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 ( [id] => 622832 [appid] => 1 [topicid] => 0 [galleryid] => 0 [channel_pc] => 1 [channel_wap] => 1 [channel_phone] => 1 [channel_pad] => 0 [title] => 1500项专利!湖北这家企业让6G时代更近 [editor] => 李春辉 [has_thumb] => 1 [created] => 2025-07-09 18:25:29 [published] => 2025-07-09 18:25:29 [modified] => 0000-00-00 00:00:00 [digg] => 0 [pv] => 0 [comments] => 0 [shares] => 0 [recommend] => 0 [importance] => 0 [status] => 6 [enablecopyright] => 0 [sort] => 0 [origin] => 0 [syscomments] => 0 [main_category] => 286 [thirdparty_audit] => 0 [flow_step] => 0 [flow_id] => 0 [flow_index] => [gzh_account_id] => 0 [gzh_account_name] => [short_title] => [virtual_shares] => 0 [content] =>

6年前,自三大运营商上线5G商用套餐后,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5G商用时代。如今,5g进入“价值挖掘”的深水区,伴随着人工智能迅速崛起,低空经济、卫星互联网等领域兴起,国家之间围绕下一代通信技术“6G”的竞争愈发激烈。

在湖北,中信科移动作为通信领域的“国家队”,率先攻克了让“空、天、地”协同通信的核心技术,展现了我国在空天信息新赛道上的硬实力。

“空天地一体化”布局

构建6G卫星“中国标准”

还记得去年华为发布的黑科技“卫星通话”吗?其背后,就是“空天地一体化”应用的体现。

简单说,就是把天上的卫星、低空飞行器,比如无人机、高空基站,和地面的通信网络,像拧成一股绳一样结合起来,将那些没信号的“盲区”消灭,乃至在撒哈拉沙漠、珠穆朗玛峰、南极大陆这些“无人区”,我们依然可以拿着手机发微信、刷抖音。

(中信科移动通信卫星)

实现一体化的关键,是卫星。眼下,由中信科移动研发并参与标准制定的通信卫星,已经进行多轮发射。中信科移动创新中心资深工程师苏昕告诉记者,“通过通信卫星构建一个比较完整的星链之后,可以无缝覆盖全球,也就是信号可以无处不在。”

眼下,中信科移动全面参与了我国卫星生态的构建与发展:主导完成我国首个5G卫星互联网体制标准制定、引领多项关键技术突破,在民商卫星市场,手机直连卫星技术研发取得阶段性突破;首创“5g体制兼容,6G系统融合”技术路径,为从5G时代迈向6G时代提供了“中国方案”。目前已形成覆盖通信载荷、信关站、核心网的全产业链能力,轻量星载基站与相控阵天线产品矩阵初具规模。

(中信科移动研发的6G基站)

“我们的目标是构建涵盖卫星、低空、地面网络的完整业务体系,通过星地融合技术突破与产业协同,助力我国在移动通信领域保持引领态势。”中信科移动总经理范志文告诉记者。

AI+VR

业界首个6G系统样机“信科造”!

在中信科移动,长江云新闻记者体验了一把“未来通信”。

戴上VR眼镜,打电话像面对面聊天一样真实,和海边的朋友远程通话时,甚至还以感受到远方的海风、闻到海水的味道,这就是6G的另一大特征——通感一体。

(记者体验VR通话)

“要实现这种身临其境的效果,对通信系统的容量、传输速度和反应时间要求极高,任何一环出现问题都会造成系统卡顿。”苏昕告诉记者。

为解决这一问题,今年4月10日,在南京举行的“全球6G技术与产业生态大会”上,中信科移动发布了联合中国移动、北京大学研发的“6G全息超表面宽带移动通信系统样机”,被视为“业界首个6G系统样机”。解决了从5G时代迈向6G时代,通讯天线成本、功耗、重量和体积同步增加的难题,具备低成本、低功耗、形态轻薄、实现复杂度低、天线规模易扩展等诸多优点,是我国未来6G大规模天线高效传输的标志性技术方案。

“这就相当于把普通的单车道变成了八车道,提升了数据并行传输的通道数量,也增加了可用的信道带宽,可以让整体系统容量达到10倍甚至更高。”苏昕说。

专利体系构建技术护城河

面向6G已做好全面准备

围绕6G研发,中信科移动早在2019年就开始布局,已经在全球取得多项关键技术突破。目前,他们在6G领域拥有超过1500项专利,尤其是在卫星与地面网融合、超维度天线、内生智能等关键技术上,走在了世界前列。面向未来,他们目标坚定。

范志文说:“面向6G时代,我们将坚持‘空天地一体化’的战略,大力推进我国卫星互联网的建设与商用进程。充分利用好湖北的科教优势与产业基础深化央地合作,为把湖北建设成为全国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做出贡献。”

从5G开启的“万物互联”时代,到6G描绘的“万物智联”蓝图,移动通信的技术变革不仅将实现跨越单一领域的创新,还能让大家的生活更加绚烂多彩。若6G真到了实现“人机物灵”共生,你最想去的地方是哪儿?

