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打破基层治理条块分割壁垒,畅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襄城区真武山街道办事处创新提出两委成员与社区网格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工作新机制。其下辖慧苑社区扎实推进新模式落地生根,显著提升了问题响应速度与服务精准度,赢得居民广泛好评。
77岁的社区居民张志国家中燃气安全三件套装置使用遇难题,儿女不在身边。其所在楼栋网格员、同时也是社区两委成员的王丹丹接到电话后,立即联动燃气公司专业人员上门解决。王丹丹现场协助检查,并用通俗语言讲解操作规范。“孩子们不在身边,多亏社区小王主动联系,解决了问题,用着安心多了。”张志国说。
“居民发消息5分钟内必有回应,30分钟人员到位。”王丹丹介绍,新模式试行20天内,事件处置平均时长已从7天压缩至3天。关键在精简流程,无需层层上报等待审批,下沉网格的两委成员可迅速决策、当场拍板。
社区将原有6个综合网格,依据楼栋布局和居民结构细化为14个网格党支部。每位两委班子成员必须下沉至具体网格,网格员也被赋予专项职责。统一制作的公示牌清晰标明责任人姓名、职务、负责区域及联系方式,居民“一眼能找到人”。
社区党委委员吴洁表示,此举将有威望、协调能力强、热心服务的党员骨干充实为网格核心力量,治理效能显著提升。网格党支部委员贾奇玲说,党员们正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建设者”,开展巡查调解、组织活动、帮扶困难家庭。
为精准捕捉诉求,社区推行“一网格一册”便携式民情日志。工作人员每日巡查走访,详细记录居民反映的问题、建议、困难及处理进展。社区党委书记余爱民介绍,无论是管道维修、环境整治,还是政策咨询、矛盾调解,点滴民情均被如实记录。日志本成为干群“连心桥”,也是考核履职的重要依据,确保“事事有记录、件件有回音”。居民孙玉堂对此深有感触:“有问题直接反映,很快就能解决。”
余爱民书记总结,该模式是深化基层治理改革、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的积极探索,正推动社区治理实现三个转变: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运行”深化;从“网格员单干”向“多元协同共治”转变;从“被动响应”向“主动服务+居民参与”拓展。目标是通过网格化服务的精细化、智能化、协同化,持续增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来源:襄阳融媒体中心经济生活频道
记者:吴俊杰 | 通讯员:胡炆希
编发:肖文静 | 编辑:李岚
责编:何雯 | 审核:黄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