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 ( [id] => 621000 [appid] => 1 [topicid] => 0 [galleryid] => 0 [channel_pc] => 1 [channel_wap] => 1 [channel_phone] => 1 [channel_pad] => 0 [title] => 全省“兵支书”齐聚堰河学样板!践行“三大精神”共绘乡村全面振兴新画卷 [editor] => 童光辉 [has_thumb] => 1 [created] => 2025-07-01 17:02:08 [published] => 2025-07-01 17:02:08 [modified] => 2025-07-01 17:15:56 [digg] => 1225 [pv] => 6990 [comments] => 0 [shares] => 1 [recommend] => 0 [importance] => 0 [status] => 6 [enablecopyright] => 1 [sort] => 0 [origin] => 0 [syscomments] => 0 [main_category] => 1030 [thirdparty_audit] => 0 [flow_step] => 0 [flow_id] => 0 [flow_index] => [gzh_account_id] => 0 [gzh_account_name] => [short_title] => [virtual_shares] => 0 [content]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振兴是关键。在荆楚大地上,活跃着一支能打胜仗的“兵支书”队伍,他们就是在各村(社区)担任党组织书记的优秀退役军人党员。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前夕,湖北省基层退役军人党员培训示范班在谷城县堰河村举办。100余名“兵支书”齐聚全省“两山”理念转化示范地,展开了一场精神传承与振兴使命深度交融的求索之旅。

培训期间,学员们系统学习了由大别山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构成的“三大精神”内容,听取了全国人大代表、堰河村党委书记闵洪艳讲述的乡村振兴励志故事。

从穷乡僻壤到生态惠民,从贫穷落后到富裕安康,从绿色立业到全面振兴,一幅中国式现代化农村新图景正在这个小山村呈现。

“走绿色路、吃生态饭、挣环境钱、发旅游财,咬定青山终不悔,践行‘两山’好理念,是堰河之变的根本路径;坚定信心、秉承公心、治理用心、凝聚人心,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则是堰河之变的根本保障。”闵洪艳说,堰河精神也是与时俱进的,继承和发扬了“三大精神”,必须长期坚持下去,才能取得新的更大胜利。

1992年,29岁的闵洪艳走马上任后,带领干群用钢钎、八磅锤,在石渣土上凿坑,放下一棵棵茶苗、树苗。从几十亩到上千亩,现在2.1万亩荒山披上了绿装,其中茶园1200亩、经济林3000亩,森林覆盖率达81%。

如今,作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堰河村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引入社会资本,新增了山野农场主题乐园,还将开发堰河漂流等让游客亲近山水、体验感十足的新项目。厚植传统的、乡土的、智能的特色元素,继续完善民俗园三期个性化场景功能,推行咖啡馆、音乐酒吧、优品家居等更多新潮生活方式,为乡村旅游注入新活力。

2024年,堰河村接待游客80多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过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3.8万元。以堰河村为核心的7个邻村已经加入“共富圈”,统一“堰河香”农副产品品牌,新上深加工产业,共建共享停车场等旅游设施,让乡村发展迸发出勃勃生机。去年,7个村的集体经济收入均突破20万元。

“作为退役军人党员,我深刻体会到‘三大精神’不仅是历史的丰碑,更是乡村振兴的指南针。闵书记30年如一日坚守绿水青山,充分证明了精神的力量能够转化为发展的动力。”参训学员红安县七里坪镇柳林村党委书记张宏华深有感触地说,回去后,要把“三大精神”融入村规民约,带动党员和群众一起真抓实干,让红色基因在田间地头生根发芽,长出丰硕果实。

战场上,他们是军人。返乡后,他们是支书,充分发扬军人优良作风,当好乡村振兴“领头雁”和基层治理“主心骨”。

参训学员宣恩县晓关侗族乡贡桥村党支部书记张东原表示:“我们村的自然资源丰富,有2600亩茶园、20公顷湖泊,森林覆盖率达92%,值得深度开发。乡村振兴不是单打独斗,而是要向堰河村学习,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受益。”

在研讨交流、案例剖析、经验分享过程中,学员们思想碰撞、灵感迸发,锤炼了担当乡村全面振兴排头兵的过硬本领。

鄂州市梁子湖区太和镇柯畈村后备干部柯争说:“振兴乡村需要精神铸魂,回去后,我们将振奋精神,凝心聚力,挺进绿色发展主战场,再立新功。”

(未经同意  不得转载)

