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 ( [id] => 621585 [appid] => 1 [topicid] => 0 [galleryid] => 0 [channel_pc] => 1 [channel_wap] => 1 [channel_phone] => 1 [channel_pad] => 0 [title] => 万松走了,而他的 “数据天网” 永远亮着 [editor] => 汪锐 [has_thumb] => 1 [created] => 2025-07-03 19:35:58 [published] => 2025-07-03 19:35:58 [modified] => 0000-00-00 00:00:00 [digg] => 0 [pv] => 0 [comments] => 0 [shares] => 0 [recommend] => 0 [importance] => 0 [status] => 6 [enablecopyright] => 0 [sort] => 0 [origin] => 0 [syscomments] => 0 [main_category] => 286 [thirdparty_audit] => 0 [flow_step] => 0 [flow_id] => 0 [flow_index] => [gzh_account_id] => 0 [gzh_account_name] => [short_title] => [virtual_shares] => 0 [content] =>

支撑协破武汉市重特大案件160余起

先后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

三等功5次

优秀公务员2次

……

武汉市公安局科技信息化支队

警务技术四级主任万松的辉煌战绩

永远停止了更新


图片


黄冈市宝塔大道某商铺价值万余元的财物被盗,犯罪嫌疑人随后逃往武汉,不到24个小时,武汉警方利用大数据实战应用平台将其精准抓获;武汉市武昌区一车内价值3万元的黄金饰品被盗,在大数据实战应用平台支持下,警方3天后将逃离外省的犯罪嫌疑人抓获……每天被数千民警作为得力“助手”的大数据实战应用平台,正是武汉因公牺牲科技民警万松倾注毕生心血打造。

如今,万松走了,而他用9年时光编织的“数据天网”,依然在默默守护着城市安全和人民安康。

图片


2025年5月26日早上7点半,总是习惯性地提前1个小时到岗的万松,已经坐在办公桌前。同事们陆续到岗时,他已完成两份重要警情研判报告的修改。


上午10点多,民警胡欣拿着“五一”大客流应对复盘报告找万松签字。“要严谨,不能出错,这些报告可要作为市局决策参考依据的。”他叮嘱着,不时拿笔修改,口中低声复核着数据和要点。


节前研判、预警,节后复盘、总结,万松件件落实落细,一直忙到中午12点左右。


中午12点2分,万松发出会议通知:“下午4点开周例会,各组准备汇报工作计划。”此时,已连续忙碌多时的万松有些疲倦,随即靠在沙发背上休息。


图片

万松生前的办公室


13点58分,同事发现他歪倒在沙发,脸色煞白,怎么叫都叫不醒,赶紧找驻局医生使用AED急救,不行!打120送医院,进行ICU急救手术和体外膜肺氧合(ECOM)辅助治疗,仍不行!


5月27日凌晨0时33分,万松因大面积脑出血不幸牺牲。


图片


时光回溯到1997年夏天。刚从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毕业的高材生万松,面对IT企业抛来的高薪橄榄枝,毅然选择了藏蓝警服。


万松初入警营时被分配至技术侦察支队负责技术保障。当时,全国优秀人民警察、技术侦察支队民警王勇对这个“小师弟”印象极深:“他身上有股永不服输的韧劲。”万松利用休息时间,带着地图徒步丈量武汉的大街小巷,硬是把自己练成了队里公认的“活地图”。


计算机专业背景与实战需求的碰撞,让万松迅速崭露头角。从梳理贩毒团伙精密网络,到3小时锁定消失毒贩;从偏僻劫案现场利用时空关联技战法打开突破口,到支撑专班精准抓捕……入警以来,他协助破获武汉市重特大案件160余起,成为缉凶惩恶不可或缺的幕后英雄。因为工作业绩突出,他先后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三等功5次,获评优秀公务员2次。


图片


2016年,武汉公安迈入智慧警务转型的关键期。兼具侦查经验与顶尖计算机专业背景的万松,被市局选调参与组建大数据实战应用中心,成为初创团队6名核心成员之一。他把数据与技术的融合思维带进了崭新的团队


图片


“作为武汉公安首批大数据侦查员,他为武汉公安大数据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武汉市公安局科信支队负责人张奎讲起这位朝夕相处的得力干将,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


