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我市举行“产教融合育英才·校企联动强产业”电子信息产业人才需求对接活动。
此次活动由市重点产业服务中心、襄阳职业技术学院联合主办,市信息产业协会承办,襄阳人才集团协办。襄阳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文理学院、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襄阳科技职业学院等高校专家以及本地50余家电子信息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围绕人才培养规格界定、人才需求规模摸查和创新培养形式规划等核心议题,共同探讨推动产教同频共振。
交流发言环节,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耿保荃表示,目前学院博士团队已实现与企业资源共享,后续将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推动课程体系与企业标准融合,依托校企双导师授课、共建实训基地等举措,实现 “招生即招工、入学即入岗”的定向培养,为本地企业输送“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实用型人才。
市信息产业协会会长陈昌宁则通过分析行业现状呼吁要建立更紧密的校企协同机制,组织有针对性的实习,促进大学生从实习到就业的“软着陆”,并构建协会-企业-高校常态化产学研就业联动体系。
“企业在智能制造转型中对高技能操作、运维人才有迫切需求。” 湖北楚云机电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陶小勇表示,人才的培养体系需更贴合实际产线场景。
湖北泰和电气有限公司综合部主任李克玉围绕复合型管理与高端技能人才培养困境,提出要立足“大人才”观,把车间作为“第二教室”,打造“理论教学+实践淬炼”的立体培养场景,建立分层次培养人才梯队,精准对接人才供需两端。
在短短半小时的交流环节,企业家与院校代表围绕人才需求、合作模式、实习基地共建及课程内容更新等实操性问题深入交流,务求将共识转化为行动。
更令人振奋的是,洽谈成果在现场直接转化为成果,襄阳职业技术学院与湖北泰和电气有限公司、湖北统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湖北楚云机电工程有限公司、湖北欧安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达成初步合作意向,签订了定点实习、订单班培养及优先录用的框架协议,标志着校企合作进入实质性推进新阶段。
“通过此次精准对接,不仅摸清了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当前人才需求总量及未来增长预期,更在面对面深度沟通的基础上,创新规划了‘订单式’培养、定制化培训等多元解决路径。”市重点产业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通过小切口、细分领域的服务模式,以科技人才对接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推动政校企深化联动,让本地高等教育深度融入产业发展,把襄阳教育优势转为产业发展胜势,为襄阳重点产业注入“人才强引擎”,全力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能级跃升。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记者:刘倩丨通讯员:朱红艳
编辑:董子川丨校对:吴芳
责编:沈明晶丨审核:龚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