位,正在培训驾驶人员,还有1台商务中巴车,专门用于接送游客……

“我们把每一分钱都花在该花的地方,桩桩件件大小事,老百姓都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闵洪艳翻开项目记录本,一组数据格外醒目:上半年,堰河村已投入1000多万元完善基础设施,持续提升接待能力和服务质量;接下来,计划再投2000余万元,建设“堰河香”农副产品深加工厂,开发堰河水上游乐项目,打造全民健身中心和体育公园等,预计旅游综合收入增长20%左右。

作为全省“两山”转化示范地,堰河村的发展备受关注。在深入开展乡村振兴“四项行动”中,谷城县委、县政府研究制定《堰河整体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细化举措,落实责任,努力把堰河村打造成共同富裕先行区、乡村治理示范区,争当全国乡村振兴样板。

对标浙江余村,完善堰河村发展规划,实施百日山及周边生态修复和盐池河小流域综合治理,推进数字景区建设,开发特色文创产品,培育清吧、主题餐厅等消费新场景。

实施农产品安全等级与规格认证,擦亮“堰河香”品牌;做大做强专业合作社,力争2027年经营收入突破600万元;与余村一起成立“共富联盟”,探索联农带农发展新路径。目前,堰河村的高香茶、腊蹄子、灰鸡蛋等土特产已经快递到余村,在“共富超市”2号专柜展示销售。

不断丰富和深化村党委、村委会、经济组织“三位一体”,村党委会议议事、村民代表大会定事、村民委员会理事“三会治事”以及支部联产业、干部联项目、党员联农户“三联共建”相关工作机制,讲好堰河人二十年如一日践行“两山”理念的励志故事。

“我们堰河人民是‘两山’理念的受益者,今年又迎来了新一轮发展的‘黄金期’。为此,我们更要以不停歇、不回头、不走误区、不留包袱的定力,一步一个脚印,朝着更加美好的蓝图进发。”闵洪艳信心满满地说。

(未经同意  不得转载)

记者:童光辉,程备|通讯员:阮班明

编辑:刘惠 | 校对:程备

责编:童光辉 | 审核:廖双来

[subtitle] => [pagecount] => 1 [sourceurl] => [banner] => Array ( ) [description] => [thumb] => Array ( [url] => https://img.cjyun.org/a/10125/202508/d41c8235798fb897a5899b7a0d82d2ef.png [id] => 3630095 [ratio] => 0.73 ) [url] => http://xiangyang.cjyun.org/p/628197.html [wapurl] => http://m-xiangyang.cjyun.org/p/628197.html [attachments] => Array ( ) [relates] => Array ( ) [gallery] => Array ( ) [galleries] => Array ( ) [menu] => 0 [authors] => 童光辉,程备 [author] => 童光辉,程备 [terms] => Array ( [1] => [4] => Array ( [0] => 襄阳融媒体中心 ) ) [thumbs] => Array ( [0] => Array ( [url] => https://img.cjyun.org/a/10125/202508/d41c8235798fb897a5899b7a0d82d2ef.png [id] => 3630095 [ratio] => 0.73 ) ) [oldpv] => 11455 [all_pv] => 1.15万 ) 1

“两山”理念的襄阳“两河”实践 | 堰河村:对标先进再出发 天天都有新变化

©原创   2025-08-04 09:01   阅读量 11455

今年是“两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作为全省“两山”转化示范地,襄阳市谷城县堰河村又迎来了新一轮发展的“黄金期”。

挖掘机轰鸣破土,运输车来回穿行,干部群众铆足一股劲,争分夺秒赶工期。7月31日上午9时,太阳已经升得很高,火辣辣的。记者驱车来到谷城县五山镇堰河村,只见该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闵洪艳头戴草帽,带领15位村民对一组和二组“小三园”环境进行再整治,继续提档升级。

