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
汉江两岸春意盎然
近年来
襄阳以政策引领、文化浸润、科技赋能为抓手
推动传统祭祀向绿色追思转型
随着文明祭祀理念深入人心
古城从“烟火缭绕”到“花香满径”
清明更显“气清景明”
2025年清明节
襄阳市通过“线上 + 线下”
双轨并行的祭扫模式
赋予寄托哀思的传统方式以新风尚
清明临近,襄城区庞公街道苏家园社区“平安清明”宣传活动引发居民热议。该社区通过“线下入户+线上推送”方式,组织志愿者发放倡议书2000余份,各网格群转发文明祭祀倡议,居民参与率超90%。
在襄城庞公街道杨家河村,“杨小暖”青团暖杨志愿服务队设立了鲜花置换点,由青年志愿者引导村民用手中的火纸、塑料花等传统祭祀品置换环保鲜花,让绿色祭祀理念逐渐在村民心中生根发芽;樊城区王家台社区也建立了“绿色清明服务驿站”,提供网上祭扫平台操作指导、火纸置换鲜花等便民服务,让传统节日在创新传承中焕发新生机。
襄阳市烈士陵园采取“云端+实地”双线祭扫模式,推出代献鲜花等服务,同时面向全市发布倡议书,呼吁市民登录中华英烈网祭奠革命英烈。
连日来
全市教育系统将
清明祭扫化作行走的思政课
通过组织学生参观革命纪念馆、
诵读英烈家书、
重写入团誓词等活动
让红色基因浸润青少年心田
3月29日,由党史爷爷红色文化工作站发起,襄阳市第十二中学联合谷城县茨河镇亚声初级中学共同开展了“清明祭英烈”红色研学活动。两校师生以脚步丈量历史,以赤心叩问初心,在青山翠谷间续写红色传承的篇章。
襄阳市樊东教工幼儿园联合望江街社区开展了“巧手绘纸鸢,童心寄春思”主题绘画活动。孩子们通过亲手绘制纸鸢,了解清明习俗,表达了对春天的美好期盼。
襄阳市第四十八中学创新开展“指尖上的清明”青团制作实践活动,将传统文化传承与“护苗”行动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感悟节气文化,厚植家国情怀。
近年来
襄阳市创新服务
让清明祭扫更智慧便捷
效能显著提升
襄阳市民政局举办“树文明新风,护美好家园”清明主题宣传活动,推出电子香烛、虚拟祭台等科技产品;并开发“襄阳白事通”微信小程序,市民点击手机就能献花留言,还能学习惠民殡葬政策。
襄阳市殡仪馆定制扫墓专线,覆盖市区主要通勤路线,清明节前后每天滚动发班,让市民祭扫无忧。
襄阳市公交集团通过数据客流分析、智能调度系统客流监控等信息化手段,密切关注客流动向,按照“全车上线、全员上岗”的运力保障原则,清明假期最大限度满足市民的出行需要。
从“烟火味”到“文化味”
从“旧习俗”到“新风尚”
襄阳正以文明祭祀“小切口”
做好基层治理“大文章”
这场静水深流的变革,不仅守护了绿水青山
更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蓬勃生机
为奋力打造中西部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注入文明力量
记者:徐勇,李兴会,贵勇,闵佳,李旭晖
通讯员:陈冰,刘路遥,陈琛,李娟,黄鑫,张红泳,吉先林,杨润鑫
编辑:朱元心 | 审核:汪锐 释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