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名片
谷城县五山镇田河村
五山镇茶园航拍
田河村以茶产业发展为支柱,大力改造低产茶园,种植有机茶、生态绿茶,发展茶园2000余亩。
玉皇剑茶业茶博园
同时,依托国家3A级景区——玉皇剑茶园景区,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与国家4A级景区——堰河村、“红色旅游”示范村——黄山垭村,形成生态观光旅游圈。2024年,村集体收入3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超过2万元,年接待观光游客50万人次。
见闻
茶旅融合激活“绿色银行”
谷雨前后,正是采茶、制茶、品茶的好时节,4月18日,记者一行追寻茶香,来到谷城县五山镇田河村,探茶乡胜景。
游客体验采茶
沿着山路往湖北玉皇剑茶业有限公司(简称玉皇剑茶业)茶园方向走,作为“中国高香绿茶核心产区”的代表,这里不仅是茶叶的摇篮,更是自然与人文交织的诗意田园。
茶山连绵起伏、绿树摇曳生姿。公司董事长张于学正忙着布置休闲座椅和景区亮化,迎接即将到来的“五一”假期。站在茶坛观景台俯瞰,茶园与山峦、云海、村落构成一幅立体山水画。
为满足游客多样化体验,玉皇剑茶业专门在茶坛设置了手工制茶体验区:杀青、揉捻、干燥……茶香沁人心脾。
筛选茶叶
“我们的有机茶能斩获‘楚茶杯’斗茶大赛绿茶组‘茶王’,秘诀在于‘三高’——高海拔、高云雾、高氨基酸。”张于学自豪地展示获奖证书,茶园已连续16年获得有机认证,产品连续两年获评“消费者喜爱的品牌”,带动周边3.2万名茶农年增收超2万元。
五山镇茶园风景如画
“玉皇剑茶业成功带活了我们田河村!”田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大全说,在市、县文旅部门的支持下,玉皇剑茶园景区成功申报为3A级景区,村集体资产增值、村民就业机会增加、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改善,截至目前,旅游收入已突破千万元,真正实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茶园深处,茶庄园别具风情。青瓦白墙的民宿、古色古香的茶室、错落有致的观景台,构成“茶旅综合体”的生动图景。游客可体验“采茶—制茶—品茶—茶膳”全链条服务,夜晚入住星空帐篷,听虫鸣、观星河,感受“茶山夜话”的浪漫。
谷城县文旅局副局长敖洁(左二)参与玉皇剑茶园景区助农直播
近几年,随着电商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归家乡,加入玉皇剑茶业。如今的农村早已突破传统农业的局限,正向着“农业+电商+文旅+深加工”的多元化方向蓬勃发展。
夜幕降临,站在茶坛之巅回望万亩茶园,这片土地,因茶而兴、因茶而富,以生态为底色、以文化为灵魂、以产业为支撑,让绿水青山真正造福群众。
对话
张于学:守正创新茶香远
在谷城县五山镇,张于学的名字无人不知。4月初,以他头像为商标的“茶叔叔”非遗奶茶店正式开业,张于学与茶叶又一次深度捆绑。
俯瞰五山镇
2008年,张于学接手濒临倒闭的湖北玉皇剑茶业有限公司(简称玉皇剑茶业)时,迎接他的不是掌声,而是冷眼与质疑。“农业战线长、回报慢,你一个生意人图什么?”面对家人的反对和朋友的劝阻,他只是笑而不语。
十多年来,张于学带领玉皇剑茶业严格按照生态农业和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秉持“种有机茶、做健康茶、做优质茶、做惠民茶”的发展理念,坚持“标准化管理、有机化种植、清洁化生产”,着力构建质量可控制、可追溯的有机化生产流程。
在制茶车间,张于学对细节的苛求近乎偏执。“杀青温度不能超过220℃”“揉捻要像揉面团”“包装要像艺术品”……这种匠心,让玉皇剑茶屡获殊荣:中国驰名商标、世界绿茶金奖、中国林业产业博览会金奖……
张于学率先提出“茶旅+”模式,将茶山打造成“沉浸式体验空间”:星空茶宿、茶膳盛宴、研学课堂……2024年,玉皇剑茶园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茶旅综合收入突破1.2亿元。
今年,张于学瞄准年轻消费群体——“茶叔叔”非遗奶茶店应运而生。“开奶茶店是让现代新饮品与千年茶文化实现对话。”张于学说,非遗制茶技艺是机器无法替代的“生命感”,有机茶底是工业化时代难能可贵的“纯净感”。
在茶山的时间越长,关于茶的各种创意就越多。随着短视频直播兴起,张于学在茶山搭建直播间,开设视频账号,用茶山视频、趣味段子传播茶文化。
记者采访时,他正在户外亭子直播卖茶叶:“目前全网粉丝近30万人,累计网销茶叶300万元。”
或许,这就是张于学不断“折腾”的意义——让茶山成为乡村振兴的“绿色引擎”,让茶文化成为山村连接世界的“纽带”。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策划统筹:张成武 龚莉 王虎 王婷
记者:熊丹青 孙凤玲丨摄影:乔森垚
视频:武文亮 卓仟博
通讯员:敖洁 丰娇娇 张潇
编辑:董子川丨校对:吴芳
责编:沈明晶丨审核:龚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