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以“回家的钥匙”公益行动为主题的音乐会活动即将在襄水街启动,这个消息发布后也引来了众多市民关注。记者在采访中了也解到,自“回家的钥匙”公益行动启动以来,这个“寻人神器”已在日常生活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不仅能有效降低老人走失的发生率,同时也能大幅缩短寻人时间。
“结合派出所近年警情分析,阿尔茨海默病老人走失的警情呈逐年递增之势。”市公安局襄城区分局庞公派出所所长高阳告诉记者,2024年,仅在庞公派出所辖区就接到老人走失警情15起;今年以来,又接到10起。并且,有些老人属多次走失,最多的一位老人在一个月内有5次报警记录。
“走失时间越长,老人的安全风险越大。”由于存在老人溺水、交通事故、冻饿、中暑等风险隐患,接到老人走失警情后,派出所都会立即出动警力全力寻找。但相关警情找寻难度较大,不仅耗时费力,而且会让家属经历巨大的心理压力,有的甚至情绪崩溃。
不久前,庞公派出所辖区何奶奶的老伴意外走失。接到报警后,民警第一时间通过视频追踪,同时在全市发布协查通告全力查找。经过近8小时的艰难找寻,民警才发现何奶奶的老伴,此时走失老人精神已十分萎靡,立即被送医治疗。
还有一名走失老人,前几天下楼到小区转圈回家时,误闯入一带宝宝的妇女家中,老人一屁股坐在沙发上,说是自己的家。妇女无奈之下报警求助,民警几经沟通,才找到老人的儿子,把老人送回家。
看护难、找寻难、根治难是主要问题。为了预防患病老人走失,很多家属想尽办法,除了将写有电话和地址的标识物缝在衣服上,还会购买定位手环,提醒老人出门带好手机。有的家属还不得不连哄带骗地禁止老人出门或者反锁家门,但往往收效甚微。
为汇聚社会力量共同守护老人平安归家,“回家的钥匙”公益行动听取公安部门以及相关专家的建议,设计和制作了一款采用北斗卫星定位等多项技术,内置芯片功能的实体钥匙扣,日常使用续航时间达10天以上。
经过多地民警观察总结,很多老人走失时,几乎不携带手机等通讯工具,反而会有着从小养成的带钥匙的习惯,所以将可以定位的钥匙扣置于钥匙上,可以大幅增加找回走失老人的几率。
“回家的钥匙”后端建立“预警+快速寻回机制”,发现人员走失,家人可查询实时定位,民警也可追踪寻找,群众路遇走失老人,可扫描二维码识别老人所在社区及社区民警实名信息,以便及时联系警方救助。
有了“回家的钥匙”后,警方处理阿尔茨海默病老人走失警情的工作效率和成功率也明显提升。“过去每次老人走失警情需较多警力出警,现在能针对性减少警力投入,让更多走失老人能及时回家,减少意外发生。有一次,我们通过钥匙扣定位功能,仅用时8分钟,就找到了走失老人。”市公安局襄城区分局檀溪派出所所长舒楠说。
那么,“回家的钥匙”该如何申领呢?记者从市公安局了解到,如您家中有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老人,且经常走失,可前往所在辖区派出所进行咨询登记,公安机关核实后,将指定社区民警送上门或集中发放。市民朋友领取“回家的钥匙”时,社区民警也会将其功能、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进行详细解答。
另外,所有“钥匙”由项目团队联动公安部门免费提供,更不会有后续费用。今后,襄阳公安“回家的钥匙”公益行动将持续为广大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免费送上智能定位钥匙扣,用科技的力量守护外出老人平安归家。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记者:黄金晶 | 通讯员:周胤伍
编辑:李潇凝 | 校对:李兴会
责编:徐勇 | 审核: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