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 ( [id] => 621479 [appid] => 1 [topicid] => 0 [galleryid] => 0 [channel_pc] => 1 [channel_wap] => 1 [channel_phone] => 1 [channel_pad] => 0 [title] => 牢记嘱托 建成支点丨发挥中碳登平台作用 湖北12项双碳领域突破性成果集中亮相 [editor] => 汪锐 [has_thumb] => 1 [created] => 2025-07-03 12:54:45 [published] => 2025-07-03 12:54:45 [modified] => 0000-00-00 00:00:00 [digg] => 1 [pv] => 0 [comments] => 0 [shares] => 0 [recommend] => 0 [importance] => 0 [status] => 6 [enablecopyright] => 0 [sort] => 0 [origin] => 0 [syscomments] => 0 [main_category] => 286 [thirdparty_audit] => 0 [flow_step] => 0 [flow_id] => 0 [flow_index] => [gzh_account_id] => 0 [gzh_account_name] => [short_title] => [virtual_shares] => 0 [content] =>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运行四年来,业务规模稳居全球第一。积极发挥中碳登平台作用,湖北大力推进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在昨天举行的“双碳科技展上”,湖北12项“双碳”领域突破性成果集中亮相。

这12项突破性成果,不少代表了中国在“双碳”领域的国际制高点。比如武汉大学的碳捕集利用技术,就是全球首创。这项技术利用熔融盐吸收、捕集二氧化碳并将之转化为高附加值碳材料,可应用于高排放企业脱碳、先进碳材料生产、新能源电力配套等领域。

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 汪的华:目前我们全球的首条万安级的中试线已经建成了,湖北是一个很好的土壤,有中碳登这样一个品牌,包括我们新的碳中和技术的产业化已经做了很好的探索。碳金融也在越来越完善,我当然希望回到湖北来,各界一起来共同努力实现产业化。

湖北是全国最早一批参与碳交易试点的省份,在先进减排技术方面,积累了大量实践成果。格林美展出的这项“关键矿产金属绿色低碳循环技术”,通过废弃资源回收,循环再造镍、钴、锂、金、稀土等20多种稀缺资源,处理废物总量超过1000万吨,年减碳量超过110万吨。

格林美集团副总经理 武汉园区负责人 张宇平:一方面是极大地提高了节能减碳的一个力度,也是能够符合下一步全世界要推进的碳足迹。

今年5月,钢铁、水泥、铝冶炼三大“工业巨头”正式加入碳市场,为碳中和领域的技术创新打开更广阔市场。武汉理工大学将工业固废磷石膏与二氧化碳结合反应,研制出高附加值的碳矿化材料,并实现工业化推广应用。

武汉理工大学教授 刘志超: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水泥窑尾气中低浓度二氧化碳的直接材料化利用,规模已经突破了万吨级。已经与一些大型的央企,还有就是几大水泥企业,都进行了深入的合作。

突破性成果还需要扎扎实实转化落地。为此,湖北在创新平台、大科学装置、产学研合作上多点发力,让更多碳中和科研果实加速迈向产线。上个月,湖北宏泰集团牵头,联合省内外重点企业、科研院所等124家单位,组建起湖北省绿色低碳产业发展联盟,为相关上下游企业搭建资源共享平台。

中碳登研究院执行院长 杨光星:发挥中碳登实践的优势,发挥高校的科教的优势,打通碳中和领域应用基础研究与成果产业化之间的通道。

来源:长江云新闻

编辑:汪锐

[subtitle] => [pagecount] => 1 [sourceurl] => [banner] => Array ( ) [description] => [thumb] => Array ( [url] => https://img.cjyun.org.cn/a/10125/202507/7e9a13d745da730db7fd3e521afbd368.jpg [id] => 3600734 [ratio] => 0.57 ) [url] => http://xiangyang.cjyun.org/p/621479.html [wapurl] => http://m-xiangyang.cjyun.org/p/621479.html [attachments] => Array ( ) [relates] => Array ( ) [gallery] => Array ( ) [galleries] => Array ( ) [menu] => 0 [authors] => [author] => [terms] => Array ( [4] => Array ( [0] => 长江云新闻 ) [1] => ) [thumbs] => Array ( [0] => Array ( [url] => https://img.cjyun.org.cn/a/10125/202507/7e9a13d745da730db7fd3e521afbd368.jpg [id] => 3600734 [ratio] => 0.57 ) ) [oldpv] => 7 [all_pv] => 0 ) 1

牢记嘱托 建成支点丨发挥中碳登平台作用 湖北12项双碳领域突破性成果集中亮相

2025-07-03 12:54   长江云新闻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运行四年来,业务规模稳居全球第一。积极发挥中碳登平台作用,湖北大力推进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在昨天举行的“双碳科技展上”,湖北12项“双碳”领域突破性成果集中亮相。

这12项突破性成果,不少代表了中国在“双碳”领域的国际制高点。比如武汉大学的碳捕集利用技术,就是全球首创。这项技术利用熔融盐吸收、捕集二氧化碳并将之转化为高附加值碳材料,可应用于高排放企业脱碳、先进碳材料生产、新能源电力配套等领域。

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 汪的华:目前我们全球的首条万安级的中试线已经建成了,湖北是一个很好的土壤,有中碳登这样一个品牌,包括我们新的碳中和技术的产业化已经做了很好的探索。碳金融也在越来越完善,我当然希望回到湖北来,各界一起来共同努力实现产业化。

湖北是全国最早一批参与碳交易试点的省份,在先进减排技术方面,积累了大量实践成果。格林美展出的这项“关键矿产金属绿色低碳循环技术”,通过废弃资源回收,循环再造镍、钴、锂、金、稀土等20多种稀缺资源,处理废物总量超过1000万吨,年减碳量超过110万吨。

格林美集团副总经理 武汉园区负责人 张宇平:一方面是极大地提高了节能减碳的一个力度,也是能够符合下一步全世界要推进的碳足迹。

今年5月,钢铁、水泥、铝冶炼三大“工业巨头”正式加入碳市场,为碳中和领域的技术创新打开更广阔市场。武汉理工大学将工业固废磷石膏与二氧化碳结合反应,研制出高附加值的碳矿化材料,并实现工业化推广应用。

武汉理工大学教授 刘志超: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水泥窑尾气中低浓度二氧化碳的直接材料化利用,规模已经突破了万吨级。已经与一些大型的央企,还有就是几大水泥企业,都进行了深入的合作。

突破性成果还需要扎扎实实转化落地。为此,湖北在创新平台、大科学装置、产学研合作上多点发力,让更多碳中和科研果实加速迈向产线。上个月,湖北宏泰集团牵头,联合省内外重点企业、科研院所等124家单位,组建起湖北省绿色低碳产业发展联盟,为相关上下游企业搭建资源共享平台。

中碳登研究院执行院长 杨光星:发挥中碳登实践的优势,发挥高校的科教的优势,打通碳中和领域应用基础研究与成果产业化之间的通道。

来源:长江云新闻

编辑:汪锐

登录汉水襄阳账号

{{isMobile ? "账号密码登录" : "短信登录"}}
发送验证码

请输入图片验证码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