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 ( [id] => 620495 [appid] => 1 [topicid] => 0 [galleryid] => 0 [channel_pc] => 1 [channel_wap] => 1 [channel_phone] => 1 [channel_pad] => 0 [title] => 我省出台22条举措支持襄阳创建国家农高区 [editor] => 董子川 [has_thumb] => 1 [created] => 2025-06-29 16:57:18 [published] => 2025-06-29 16:57:18 [modified] => 0000-00-00 00:00:00 [digg] => 8 [pv] => 0 [comments] => 0 [shares] => 1 [recommend] => 0 [importance] => 0 [status] => 6 [enablecopyright] => 1 [sort] => 0 [origin] => 0 [syscomments] => 0 [main_category] => 1027 [thirdparty_audit] => 0 [flow_step] => 0 [flow_id] => 0 [flow_index] => [gzh_account_id] => 0 [gzh_account_name] => [short_title] => [virtual_shares] => 0 [content] =>

6月27日,省政府《关于支持襄阳创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印发。《意见》提及,2025年至2030年,省直相关部门每年将统筹各类资金不少于10亿元,以项目建设的形式,支持襄阳创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简称“国家农高区”)。

国家农高区是农业科技园区的一种高级形态。创建国家农高区对提升当地农业农村现代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实现农业强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发文,提出到2025年在全国布局建设一批农高区。截至目前,全国已设立9个国家农高区。

我市是全国20个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十大夏粮主产区之一、三大芝麻产区之一,也是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第一个百亿斤粮食生产大市,被称为“鄂西北粮仓”,主要农产品有小麦、水稻、玉米等500多个品种,气候适宜农业科研成果转移转化、研发推广,建设国家农高区具有较强支撑条件。

此外,我市位于全国内陆腹地中心地带,素有“南船北马”“七省通衢”之称,是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和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现已建成国家级农业产业加工园区2个和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区5个,拥有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龙头企业8家、省级144家、市级283家,稳居全省第一。我市已于2023年5月成立了创建襄阳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领导小组,并编制了《襄阳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发展规划》,两年来,创建国家农高区的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据悉,此次省政府出台的《意见》,相关责任单位包括省农业农村厅、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经信厅、省发改委、省自然资源厅、省水利厅、省气象局、省商务厅、省地方金融管理局、省教育厅、华中农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人民银行湖北省分行等,明确了六大方面22条具体支持举措。在示范引领现代农业产业方面,强调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加快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突破性发展现代种业、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培育壮大智能农机装备产业、探索绿色高效种养模式、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在区域农业科技创新方面,强化创新主体引进培育、建设高能级科创平台、聚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在培养引进创新创业人才方面,加大人才引育力度、强化人才服务保障、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等;在农业交流合作方面,加强交流互鉴、深化联合创新;在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创新管理运行机制、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在完善政策支撑保障方面,加强经费支持、金融服务、用地供给、基建保障。

《意见》中还明确了支持将襄阳大米、襄阳高香茶纳入省级公用品牌,将襄阳牛肉面列入省级公用品牌推广计划,全力打造“襄飘天下”农产品品牌矩阵;鼓励襄阳农高区与襄阳自贸区联动互促,探索建立国际合作区;积极支持道路与铁路交叉工程建设,推进东津物流园、唐白河港区建设,构建高效便捷的多式联运物流体系;支持襄阳农高区与武汉国家农创中心融合发展,共建高水平实验室、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开展集成攻关和协同研究。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记者:周红南丨通讯员:庞成庆

编辑:董子川丨校对:吴芳

责编:沈明晶丨审核:龚莉

[subtitle] => [pagecount] => 1 [sourceurl] => [banner] => Array ( ) [description] => [thumb] => Array ( [url] => https://img.cjyun.org.cn/a/10125/202506/bdab1e309f9c2d4bcaff3d1560459ab7.jpg [id] => 3595496 [ratio] => 0.57 ) [url] => http://xiangyang.cjyun.org/p/620495.html [wapurl] => http://m-xiangyang.cjyun.org/p/620495.html [attachments] => Array ( ) [relates] => Array ( ) [gallery] => Array ( ) [galleries] => Array ( ) [menu] => 0 [authors] => 周红南 [author] => 周红南 [terms] => Array ( [1] => [4] => Array ( [0] => 襄阳融媒体中心 ) ) [thumbs] => Array ( [0] => Array ( [url] => https://img.cjyun.org.cn/a/10125/202506/bdab1e309f9c2d4bcaff3d1560459ab7.jpg [id] => 3595496 [ratio] => 0.57 ) ) [oldpv] => 3628 [all_pv] => 0 ) 1

我省出台22条举措支持襄阳创建国家农高区

©原创   2025-06-29 16:57  

6月27日,省政府《关于支持襄阳创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印发。《意见》提及,2025年至2030年,省直相关部门每年将统筹各类资金不少于10亿元,以项目建设的形式,支持襄阳创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简称“国家农高区”)。

国家农高区是农业科技园区的一种高级形态。创建国家农高区对提升当地农业农村现代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实现农业强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发文,提出到2025年在全国布局建设一批农高区。截至目前,全国已设立9个国家农高区。

我市是全国20个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十大夏粮主产区之一、三大芝麻产区之一,也是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第一个百亿斤粮食生产大市,被称为“鄂西北粮仓”,主要农产品有小麦、水稻、玉米等500多个品种,气候适宜农业科研成果转移转化、研发推广,建设国家农高区具有较强支撑条件。

此外,我市位于全国内陆腹地中心地带,素有“南船北马”“七省通衢”之称,是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和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现已建成国家级农业产业加工园区2个和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区5个,拥有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龙头企业8家、省级144家、市级283家,稳居全省第一。我市已于2023年5月成立了创建襄阳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领导小组,并编制了《襄阳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发展规划》,两年来,创建国家农高区的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据悉,此次省政府出台的《意见》,相关责任单位包括省农业农村厅、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经信厅、省发改委、省自然资源厅、省水利厅、省气象局、省商务厅、省地方金融管理局、省教育厅、华中农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人民银行湖北省分行等,明确了六大方面22条具体支持举措。在示范引领现代农业产业方面,强调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加快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突破性发展现代种业、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培育壮大智能农机装备产业、探索绿色高效种养模式、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在区域农业科技创新方面,强化创新主体引进培育、建设高能级科创平台、聚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在培养引进创新创业人才方面,加大人才引育力度、强化人才服务保障、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等;在农业交流合作方面,加强交流互鉴、深化联合创新;在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创新管理运行机制、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在完善政策支撑保障方面,加强经费支持、金融服务、用地供给、基建保障。

《意见》中还明确了支持将襄阳大米、襄阳高香茶纳入省级公用品牌,将襄阳牛肉面列入省级公用品牌推广计划,全力打造“襄飘天下”农产品品牌矩阵;鼓励襄阳农高区与襄阳自贸区联动互促,探索建立国际合作区;积极支持道路与铁路交叉工程建设,推进东津物流园、唐白河港区建设,构建高效便捷的多式联运物流体系;支持襄阳农高区与武汉国家农创中心融合发展,共建高水平实验室、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开展集成攻关和协同研究。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记者:周红南丨通讯员:庞成庆

编辑:董子川丨校对:吴芳

责编:沈明晶丨审核:龚莉

登录汉水襄阳账号

{{isMobile ? "账号密码登录" : "短信登录"}}
发送验证码

请输入图片验证码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