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时节,一支由江苏苏州13家智能制造企业相关人员组成的经贸考察团,在东津新区产业版图上按下“快进键”。这场跨越千里的“奔赴之约”,充分彰显了东津新区以商招商的强大吸引力。
从智能装备产业园的机器轰鸣,到数字农业基地的智慧物联……东津新区以链式招商重构产业生态,用企业家好口碑铸就招商品牌,书写“引进一个、带动一批、形成一链”的经济发展篇章。
链式裂变:企业家好口碑转化为招商“软实力”
5栋建筑主体竣工,两栋厂房车间装修完成,正在等待设备进场……湖北泰美科智能装备项目预计6月底试投产。
“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离不开东津新区各部门提供的贴心服务。”苏州襄阳商会会长、湖北泰美科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董事长袁华满怀感激地说。
在湖北泰美科智能装备项目推进过程中,东津新区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组合拳”。
针对项目选址问题,东津新区规划、土地、住建等多个部门积极配合,从地理位置、交通条件、配套设施、土地性质等多个维度综合考量,不断调整选址方案,大幅缩短项目前期筹备周期,为项目顺利推进铺就“快速路”。
为保障项目顺利投产,东津新区坚持“问题导向”,主动作为。在项目钢结构厂房基础回填阶段,东津新区农业水利服务中心主动与企业对接,仅用两天时间就完成7000立方米“零费用”土方运输及回填工作,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
此外,东津新区还多次组织召开项目工作协调会。会上,各相关部门充分发挥专业优势,逐一剖析解答企业遇到的问题,充分调动资源,确保项目在最短时间内破土动工,真正做到“快办证、快建设”。
今年3月,东津新区主要领导赴苏州拜访苏州襄阳商会。因对东津新区的服务高度认可,袁华主动担任东津新区“招商大使”,积极宣传东津新区的独特优势和发展潜力,吸引更多企业关注东津新区、投资东津新区。
“东津新区发展潜力无限,政策扶持给力,在这里发展,我们充满信心。”袁华主动牵线搭桥,促使战略合作伙伴莱恩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与东津新区达成战略合作协议。
多维赋能:制度创新构筑发展“强磁场”
在东津新区招商服务大厅内,三块数据屏上的信息动态更新。
政企联动屏清晰展现了专业服务团队的服务成果:累计解决企业诉求560项。同时,重大项目审批时限大幅压缩,较以往缩短40%,极大提高了项目推进效率。
“链主”引领屏详细标注35家核心企业带动的280家配套厂商分布位置。如今,这里的产业链本地配套率突破65%,产业集聚效应愈发显著。
数字赋能屏上的数据实时显示,彰显平台活力。其中,智能招商平台已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的850家企业完成精准匹配,云端签约转化率达到35%,让招商工作打破地域限制,高效开展。
“我们打造的不仅是政策洼地,更是制度创新‘试验田’。”东津新区招商部门负责人指着“三维招商体系”架构图说,“三维招商体系”精准把控产业发展方向,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政企联动招商。东津新区全力组建专业能力过硬的招商团队,设立规模10亿元的链式发展基金,建立“项目洽谈—注册落地—投产达效”的全周期服务链,每年累计能够解决企业诉求800余项,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链主”驱动招商。积极培育泰美科、数智农业、卓茂等十余家“链主”企业,充分发挥其引领作用,通过以商引商,吸引上下游企业集聚,形成“建链—补链—强链”的完整闭环,不断增强产业链的韧性和竞争力。
——数字赋能招商。自主开发“产业大脑”决策系统,精心搭建智能招商平台,能够精准匹配2000余家目标企业,实现云端对接、线下落地无缝衔接,让招商工作更加智能、高效。
今年一季度,东津新区新签约项目24个,投资总额达216亿元,涵盖新能源、电子信息等领域。
生态跃迁:从要素集聚到价值共生
一栋栋厂房拔地而起,一家家企业开足马力……在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东津新区大湾区(襄阳)工业园,袁华介绍,作为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该工业园目前已吸引40余家企业入驻,员工数超3000人。
“12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农田,如今这里拥有年产值20亿元的装备制造集群。”袁华手持激光笔,在沙盘上勾勒出产业链的延伸路径。
走进东津云谷孵化中心(简称东津云谷),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新风扑面而来,让人神清气爽。
“3、2、1,上链接……”在东津云谷襄阳数智农业产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多功能直播区域和培训区域,主播们正在进行农产品主题直播。步入三楼,“襄飘天下”供应链上下游核心企业及供应链金融企业在这里遍地开花。
襄阳数智农业产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洪长山以“链主”身份,成功引进湖北中益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湖北千世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等上下游企业,打造数字农业创新联合体。
“我们看中的是这里充满潜力的产业生态圈。”洪长山说。
目前,东津云谷已吸引20余家优质企业入驻,逐渐形成了以数字经济为核心,与现代农业深度融合的创新发展矩阵。
在这里,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得益于创新链、服务链、人才链发展生态的全面变革:
创新链方面,以湖北隆中实验室、华科工研院为依托,借助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农业大学资源,着力打造“政产学研用”紧密协同的创新网络,促进知识、技术与产业高效转化融合,为创新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服务链方面,深化“津事今办”改革,推行“拿地即开工”“联合验收”等机制,极大简化办事流程,提高服务效率,为企业发展营造优质的营商环境。
人才链方面,出台人才支持计划,配套建设人才公寓、综合体,全方位满足人才的生活与发展需求,构建起“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的强大人才磁场。
汉江潮涌处,动能正澎湃。站在浩然河畔远眺,东津新区的天际线正被不断生长的产业园区重新勾勒。这片热土上的每一声机器轰鸣、每一组数据跳动,都在演绎新时代的“链式传奇”。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记者:朱科 毛陈宇丨通讯员:刘梦雅
编辑:董子川丨校对:吴芳
责编:沈明晶丨审核:龚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