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 ( [id] => 621172 [appid] => 1 [topicid] => 0 [galleryid] => 0 [channel_pc] => 1 [channel_wap] => 1 [channel_phone] => 1 [channel_pad] => 0 [title] => 抗战女兵张维:烽火硝烟映山红 [editor] => 王晓 [has_thumb] => 1 [created] => 2025-07-02 09:50:59 [published] => 2025-07-02 09:50:59 [modified] => 2025-07-02 12:12:58 [digg] => 1 [pv] => 0 [comments] => 0 [shares] => 3 [recommend] => 0 [importance] => 0 [status] => 6 [enablecopyright] => 1 [sort] => 0 [origin] => 0 [syscomments] => 0 [main_category] => 931 [thirdparty_audit] => 0 [flow_step] => 0 [flow_id] => 0 [flow_index] => [gzh_account_id] => 0 [gzh_account_name] => [short_title] => [virtual_shares] => 0 [content] =>

从襄阳城东门的小女孩,到战时保育院西迁的学生;从歌乐山的实习护士,到用歌声和笔墨抗日的女兵;从参与商丘受降的见证者,到经历战后风雨沧桑的母亲……张维的人生轨迹,深深烙印着家国命运的印记。

▲点击收听张维的抗战岁月

张维,原名张正秀,1925年5月23日生于湖北襄阳,童年居住于城东门黄豆坑一带。1938年,抗战烽火席卷全国,正在襄阳皇殿小学读四年级的张正秀,随学校加入了由宋美龄主办的“战时儿童保育会”。她先乘汽车至宜昌,再转船溯江而上,抵达大后方重庆,随后被安置到合川县云门镇继续学业。

毕业后,张正秀被分配到重庆歌乐山中央医院担任实习护士。正是在这里,她结识了前来治病的国民革命军军官李介甫(解放后改名李藩国)。1943年春,张正秀随李介甫回到襄阳太平店镇杨旗营村结婚。李介甫引用古语“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为妻子更名为张维。

此时,李介甫的同学所在部队——第五战区暂编第一师正驻扎在太平店张家岗与宋家岗之间(今郭岗村)。受同学邀请,新婚的李介甫与张维一同加入该师。张维入伍后,被编入暂编第一师政工队,军衔上等兵。她的主要工作是:教唱抗战歌曲、表演文艺节目、书写张贴宣传标语,以鼓舞士气、宣传抗日。现在老人家虽然已是102岁高龄,但当年的抗战歌曲,她依然烂熟于心。

抗战胜利后,张维随部队开赴河南商丘,参与接受日军投降。抗战胜利,暂一师番号撤销,张维退伍。她随丈夫辗转于河南开封、商丘,江苏南京等地,历经艰辛,最终回到老家太平店。

虽然当时一家人的生活依旧艰难,每天都要从事繁重的劳动,但张维从来没有因此而抱怨,她经常给儿女们讲述抗日的故事,希望他们牢记历史,珍惜今天的生活。在老人的言传身教下,几个孙子孙女先后考上了大学,如今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如今,张维老人在儿子一家的照料下幸福地安度晚年,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也会经常上门看望老人。

说起今天的好日子,张为老人由衷的感慨道:” 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每个月都会来家中看望我,跟我说说话、叙叙家常。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的今天。“

策划:王海青

拍摄制作:徐娅莉 刘向 肖月霞 井睿智

文稿音频:李菲

编辑:王晓

审核:蔡彦燕


[subtitle] => [pagecount] => 1 [sourceurl] => [banner] => Array ( ) [description] => [thumb] => Array ( [url] => https://img.cjyun.org/a/10125/202506/6a363dd27e1dc4f28aa8aff40d72f4b4.jpg [id] => 3597478 [ratio] => 1.39 ) [url] => http://xiangyang.cjyun.org/p/621172.html [wapurl] => http://m-xiangyang.cjyun.org/p/621172.html [attachments] => Array ( ) [relates] => Array ( ) [gallery] => Array ( ) [galleries] => Array ( ) [menu] => 0 [authors] => 徐娅莉,刘向,肖月霞,井睿智,李菲,王晓 [author] => 徐娅莉,刘向,肖月霞,井睿智,李菲,王晓 [terms] => Array ( [4] => Array ( [0] => 襄阳融媒体中心 ) [1] => ) [thumbs] => Array ( [0] => Array ( [url] => https://img.cjyun.org/a/10125/202506/6a363dd27e1dc4f28aa8aff40d72f4b4.jpg [id] => 3597478 [ratio] => 1.39 ) ) [oldpv] => 275 [all_pv] => 0 ) 1

抗战女兵张维:烽火硝烟映山红

©原创   2025-07-02 09:50  

从襄阳城东门的小女孩,到战时保育院西迁的学生;从歌乐山的实习护士,到用歌声和笔墨抗日的女兵;从参与商丘受降的见证者,到经历战后风雨沧桑的母亲……张维的人生轨迹,深深烙印着家国命运的印记。

▲点击收听张维的抗战岁月

张维,原名张正秀,1925年5月23日生于湖北襄阳,童年居住于城东门黄豆坑一带。1938年,抗战烽火席卷全国,正在襄阳皇殿小学读四年级的张正秀,随学校加入了由宋美龄主办的“战时儿童保育会”。她先乘汽车至宜昌,再转船溯江而上,抵达大后方重庆,随后被安置到合川县云门镇继续学业。

毕业后,张正秀被分配到重庆歌乐山中央医院担任实习护士。正是在这里,她结识了前来治病的国民革命军军官李介甫(解放后改名李藩国)。1943年春,张正秀随李介甫回到襄阳太平店镇杨旗营村结婚。李介甫引用古语“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为妻子更名为张维。

此时,李介甫的同学所在部队——第五战区暂编第一师正驻扎在太平店张家岗与宋家岗之间(今郭岗村)。受同学邀请,新婚的李介甫与张维一同加入该师。张维入伍后,被编入暂编第一师政工队,军衔上等兵。她的主要工作是:教唱抗战歌曲、表演文艺节目、书写张贴宣传标语,以鼓舞士气、宣传抗日。现在老人家虽然已是102岁高龄,但当年的抗战歌曲,她依然烂熟于心。

抗战胜利后,张维随部队开赴河南商丘,参与接受日军投降。抗战胜利,暂一师番号撤销,张维退伍。她随丈夫辗转于河南开封、商丘,江苏南京等地,历经艰辛,最终回到老家太平店。

虽然当时一家人的生活依旧艰难,每天都要从事繁重的劳动,但张维从来没有因此而抱怨,她经常给儿女们讲述抗日的故事,希望他们牢记历史,珍惜今天的生活。在老人的言传身教下,几个孙子孙女先后考上了大学,如今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如今,张维老人在儿子一家的照料下幸福地安度晚年,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也会经常上门看望老人。

说起今天的好日子,张为老人由衷的感慨道:” 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每个月都会来家中看望我,跟我说说话、叙叙家常。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的今天。“

策划:王海青

拍摄制作:徐娅莉 刘向 肖月霞 井睿智

文稿音频:李菲

编辑:王晓

审核:蔡彦燕


登录汉水襄阳账号

{{isMobile ? "账号密码登录" : "短信登录"}}
发送验证码

请输入图片验证码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