撬杠砸开的生命通道 流淌千年的襄阳侠义
李兴会
烈阳炙烤大地,38℃高温下的沥青路面蒸腾着热浪。樊城区春园西路,一声刺耳的撞击声后,白色SUV死死抵住黄色电力抢修车,车轮仍在疯狂空转——车内司机口吐白沫、剧烈抽搐,油门被死死踩住!
千钧一发之际,电力抢修车司机潘祥耀以身为盾,用抢修车抵住失控SUV;公交司机葛菲抄起撬杠砸破SUV车窗救人;素不相识的路人跪地掰开发病司机紧咬的牙关,任凭鲜血染红手指;后排哭泣的幼童被温柔抱至树荫下安抚……热浪翻滚的十字街头,一场与死神的赛跑在车流中上演。
这不是影视剧桥段,而是发生在7月5日襄阳街头的真实场景。当视频传遍网络,千万网友为之动容:那撬杠砸向车窗的铿锵之声,恰是千年侠义精神在钢筋水泥丛林中的激越回响。
侠之大者,在于危难时刻的本能担当。潘祥耀脚踩刹车纹丝不动,葛菲拎起撬杠飞身破窗,无名路人以血肉之躯阻止发病司机咬舌——无人号令,却如精密齿轮般默契咬合。从发现险情到救出伤员,不过短短数分钟。这电光石火间的抉择,恰是侠义精神融入血脉的明证。正如葛菲那句朴实话语:“别说我是公交司机,哪个热心市民都会伸手!”
侠之韧者,在于凡人之躯的静默坚守。襄阳的侠义基因,早已沉淀于日常点滴。葛菲的“小事情清单”上,还记录着去年扑灭自燃汽车的义举;潘祥耀的工装口袋里,常年备着应急药品。他们从未想当英雄,却在危难时化身铜墙铁壁。襄阳公交集团“日行一善”的朴素理念,正是侠义精神在现代社会的生动注脚。
从三国烽火中的关羽水淹七军,到金庸笔下郭靖死守襄阳城;从电力车化身“生命盾牌”,到撬杠砸出生命通道——这座城的风骨从未改变。当网友赞叹“黄色皮卡车功不可没”时,我们看见:钢筋铁骨的城市里,最坚不可摧的永远是人心筑起的长城。
此刻回望那个热浪蒸腾的黄昏:撬杠击碎的岂止是钢化玻璃?它更凿穿了现代社会的疏离之墙,让蛰伏千年的侠义精魂喷薄而出。当鲜血淋漓的手指掰开紧咬的牙关,当滚烫的沥青路上跪出救人的血痕——襄阳人用最炽热的行动宣告:侠义并非江湖传说,而是深植于市井巷陌的生命本能。
三伏热浪终将退去,但这座城用血肉之躯写就的侠义篇章,已在汉江之畔铸成不朽的精神坐标。
来源:襄阳日报
编辑:汪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