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项技术,引来5亿元投资,未来可创造数十亿元销售......,襄阳这座正在崛起的科创高地究竟有何魅力,让企业甘愿砸下真金白银,扎根落地呢?“以小牵大”,用来形容襄阳在科技招商方面的“养成之路”,恰如其分。
一对矛盾,擦出火花
当“创新链”遇见“产业链”,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在襄阳高新区,湖北楚云机电智能配电装备产业项目已进入施工期。而引出项目之初,却是从一对矛盾开始。
环网柜是电力系统节能和优化运行的重要装备,其中又分为气体绝缘和固体绝缘两种。以往,我国多采用六氟化硫作为气体绝缘介质,可以有效吸收高压断路器断开时产生的电弧能量,保护设备,降低触电和火灾的风险。
但缺点也很明显,六氟化硫产生的环境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3900倍,使用过程中必须定期进行气体泄漏检测和回收处理。要让电力系统绿色环保,就需要解决这一矛盾,让一种新型环保气体介质取而代之。
技术的需求,往往也意味着产业的蓝海。2021年,专注于智能电网的楚云机电和襄阳湖北工业大学产业研究院,通过高新区重大科技攻关揭榜大赛联系在了一起。
当学界“大脑”产业“沃土”政策“支撑”,三排联动,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的新型环保气体环网柜在襄阳落地。经过2年多的挂网运行,正式获得电力系统的认可,也由此造就着这个总投资5亿元的产业项目。
以小撬大,“养成之路”
项目成功的支撑往往都藏在细节里。2019年,在政府的支持下,襄阳湖北工业大学产业研究院正式落地,先进技术和市场的空间距离大幅拉近;研发团队与企业主体成功对接,政府给予研发资金真金白银支持,推动项目变现;技术产业化前夜,政府居间引导,促进研发团队以知识产权入股,让发展共享。
从政府招商来看,政府提供的都是政策、环境和支持,只不过核心从项目,变成了技术,从招引过渡成了养成,用科技把招商粘度,转化成了产业的根植度。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培育耐心资本,解决企业“缺长钱”的问题。但是,资本的脾气是多样的,有的脾气比较急、只看重眼前、喜欢“快进快出”,短期内看不到成果就想转身离开,这样的资本显然不适合发展新质生产力。
要改变资本的这个脾气,就需要让资本看到前景。找到蓝海,而科技招商就要这一重要渠道。
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将发挥重要的协调、统筹、支撑作用,需要从招商的运动员变成发展的服务员,支持企业在耐心资本的长期陪跑下,全身心投入科技成果转化。当资本有了耐心,创新有了归属,政策有了发力点,产业之路也就会越走越宽。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策划:中共襄阳市委宣传部
记者:张晋 吴竞成 李随群
编辑:贾可 杨易钶(实习生) | 校对:刘斌贝
责编:李丹 | 审核:周嘉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