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单一停车点到多元生态圈,从功能简单的休憩驿站到业态丰富的活力枢纽,襄阳普通公路服务区正以聚合资源、融合业态、综合发展的创新实践,书写“交通为民”的路域经济新图景。在这里,路与城共荣,山与水共生,每一处服务区都是湖北建设综合交通枢纽的生动写照。
从“基础保障”迈向“品质升级”
4月22日,走进316国道三岔路公路服务区,黄底绿标的“司机之家”格外醒目。占地仅8.1亩的服务区内,车辆年检、ETC办理等业务窗口功能齐全,法律援助联系方式张贴在显眼位置,为司乘提供“一站式”便捷服务。
“这里还配备了监控设备与救援服务,全天候保障停放安全。”谷城县建设养护中心党委书记、主任王丛杰介绍。
地处316国道旁的双沟服务区,正以117亩的“超级体量”蓄势待发。作为全省占地面积最大的普通公路服务区,其规划建设的加油、汽修、充电桩、餐饮等多元业态,将成为激活空间资源的“发展密码”。日均两万车流量的316国道旁,这片土地正逐步演变为串联工业园与物流港的枢纽新地标。
而在S305省道,九集停车区的新能源充电桩旁,司乘人员正一边充电一边远眺卢戎湖山水画卷。襄南驿站的文化长廊上,“何必奔远方,周末到南漳”的标语与景区宣传相映成趣;意见簿里清一色“干净整洁、环境优美”的留言,印证着服务区精细化管理的成效。
精准需求导向,打造“路上家园”
“牛肉面15元,钟点房20元一小时!”乔洼服务区内的餐饮档口传来阵阵“烟火气”。这个开放式服务区紧邻316国道,广场上停放着多辆大货车,业态丰富度堪比“小集市”:10多种餐饮品类、平价住宿、汽修驿站、ETC办理点一应俱全。
服务区车辆往来不息,标识标牌引导、车辆有序进出、专人指挥停放,保证了车辆及司乘人员安全。隔街相望的乔洼养护站与服务区建立联动管理机制,养护站工作人员每日前来巡查,服务区物业安保人员全天驻守现场,形成“服务+监管”双保障模式。
“乔洼服务区汽修、餐饮等业态精准覆盖了周边工业园、物流园,通过服务区创造的‘路边经济’既方便司乘,又反哺地方产业。”襄州区公路事务发展中心党委副书记罗德玉描述的发展现状,背后是“交通+产业”的融合逻辑——服务区不再是孤立的节点,而是串联物流、旅游、农业的重要枢纽。
“服务区+”激活路域经济新动能
以“聚合资源、融合产业、综合服务”为主线,襄阳勾勒出“服务区+”发展蓝图。
据介绍,双沟、乔洼等316国道服务区正计划引入新能源充电桩、加气补给等绿色业态;以襄南驿站为代表的南漳县服务设施,则同步规划“农产品赶集点”,联动周边农户发展“路边经济”,打造“交通+文旅”微枢纽。
从干线枢纽到乡村驿站,湖北公路正以设施标准化、服务多元化、发展产业化的转型实践,诠释“畅行一路、服务一路、带动一路”的内涵。
“要持续紧扣司乘需求,算好服务账、经济账、发展账。”湖北省公路事业发展中心调研组工作人员表示,襄阳试点经验正为全省提供样本——通过部门联动、业态创新、品牌塑造,服务区正从“公益配角”升级为“发展主角”;普通公路服务设施不仅是公益场所,未来更要成为服务民生、激活乡村、展示形象的“流动窗口”。
来源:荆楚网
编辑:李春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