“堰河村能有今天的发展靠的就是良好的生态环境,现在人气越来越旺,更不能放松日常维护。”闵洪艳拍拍裤腿上的尘土说,“要推动乡村大发展,就得拿出‘日日新’的拼搏精神,党员干部率先干,家家户户比着干,才能越干越起劲、越干越有成就感。”

据初步统计,因为自己动手,很少出钱请人,光人工费,一年下来村里就能省下1万多元。

昔日的堰河村,曾是“见山山秃头、见水水断流、见人人犯愁”的穷山村。如今,这里成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国家4A级旅游景区,村民人均存款超10万元,一家一栋小洋楼,一家一辆小轿车。

早在2003年,当垃圾分类对许多地方来说还是新鲜事时,堰河村就在全省率先“吃螃蟹”。村干部带头清理房前屋后,组织党员逐户上门,在全村范围内清运100余车50多吨腐烂垃圾,啃下了环境整治的“硬骨头”。

“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干出样子。老百姓期盼的,就是我们要干的。”闵洪艳说,今年以来,堰河村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实干兴村的氛围愈发浓厚。为解决“急难愁盼”,党员干部深入茶垄、院落,与村民面对面拉家常,精准对接需求,把实事办到村民心坎上。

投资1.77亿元的堰河水库开始闭闸蓄水,堰河水厂建设进入收尾阶段,已铺设入户管道7000余米,400余户1800人将喝上自来水;新修茶园作业道2公里,改造老茶园300亩,整治河道并修建堰河滚水坝,夯实产业根基;新装路灯80余盏,美化庭院200余户,提升宜居品质;全新开放的民俗园三期迈入智能家居时代;新采购的4辆旅游观光车已经就位,正在培训驾驶人员,还有1台商务中巴车,专门用于接送游客……

“我们把每一分钱都花在该花的地方,桩桩件件大小事,老百姓都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闵洪艳翻开项目记录本,一组数据格外醒目:上半年,堰河村已投入1000多万元完善基础设施,持续提升接待能力和服务质量;接下来,计划再投2000余万元,建设“堰河香”农副产品深加工厂,开发堰河水上游乐项目,打造全民健身中心和体育公园等,预计旅游综合收入增长20%左右。

作为全省“两山”转化示范地,堰河村的发展备受关注。在深入开展乡村振兴“四项行动”中,谷城县委、县政府研究制定《堰河整体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细化举措,落实责任,努力把堰河村打造成共同富裕先行区、乡村治理示范区,争当全国乡村振兴样板。

对标浙江余村,完善堰河村发展规划,实施百日山及周边生态修复和盐池河小流域综合治理,推进数字景区建设,开发特色文创产品,培育清吧、主题餐厅等消费新场景。

实施农产品安全等级与规格认证,擦亮“堰河香”品牌;做大做强专业合作社,力争2027年经营收入突破600万元;与余村一起成立“共富联盟”,探索联农带农发展新路径。目前,堰河村的高香茶、腊蹄子、灰鸡蛋等土特产已经快递到余村,在“共富超市”2号专柜展示销售。

不断丰富和深化村党委、村委会、经济组织“三位一体”,村党委会议议事、村民代表大会定事、村民委员会理事“三会治事”以及支部联产业、干部联项目、党员联农户“三联共建”相关工作机制,讲好堰河人二十年如一日践行“两山”理念的励志故事。

“我们堰河人民是‘两山’理念的受益者,今年又迎来了新一轮发展的‘黄金期’。为此,我们更要以不停歇、不回头、不走误区、不留包袱的定力,一步一个脚印,朝着更加美好的蓝图进发。”闵洪艳信心满满地说。

(未经同意  不得转载)

记者:童光辉,程备|通讯员:阮班明

编辑:刘惠 | 校对:程备

责编:童光辉 | 审核:廖双来

登录汉水襄阳账号

{{isMobile ? "账号密码登录" : "短信登录"}}
发送验证码

请输入图片验证码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