科技信息化支队的同事都说,万松就像一颗遒劲的青松,站得稳、挺得直、行得端,挑重担、当先锋、打头阵。万松执着探索如何唤醒“沉睡的数据”:一份采用“网络爬虫”技术对比碰撞出的贩枪线索分析报告,一次为政府精准决策提供支撑的“大学生落户”专项研究……他带领团队完成110余项专项研判,撰写80余份高质量报告,牵头研发的实战预警平台,为江城构筑起无形的“数据天网”。


“万松和我们通宵达旦驻守机房,实现刑侦、治安、交管等各警种的数据互通。”回忆一起共事的时光,同事们都说,“‘数据多跑路、民警少跑腿’变为现实,万松功不可没。”


图片


万松不仅是攻坚克难的业务尖兵,更是慧眼识才的引路人。


武汉市公安局科技信息化支队民警胡欣是南开大学物理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是量子计算。在万松的鼓励下,他和20多名有着数学、物理、计算机等专业背景的年轻民警加入武汉公安大数据团队。


图片


在搭建平台期间,万松带着团队成员,频繁到各分局、各警种和基层派出所调研。“一年时间,我们跑了30多个派出所。他总是说,我们建平台,是要给民警使用的,一定要理解他们的需求。”胡欣回忆,有时加班到深夜,万松挥一挥手:“你们先回去休息,收尾的工作我来弄。”工作出了成绩,他报奖却总是优先年轻人。


近年来,武汉公安在各类大数据建模比赛中屡创佳绩。这背后,是万松亲手播下的种子在生根发芽。他牵头编织的“数据天网”仍在默默守护着这座城市的安宁,而他培育的科技后备人才,正以蓬勃之势延续着他未竟的事业。


青松挺立,不惧风雨

数据无声,忠诚永恒

万松让数据有了温度

让代码长出利剑

而他的一生

恰如那遒劲的松

扎根时沉默

挺立处峥嵘

来源:湖北发布、长江云新闻

编辑:汪锐

[subtitle] => [pagecount] => 1 [sourceurl] => [banner] => Array ( ) [description] => [thumb] => Array ( [url] => https://img.cjyun.org.cn/a/10125/202507/b7252ac4e3a840e1c309beee7d426e47.png [id] => 3600992 [ratio] => 0.70 ) [url] => http://xiangyang.cjyun.org/p/621585.html [wapurl] => http://m-xiangyang.cjyun.org/p/621585.html [attachments] => Array ( ) [relates] => Array ( ) [gallery] => Array ( ) [galleries] => Array ( ) [menu] => 0 [authors] => [author] => [terms] => Array ( [4] => Array ( [0] => 湖北发布 长江云新闻 ) [1] => ) [thumbs] => Array ( [0] => Array ( [url] => https://img.cjyun.org.cn/a/10125/202507/b7252ac4e3a840e1c309beee7d426e47.png [id] => 3600992 [ratio] => 0.70 ) ) [oldpv] => 47 [all_pv] => 0 ) 1

万松走了,而他的 “数据天网” 永远亮着

2025-07-03 19:35   湖北发布 长江云新闻  

支撑协破武汉市重特大案件160余起

先后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

三等功5次

优秀公务员2次

……

武汉市公安局科技信息化支队

警务技术四级主任万松的辉煌战绩

永远停止了更新


图片


黄冈市宝塔大道某商铺价值万余元的财物被盗,犯罪嫌疑人随后逃往武汉,不到24个小时,武汉警方利用大数据实战应用平台将其精准抓获;武汉市武昌区一车内价值3万元的黄金饰品被盗,在大数据实战应用平台支持下,警方3天后将逃离外省的犯罪嫌疑人抓获……每天被数千民警作为得力“助手”的大数据实战应用平台,正是武汉因公牺牲科技民警万松倾注毕生心血打造。

如今,万松走了,而他用9年时光编织的“数据天网”,依然在默默守护着城市安全和人民安康。

图片


2025年5月26日早上7点半,总是习惯性地提前1个小时到岗的万松,已经坐在办公桌前。同事们陆续到岗时,他已完成两份重要警情研判报告的修改。


上午10点多,民警胡欣拿着“五一”大客流应对复盘报告找万松签字。“要严谨,不能出错,这些报告可要作为市局决策参考依据的。”他叮嘱着,不时拿笔修改,口中低声复核着数据和要点。