记者:童光辉,程备|通讯员:吕涛,田强

编辑:刘惠 | 校对:程备

责编:童光辉 | 审核:廖双来

[subtitle] => [pagecount] => 1 [sourceurl] => [banner] => Array ( ) [description] => [thumb] => Array ( [url] => https://img.cjyun.org/a/10125/202507/5ba9de39d133a0d5d8367e54db933a60.png [id] => 3599340 [ratio] => 0.58 ) [url] => http://xiangyang.cjyun.org/p/621000.html [wapurl] => http://m-xiangyang.cjyun.org/p/621000.html [attachments] => Array ( ) [relates] => Array ( ) [gallery] => Array ( ) [galleries] => Array ( ) [menu] => 0 [authors] => 童光辉,程备 [author] => 童光辉,程备 [terms] => Array ( [1] => [4] => Array ( [0] => 襄阳融媒体中心 ) ) [thumbs] => Array ( [0] => Array ( [url] => https://img.cjyun.org/a/10125/202507/5ba9de39d133a0d5d8367e54db933a60.png [id] => 3599340 [ratio] => 0.58 ) ) [oldpv] => 6990 [all_pv] => 6990 ) 1

全省“兵支书”齐聚堰河学样板!践行“三大精神”共绘乡村全面振兴新画卷

©原创   2025-07-01 17:02   阅读量 6990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振兴是关键。在荆楚大地上,活跃着一支能打胜仗的“兵支书”队伍,他们就是在各村(社区)担任党组织书记的优秀退役军人党员。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前夕,湖北省基层退役军人党员培训示范班在谷城县堰河村举办。100余名“兵支书”齐聚全省“两山”理念转化示范地,展开了一场精神传承与振兴使命深度交融的求索之旅。

培训期间,学员们系统学习了由大别山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构成的“三大精神”内容,听取了全国人大代表、堰河村党委书记闵洪艳讲述的乡村振兴励志故事。

从穷乡僻壤到生态惠民,从贫穷落后到富裕安康,从绿色立业到全面振兴,一幅中国式现代化农村新图景正在这个小山村呈现。

“走绿色路、吃生态饭、挣环境钱、发旅游财,咬定青山终不悔,践行‘两山’好理念,是堰河之变的根本路径;坚定信心、秉承公心、治理用心、凝聚人心,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则是堰河之变的根本保障。”闵洪艳说,堰河精神也是与时俱进的,继承和发扬了“三大精神”,必须长期坚持下去,才能取得新的更大胜利。

1992年,29岁的闵洪艳走马上任后,带领干群用钢钎、八磅锤,在石渣土上凿坑,放下一棵棵茶苗、树苗。从几十亩到上千亩,现在2.1万亩荒山披上了绿装,其中茶园1200亩、经济林3000亩,森林覆盖率达81%。

如今,作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堰河村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引入社会资本,新增了山野农场主题乐园,还将开发堰河漂流等让游客亲近山水、体验感十足的新项目。厚植传统的、乡土的、智能的特色元素,继续完善民俗园三期个性化场景功能,推行咖啡馆、音乐酒吧、优品家居等更多新潮生活方式,为乡村旅游注入新活力。

2024年,堰河村接待游客80多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过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3.8万元。以堰河村为核心的7个邻村已经加入“共富圈”,统一“堰河香”农副产品品牌,新上深加工产业,共建共享停车场等旅游设施,让乡村发展迸发出勃勃生机。去年,7个村的集体经济收入均突破20万元。

“作为退役军人党员,我深刻体会到‘三大精神’不仅是历史的丰碑,更是乡村振兴的指南针。闵书记30年如一日坚守绿水青山,充分证明了精神的力量能够转化为发展的动力。”参训学员红安县七里坪镇柳林村党委书记张宏华深有感触地说,回去后,要把“三大精神”融入村规民约,带动党员和群众一起真抓实干,让红色基因在田间地头生根发芽,长出丰硕果实。

战场上,他们是军人。返乡后,他们是支书,充分发扬军人优良作风,当好乡村振兴“领头雁”和基层治理“主心骨”。

参训学员宣恩县晓关侗族乡贡桥村党支部书记张东原表示:“我们村的自然资源丰富,有2600亩茶园、20公顷湖泊,森林覆盖率达92%,值得深度开发。乡村振兴不是单打独斗,而是要向堰河村学习,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受益。”

在研讨交流、案例剖析、经验分享过程中,学员们思想碰撞、灵感迸发,锤炼了担当乡村全面振兴排头兵的过硬本领。

鄂州市梁子湖区太和镇柯畈村后备干部柯争说:“振兴乡村需要精神铸魂,回去后,我们将振奋精神,凝心聚力,挺进绿色发展主战场,再立新功。”

(未经同意  不得转载)

记者:童光辉,程备|通讯员:吕涛,田强

编辑:刘惠 | 校对:程备

责编:童光辉 | 审核:廖双来

登录汉水襄阳账号

{{isMobile ? "账号密码登录" : "短信登录"}}
发送验证码

请输入图片验证码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