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 ( [id] => 622823 [appid] => 1 [topicid] => 0 [galleryid] => 0 [channel_pc] => 1 [channel_wap] => 1 [channel_phone] => 1 [channel_pad] => 0 [title] => 高温“蒸笼”里,检车锤敲响暑运安全曲 [editor] => 李潇凝 [has_thumb] => 1 [created] => 2025-07-09 18:13:48 [published] => 2025-07-09 18:13:48 [modified] => 0000-00-00 00:00:00 [digg] => 3 [pv] => 0 [comments] => 0 [shares] => 0 [recommend] => 0 [importance] => 0 [status] => 6 [enablecopyright] => 1 [sort] => 0 [origin] => 0 [syscomments] => 0 [main_category] => 1028 [thirdparty_audit] => 0 [flow_step] => 0 [flow_id] => 0 [flow_index] => [gzh_account_id] => 0 [gzh_account_name] => [short_title] => [virtual_shares] => 0 [content] =>


7月8日上午9点,阳光已经浓烈如火,武昌客车车辆段襄阳运用车间的整备场犹如一个巨大的蒸笼,一趟趟列车在热浪的裹挟下缓缓驶入股道等候“体检”。

记者了解到,进入暑运以来,襄阳铁路部门临客、旅游专列大量开行,检车员平均每天技检作业12趟车,工作量比平时增加了30%。

地表36度高温,烈日已经晒得人皮肤刺疼,检车员们工作的列车底部地沟内、车顶上,温度最低都有38度,耐受着暑热执行检修任务,他们要确保每一趟列车安全出库,正点运送旅客。

“钉钉……铛铛……”整备场上,客车检车员许立业拿着检修锤走来,遵循着师傅黄望明传授的检修秘诀:不少走一步、不少看一眼、不少敲一锤,他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许立业俯下身钻入车底,仔细检查车辆的转向架、制动装置、轮对、车钩等关键部位。车底地沟宽度只有1米左右,空间狭小,光线不足,许立业借助手电筒弓着腰作业,锤子落到哪里眼睛就看到哪里,每一个动作都很标准、迅速。

仅仅5分钟,再次抬头时,汗水就从额头、鼻尖不住地往下滴,高温很快蒸干了湿透的工作服,半小时后,衣领上就只留下白色的盐渍。他顾不上休息,依然专注着检查每一个配件、每一个螺栓、每一处焊缝。

“气温太高了,这种情况下车辆金属部件容易出现应力疲劳、制动管和金属软管橡胶配件也容易老化,一定要仔细看才能发现。”许立业一边说,一边查看制动软管连接处是否漏风。

“列车软管连接处橡胶皮碗经过高温炙烤疑似出现老化。”突然,许立业发现其中一节车厢的制动软管存在轻微漏风现象,经过反复确认,他把问题录入PDA系统,并通知维修班组及时进行处理。

这是他今天上午检查的第三趟车。为了防止中暑,他掏出一小瓶藿香正气水一气喝完,擦了擦脸上的汗水,定了定神,扶正胸前的党徽,继续朝下节车厢走去。

一个小时后,一趟列车全部技检作业完毕,许立业和同事满头大汗,脸被晒得通红,工作服被盐渍印出各种花纹。他们趁着下趟车调车的间隙,走进间休区,拿起冰镇矿泉水消解热气。许立业介绍,从早上到晚上,他们平均每人要检查70辆车,弯腰100余次,步行2万多步。长时间在高温下作业,要及时补充水分,一个人一天能喝6瓶矿泉水,为了防止中暑,每个人的身上都会携带人丹、十滴水、速效救心丸等防暑急救药品。

20分钟后,列车调车作业完毕,许立业整理好工具装备,再次走进热气腾腾的“蒸笼”,不一会,叮叮当当的检车锤敲击声旋律又在火辣的整备场再次响起。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记者:陈莉莉 | 通讯员:王世龙 苏爽

