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东津新区农水中心工作专班,来到东津新区六两河社区,通过移动终端逐一核验集体资产二维码标签。这是该区开展农村集体“三资”(资金、资产、资源)信息化建设专项排查的生动场景。今年以来,该区以数字化手段为突破口,赋能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推动“三资”管理从“台账时代”迈向“云端时代”。
下沉一线摸实情。近日由东津新区农水中心牵头,联合相关镇、街道办事处、测绘公司组成的3个专项工作组,走遍辖区57个村(社区)。工作组采取“四查工作法”:查系统数据是否“账实相符”、查合同档案是否“完整规范”、查操作流程是否“标准统一”、查管理责任是否“落实到人”,对农村集体“三资”进行精准把脉。
把脉问诊开良方。工作组在排查中发现三类典型问题:部分村存在“重清查轻公示”现象,资产变动未履行签字公示程序;个别村资源台账存在“一图多用”等情况;个别村尚未建立电子化资金流水台账。针对这些问题,专班建立“三单制”整改机制:问题清单当场交办、责任清单明确到人、时限清单倒排工期。
“信息化平台就像给集体经济装上了‘CT机’。”东津新区农水中心主任涂群喜介绍,通过建立全域数字化资产地图,不仅实现资源可视化管控,更让集体“家底”进一步增值。
未来,东津新区将加强对辖区村(社区)工作人员的培训,提升“三资”信息化平台使用率,充分发挥平台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的优势,激活乡村振兴“数字引擎”,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迈向新高度。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记者:朱科 毛陈宇丨通讯员:孙茴
编辑:董子川丨校对:吴芳
责编:沈明晶丨审核:龚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