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物业公司到业主自治,小区管理费不降反升。在不断投入对小区环境、基础设施进行改造的前提下,两年下来,小区自管小组还结余费用60余万元——在樊城区盛融青城小区,这一听起来像天方天谭的事情,通过业主自治成为现实。
这个小区是怎么做到的?6月30日,记者来到该小区走访,寻找“自治密码”。
自治蝶变:从“无人管”到“焕新颜”
盛融青城小区位于樊城区清河路,与襄阳市长征路小学隔马路相望。
这个小区建成于2007年,拥有12栋楼(11栋住宅楼)、600多户2000多个居民。
据了解,业主入住后,小区物业是开发商选聘的前期物业,一直到2021年12月。
14年间,物业与小区业主相处得并不融洽。在业主们看来,主要原因是物业“不积极作为”,墙面渗水、路灯不亮、围墙破损、监控形同虚设……各种问题层出不穷,但业主们看不到解决的行动。
小区成立业主委员会后,召开业主代表大会,对物业公司的服务进行评价,请业主们决定物业公司的去留。结果可想而知:超过三分之二的业主要求重新选聘新物业。
2023年2月15日起,盛融青城小区业主委员会开始代管小区物业。然而,因为都不是专职人员,代管物业给业主委员会带来了极大压力。
无奈之下,业主委员会先后两次召开业主代表大会,商量选聘新物业事宜。但80%以上的业主赞同实行小区自治,不再选聘新物业。“谁知道新来一家物业公司又是什么样?”业主李女士说。
于是,小区开始了以业主委员会为代表的业主自治,从此开启了小区旧貌换新颜的历程。
“业委会真是把小区装进了心里!”居民毛女士指着新增的安全设施感慨道。王女士则对小区环境变化赞不绝口:“你看这花开得多漂亮!”她特别提到新建的车棚,“现在不管刮风下雨还是下雪,再也不用担心安全问题了。”
曾经困扰居民的停车难题也得到缓解。业委会在小区“犄角旮旯”巧妙挖掘空间,新增12个车位。居民赵先生正是通过公平的抓阄,幸运获得一个车位:“解决了我的大难题!”
不仅如此,自治以来,业主委员会维修漏水屋顶、改造小区门禁道闸、更新小区监控、修复围墙、改造路面等、开展晾晒区等,小区焕了新颜。
运转密码:亲力亲为+聘请专人
物业管理是一个专业性较强的行业, 要管好一个有着2000多人的小区,单凭热情是不够的。那么,盛融青城小区业主委员会是如何做到健康运转的呢?
业委会主任王明武道出了自治的密码:亲办亲为+聘请专人。
王明武告诉记者,决定自治后,他和业委会其他成员就开始着手制订自治实施方案。“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王明武说,自治必须要按照一定的规矩来,规矩制订出来并经业主大会通过后,所有人都得遵守。
按照自治实施方案,王明武作为专职人员牵头负责小区物业管理的全部事务,业委会副主任陈冬凤、张国现作为专职人员协助,其他兼职委员和小区楼栋长、单元长配合。
关于水电、保安、保洁、财务等岗位,自治小组聘请了专业人员担任(以在小区工作过并熟悉小区事务的人员为主)。遇到管道疏通、屋顶维修等工作,自治小区则通过“货比三家”的方式聘请专业人员承担。
人员配齐后,业主委员会开始广泛征集业主意见。然后对问题进行归类,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逐一消化解决。于是,就出现了前文中所说的小区“焕新颜”的蝶变。
那么,自治小区对小区进行改造,钱从哪里来?
王明武告诉记者,该小区基本没有广告等公共收益,收入的全部来源就是物业费+停车费。自治后,自治小组坚持住宅按原物业0.7元/平方米的标准收费,停车位按70元/月的标准收费。小区改造维修费,以及正常运转的各项成本,均从两项收费中支出。即便如此,一年竟然结余30余万元,自治两年结余达到了60余万元。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2024年,业委会直接回馈业主——每户免收两个月物业费。
另外,结余的钱并非闲置,而是重新投入小区升级。自治小组对二号楼、三号楼进行了改造,一号楼改造也正在进行中。决策过程充分体现民主:设计图纸与规划施工方案均通过楼栋长广泛收集业主意见,业委会实地调研后确定最终方案。
在小区改造过程中,为了节省费用,凡事业委会成员都要“亲力亲为”。王明武坦言:“我们业委会既是民工又是水电工,修修补补、画图纸都自己干。”资金有限与团队非专业的现实,迫使他们精打细算,采用“一栋一栋改”的渐进策略。
制度创新:微偿服务激活持续动能
物业公司治理小区,不可能无偿地义务服务。对于自治,也是一样。
自治后,要想将小区的良好治理局面长久维持下去,不能仅靠业委会成员的热情和义务奉献。盛融青城广大业主就正确地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他们通过召开业主大会民主表决,创新设立了“微偿”机制:业委会中的三位核心成员作为物业管理的专职人员,每月发放3500元工资,其余业委会成员及楼栋长每月发放100元津贴。
这一机制有效调动了积极性7名业委会成员带领12名楼栋长合力治理,推动小区从“无人管”的困境迈向“一起管”的新格局。
居民王女士对自治最满意之处在于“收费便宜”和“账目明白”:“他们把每一笔账目都公开,我们也晓得每一笔钱花在哪儿了。”
王明武指着小区大门处的信息栏告诉记者,小区收入的全部账目定时公布,每一笔收支都清清楚楚。年终还要请第三方机构进行审计,再向全体业主公示。
小区所在社区的主要负责人总结盛融青城的模式为“三议两公开”:业委会提议,楼栋长和业主代表商议,业主大会决议;实施结果与决策过程均公开透明。
樊城区住建局物业办负责人赵雪强也高度评价:“公共收支透明,每年请第三方审计,收支定期张榜公布——资金透明赢得了业主信任。”
赵雪强还表示,盛融青城小区的实践揭示:物业费并非越低越好,关键在于每一分钱的价值是否被看见与信任。当业主成为家园治理的主人,当专业精神与奉献热情在阳光下汇合,老小区也能生长出持续发展的根系。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首席记者:李兴会
编辑:李潇凝 | 校对:李兴会
责编:徐勇 | 审核: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