节前研判、预警,节后复盘、总结,万松件件落实落细,一直忙到中午12点左右。


中午12点2分,万松发出会议通知:“下午4点开周例会,各组准备汇报工作计划。”此时,已连续忙碌多时的万松有些疲倦,随即靠在沙发背上休息。


图片

万松生前的办公室


13点58分,同事发现他歪倒在沙发,脸色煞白,怎么叫都叫不醒,赶紧找驻局医生使用AED急救,不行!打120送医院,进行ICU急救手术和体外膜肺氧合(ECOM)辅助治疗,仍不行!


5月27日凌晨0时33分,万松因大面积脑出血不幸牺牲。


图片


时光回溯到1997年夏天。刚从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毕业的高材生万松,面对IT企业抛来的高薪橄榄枝,毅然选择了藏蓝警服。


万松初入警营时被分配至技术侦察支队负责技术保障。当时,全国优秀人民警察、技术侦察支队民警王勇对这个“小师弟”印象极深:“他身上有股永不服输的韧劲。”万松利用休息时间,带着地图徒步丈量武汉的大街小巷,硬是把自己练成了队里公认的“活地图”。


计算机专业背景与实战需求的碰撞,让万松迅速崭露头角。从梳理贩毒团伙精密网络,到3小时锁定消失毒贩;从偏僻劫案现场利用时空关联技战法打开突破口,到支撑专班精准抓捕……入警以来,他协助破获武汉市重特大案件160余起,成为缉凶惩恶不可或缺的幕后英雄。因为工作业绩突出,他先后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三等功5次,获评优秀公务员2次。


图片


2016年,武汉公安迈入智慧警务转型的关键期。兼具侦查经验与顶尖计算机专业背景的万松,被市局选调参与组建大数据实战应用中心,成为初创团队6名核心成员之一。他把数据与技术的融合思维带进了崭新的团队


图片


“作为武汉公安首批大数据侦查员,他为武汉公安大数据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武汉市公安局科信支队负责人张奎讲起这位朝夕相处的得力干将,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


科技信息化支队的同事都说,万松就像一颗遒劲的青松,站得稳、挺得直、行得端,挑重担、当先锋、打头阵。万松执着探索如何唤醒“沉睡的数据”:一份采用“网络爬虫”技术对比碰撞出的贩枪线索分析报告,一次为政府精准决策提供支撑的“大学生落户”专项研究……他带领团队完成110余项专项研判,撰写80余份高质量报告,牵头研发的实战预警平台,为江城构筑起无形的“数据天网”。


“万松和我们通宵达旦驻守机房,实现刑侦、治安、交管等各警种的数据互通。”回忆一起共事的时光,同事们都说,“‘数据多跑路、民警少跑腿’变为现实,万松功不可没。”


图片


万松不仅是攻坚克难的业务尖兵,更是慧眼识才的引路人。


武汉市公安局科技信息化支队民警胡欣是南开大学物理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是量子计算。在万松的鼓励下,他和20多名有着数学、物理、计算机等专业背景的年轻民警加入武汉公安大数据团队。


图片


在搭建平台期间,万松带着团队成员,频繁到各分局、各警种和基层派出所调研。“一年时间,我们跑了30多个派出所。他总是说,我们建平台,是要给民警使用的,一定要理解他们的需求。”胡欣回忆,有时加班到深夜,万松挥一挥手:“你们先回去休息,收尾的工作我来弄。”工作出了成绩,他报奖却总是优先年轻人。


近年来,武汉公安在各类大数据建模比赛中屡创佳绩。这背后,是万松亲手播下的种子在生根发芽。他牵头编织的“数据天网”仍在默默守护着这座城市的安宁,而他培育的科技后备人才,正以蓬勃之势延续着他未竟的事业。


青松挺立,不惧风雨

数据无声,忠诚永恒

万松让数据有了温度

让代码长出利剑

而他的一生

恰如那遒劲的松

扎根时沉默

挺立处峥嵘

来源:湖北发布、长江云新闻

编辑:汪锐

登录汉水襄阳账号

{{isMobile ? "账号密码登录" : "短信登录"}}
发送验证码

请输入图片验证码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