来源:长江云新闻

编辑:李春辉

[subtitle] => [pagecount] => 1 [sourceurl] => [banner] => Array ( ) [description] => [thumb] => Array ( [url] => https://img.cjyun.org.cn/a/10125/202507/cc3bf41a8ed35fa1a36042040ffae73d.png [id] => 3606187 [ratio] => 0.56 ) [url] => http://xiangyang.cjyun.org/p/622832.html [wapurl] => http://m-xiangyang.cjyun.org/p/622832.html [attachments] => Array ( ) [relates] => Array ( ) [gallery] => Array ( ) [galleries] => Array ( ) [menu] => 0 [authors] => [author] => [terms] => Array ( [4] => Array ( [0] => 长江云新闻 ) [1] => ) [thumbs] => Array ( [0] => Array ( [url] => https://img.cjyun.org.cn/a/10125/202507/cc3bf41a8ed35fa1a36042040ffae73d.png [id] => 3606187 [ratio] => 0.56 ) ) [oldpv] => 429 [all_pv] => 0 ) 1

1500项专利!湖北这家企业让6G时代更近

2025-07-09 18:25   长江云新闻  

6年前,自三大运营商上线5G商用套餐后,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5G商用时代。如今,5g进入“价值挖掘”的深水区,伴随着人工智能迅速崛起,低空经济、卫星互联网等领域兴起,国家之间围绕下一代通信技术“6G”的竞争愈发激烈。

在湖北,中信科移动作为通信领域的“国家队”,率先攻克了让“空、天、地”协同通信的核心技术,展现了我国在空天信息新赛道上的硬实力。

“空天地一体化”布局

构建6G卫星“中国标准”

还记得去年华为发布的黑科技“卫星通话”吗?其背后,就是“空天地一体化”应用的体现。

简单说,就是把天上的卫星、低空飞行器,比如无人机、高空基站,和地面的通信网络,像拧成一股绳一样结合起来,将那些没信号的“盲区”消灭,乃至在撒哈拉沙漠、珠穆朗玛峰、南极大陆这些“无人区”,我们依然可以拿着手机发微信、刷抖音。

(中信科移动通信卫星)

实现一体化的关键,是卫星。眼下,由中信科移动研发并参与标准制定的通信卫星,已经进行多轮发射。中信科移动创新中心资深工程师苏昕告诉记者,“通过通信卫星构建一个比较完整的星链之后,可以无缝覆盖全球,也就是信号可以无处不在。”

眼下,中信科移动全面参与了我国卫星生态的构建与发展:主导完成我国首个5G卫星互联网体制标准制定、引领多项关键技术突破,在民商卫星市场,手机直连卫星技术研发取得阶段性突破;首创“5g体制兼容,6G系统融合”技术路径,为从5G时代迈向6G时代提供了“中国方案”。目前已形成覆盖通信载荷、信关站、核心网的全产业链能力,轻量星载基站与相控阵天线产品矩阵初具规模。

(中信科移动研发的6G基站)

“我们的目标是构建涵盖卫星、低空、地面网络的完整业务体系,通过星地融合技术突破与产业协同,助力我国在移动通信领域保持引领态势。”中信科移动总经理范志文告诉记者。

AI+VR

业界首个6G系统样机“信科造”!

在中信科移动,长江云新闻记者体验了一把“未来通信”。

戴上VR眼镜,打电话像面对面聊天一样真实,和海边的朋友远程通话时,甚至还以感受到远方的海风、闻到海水的味道,这就是6G的另一大特征——通感一体。

(记者体验VR通话)

“要实现这种身临其境的效果,对通信系统的容量、传输速度和反应时间要求极高,任何一环出现问题都会造成系统卡顿。”苏昕告诉记者。

为解决这一问题,今年4月10日,在南京举行的“全球6G技术与产业生态大会”上,中信科移动发布了联合中国移动、北京大学研发的“6G全息超表面宽带移动通信系统样机”,被视为“业界首个6G系统样机”。解决了从5G时代迈向6G时代,通讯天线成本、功耗、重量和体积同步增加的难题,具备低成本、低功耗、形态轻薄、实现复杂度低、天线规模易扩展等诸多优点,是我国未来6G大规模天线高效传输的标志性技术方案。

“这就相当于把普通的单车道变成了八车道,提升了数据并行传输的通道数量,也增加了可用的信道带宽,可以让整体系统容量达到10倍甚至更高。”苏昕说。

专利体系构建技术护城河

面向6G已做好全面准备

围绕6G研发,中信科移动早在2019年就开始布局,已经在全球取得多项关键技术突破。目前,他们在6G领域拥有超过1500项专利,尤其是在卫星与地面网融合、超维度天线、内生智能等关键技术上,走在了世界前列。面向未来,他们目标坚定。

范志文说:“面向6G时代,我们将坚持‘空天地一体化’的战略,大力推进我国卫星互联网的建设与商用进程。充分利用好湖北的科教优势与产业基础深化央地合作,为把湖北建设成为全国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做出贡献。”

从5G开启的“万物互联”时代,到6G描绘的“万物智联”蓝图,移动通信的技术变革不仅将实现跨越单一领域的创新,还能让大家的生活更加绚烂多彩。若6G真到了实现“人机物灵”共生,你最想去的地方是哪儿?

来源:长江云新闻

编辑:李春辉

登录汉水襄阳账号

{{isMobile ? "账号密码登录" : "短信登录"}}
发送验证码

请输入图片验证码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