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今天(4月4日)20时49分
我们将迎来清明节气
清明
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五个节气
标志着仲春和暮春的交替
也是扫墓祭祖、郊游踏春的节日
二十四节气中清明是唯一具有
节气与节日“双重身份”的特殊存在
这个时节阳光明媚、草木萌动
百花盛开、气清景明、万物皆显
自然界呈现生机勃勃的景象
清明三候
一候桐始华
人们以泡桐开花作为阳春的物候标识。《尔雅翼》中说:“清明之日,桐不华则岁有大寒。不华者则阳气微,阳气微则寒可知已。”人们通过泡桐的开花可知道气温的变化。
二候田鼠化为鴽(rú)
田鼠因阳气旺盛躲回洞穴,而喜阳的鹌鹑类小鸟(古称“鴽”)开始活跃。古人误以为田鼠变成了鸟,实为阴阳交替的象征。
三候虹始见
古时,人们认为彩虹是阴阳交会之气,是阴阳势均的产物。在《礼记·月令》中说:“云薄漏日,日照雨滴则虹生。”在清明时节,细雨蒙蒙,人们在雨后会看到彩虹。
清明习俗
祭祀扫墓
清明扫墓,即为“墓祭”,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是对先人的缅怀方式,其习俗由来久远,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先人的思念之情,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
踏青
清明时节春光明媚、草木吐绿,正是人们春游的好时候。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清明节祭祖活动往往在郊外进行,人们把祭祖扫墓和郊游踏青结合起来,既追思先人,又健康身心,于是踏青成为清明节的习俗之一。
放风筝
放风筝是清明节流行的活动,古人认为放风筝可以放走秽气,带来好运。人们会将灾病写在纸上,放高风筝后剪断线,象征除病消灾。
吃青团
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青团是清明节的传统小吃,用浆麦草汁与糯米粉制成,馅心多为糖豆沙。青团不仅用于祭祀,也象征着生活甜蜜、福气满满。
清明节
让我们把思念传递
愿逝者安息,愿生者健康
为亲人祈寿,为朋友添福
让我们心怀感恩
珍惜每个今天
让我们拥抱希望
不负春光,笃定向前
来源:汉水襄阳综合;
编辑:熊功洁;
审核:释喻;终审:王少哲;
运营:襄阳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