编辑:李潇凝 | 校对:李兴会

责编:徐勇 | 审核:张伟



[subtitle] => [pagecount] => 1 [sourceurl] => [banner] => Array ( ) [description] => [thumb] => Array ( [url] => https://img.cjyun.org.cn/a/10125/202507/c749beeafea5e0148ed38ea2c183ab01.png [id] => 3606163 [ratio] => 0.69 ) [url] => http://xiangyang.cjyun.org/p/622823.html [wapurl] => http://m-xiangyang.cjyun.org/p/622823.html [attachments] => Array ( ) [relates] => Array ( ) [gallery] => Array ( ) [galleries] => Array ( ) [menu] => 0 [authors] => 陈莉莉 [author] => 陈莉莉 [terms] => Array ( [1] => [4] => Array ( [0] => 襄阳融媒体中心 ) ) [thumbs] => Array ( [0] => Array ( [url] => https://img.cjyun.org.cn/a/10125/202507/c749beeafea5e0148ed38ea2c183ab01.png [id] => 3606163 [ratio] => 0.69 ) ) [oldpv] => 67 [all_pv] => 0 ) 1

高温“蒸笼”里,检车锤敲响暑运安全曲

©原创   2025-07-09 18:13  


7月8日上午9点,阳光已经浓烈如火,武昌客车车辆段襄阳运用车间的整备场犹如一个巨大的蒸笼,一趟趟列车在热浪的裹挟下缓缓驶入股道等候“体检”。

记者了解到,进入暑运以来,襄阳铁路部门临客、旅游专列大量开行,检车员平均每天技检作业12趟车,工作量比平时增加了30%。

地表36度高温,烈日已经晒得人皮肤刺疼,检车员们工作的列车底部地沟内、车顶上,温度最低都有38度,耐受着暑热执行检修任务,他们要确保每一趟列车安全出库,正点运送旅客。

“钉钉……铛铛……”整备场上,客车检车员许立业拿着检修锤走来,遵循着师傅黄望明传授的检修秘诀:不少走一步、不少看一眼、不少敲一锤,他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许立业俯下身钻入车底,仔细检查车辆的转向架、制动装置、轮对、车钩等关键部位。车底地沟宽度只有1米左右,空间狭小,光线不足,许立业借助手电筒弓着腰作业,锤子落到哪里眼睛就看到哪里,每一个动作都很标准、迅速。

仅仅5分钟,再次抬头时,汗水就从额头、鼻尖不住地往下滴,高温很快蒸干了湿透的工作服,半小时后,衣领上就只留下白色的盐渍。他顾不上休息,依然专注着检查每一个配件、每一个螺栓、每一处焊缝。

“气温太高了,这种情况下车辆金属部件容易出现应力疲劳、制动管和金属软管橡胶配件也容易老化,一定要仔细看才能发现。”许立业一边说,一边查看制动软管连接处是否漏风。

“列车软管连接处橡胶皮碗经过高温炙烤疑似出现老化。”突然,许立业发现其中一节车厢的制动软管存在轻微漏风现象,经过反复确认,他把问题录入PDA系统,并通知维修班组及时进行处理。

这是他今天上午检查的第三趟车。为了防止中暑,他掏出一小瓶藿香正气水一气喝完,擦了擦脸上的汗水,定了定神,扶正胸前的党徽,继续朝下节车厢走去。

一个小时后,一趟列车全部技检作业完毕,许立业和同事满头大汗,脸被晒得通红,工作服被盐渍印出各种花纹。他们趁着下趟车调车的间隙,走进间休区,拿起冰镇矿泉水消解热气。许立业介绍,从早上到晚上,他们平均每人要检查70辆车,弯腰100余次,步行2万多步。长时间在高温下作业,要及时补充水分,一个人一天能喝6瓶矿泉水,为了防止中暑,每个人的身上都会携带人丹、十滴水、速效救心丸等防暑急救药品。

20分钟后,列车调车作业完毕,许立业整理好工具装备,再次走进热气腾腾的“蒸笼”,不一会,叮叮当当的检车锤敲击声旋律又在火辣的整备场再次响起。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记者:陈莉莉 | 通讯员:王世龙 苏爽

编辑:李潇凝 | 校对:李兴会

责编:徐勇 | 审核:张伟



登录汉水襄阳账号

{{isMobile ? "账号密码登录" : "短信登录"}}
发送验证码

请输入图片验证码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