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 ( [id] => 597914 [appid] => 1 [topicid] => 0 [galleryid] => 0 [channel_pc] => 1 [channel_wap] => 1 [channel_phone] => 1 [channel_pad] => 0 [title] => “襄”思如缕祭英烈,“阳”溢文明树新风 [editor] => 朱元心 [has_thumb] => 1 [created] => 2025-04-01 14:42:29 [published] => 2025-04-01 14:42:29 [modified] => 2025-04-02 10:59:50 [digg] => 0 [pv] => 0 [comments] => 0 [shares] => 4 [recommend] => 0 [importance] => 0 [status] => 6 [enablecopyright] => 1 [sort] => 0 [origin] => 0 [syscomments] => 0 [main_category] => 286 [flow_step] => 0 [flow_id] => 0 [flow_index] => [gzh_account_id] => 0 [gzh_account_name] => [short_title] => [virtual_shares] => 0 [content] =>

清明时节

汉江两岸春意盎然

近年来

襄阳以政策引领、文化浸润、科技赋能为抓手

推动传统祭祀向绿色追思转型

随着文明祭祀理念深入人心

古城从“烟火缭绕”到“花香满径”

清明更显“气清景明”

2025年清明节

襄阳市通过“线上 + 线下”

双轨并行的祭扫模式

赋予寄托哀思的传统方式以新风尚

清明临近,襄城区庞公街道苏家园社区“平安清明”宣传活动引发居民热议。该社区通过“线下入户+线上推送”方式,组织志愿者发放倡议书2000余份,各网格群转发文明祭祀倡议,居民参与率超90%。

在襄城庞公街道杨家河村,“杨小暖”青团暖杨志愿服务队设立了鲜花置换点,由青年志愿者引导村民用手中的火纸、塑料花等传统祭祀品置换环保鲜花,让绿色祭祀理念逐渐在村民心中生根发芽;樊城区王家台社区也建立了“绿色清明服务驿站”,提供网上祭扫平台操作指导、火纸置换鲜花等便民服务,让传统节日在创新传承中焕发新生机。

襄阳市烈士陵园采取“云端+实地”双线祭扫模式,推出代献鲜花等服务,同时面向全市发布倡议书,呼吁市民登录中华英烈网祭奠革命英烈。

连日来

全市教育系统将

清明祭扫化作行走的思政课

通过组织学生参观革命纪念馆、

诵读英烈家书、

重写入团誓词等活动

让红色基因浸润青少年心田

3月29日,由党史爷爷红色文化工作站发起,襄阳市第十二中学联合谷城县茨河镇亚声初级中学共同开展了“清明祭英烈”红色研学活动。两校师生以脚步丈量历史,以赤心叩问初心,在青山翠谷间续写红色传承的篇章。

襄阳市樊东教工幼儿园联合望江街社区开展了“巧手绘纸鸢,童心寄春思”主题绘画活动。孩子们通过亲手绘制纸鸢,了解清明习俗,表达了对春天的美好期盼。

襄阳市第四十八中学创新开展“指尖上的清明”青团制作实践活动,将传统文化传承与“护苗”行动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感悟节气文化,厚植家国情怀。

近年来

襄阳市创新服务

让清明祭扫更智慧便捷

效能显著提升

襄阳市民政局举办“树文明新风,护美好家园”清明主题宣传活动,推出电子香烛、虚拟祭台等科技产品;并开发“襄阳白事通”微信小程序,市民点击手机就能献花留言,还能学习惠民殡葬政策。

襄阳市殡仪馆定制扫墓专线,覆盖市区主要通勤路线,清明节前后每天滚动发班,让市民祭扫无忧。

襄阳市公交集团通过数据客流分析、智能调度系统客流监控等信息化手段,密切关注客流动向,按照“全车上线、全员上岗”的运力保障原则,清明假期最大限度满足市民的出行需要。

从“烟火味”到“文化味”

从“旧习俗”到“新风尚”

襄阳正以文明祭祀“小切口”

做好基层治理“大文章”

这场静水深流的变革,不仅守护了绿水青山

更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蓬勃生机

为奋力打造中西部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注入文明力量


记者:徐勇,李兴会,贵勇,闵佳,李旭晖

通讯员:陈冰,刘路遥,陈琛,李娟,黄鑫,张红泳,吉先林,杨润鑫

编辑:朱元心 | 审核:汪锐 释喻

[subtitle] => [pagecount] => 1 [sourceurl] => [banner] => Array ( ) [description] => [thumb] => Array ( [url] => https://img.cjyun.org.cn/a/10125/202504/a195bb0815ff0600fc20ed39ff2e74bb.JPG [id] => 3512517 [ratio] => 1.33 ) [url] => http://xiangyang.cjyun.org/p/597914.html [wapurl] => http://m-xiangyang.cjyun.org/p/597914.html [attachments] => Array ( ) [relates] => Array ( ) [gallery] => Array ( ) [galleries] => Array ( ) [menu] => 0 [authors] => [author] => [terms] => Array ( [4] => Array ( [0] => 襄阳融媒体中心 ) [1] => ) [thumbs] => Array ( [0] => Array ( [url] => https://img.cjyun.org.cn/a/10125/202504/a195bb0815ff0600fc20ed39ff2e74bb.JPG [id] => 3512517 [ratio] => 1.33 ) ) [oldpv] => 630 [all_pv] => 0 ) 1

“襄”思如缕祭英烈,“阳”溢文明树新风

©原创   2025-04-01 14:42  

清明时节

汉江两岸春意盎然

近年来

襄阳以政策引领、文化浸润、科技赋能为抓手

推动传统祭祀向绿色追思转型

随着文明祭祀理念深入人心

古城从“烟火缭绕”到“花香满径”

清明更显“气清景明”

2025年清明节

襄阳市通过“线上 + 线下”

双轨并行的祭扫模式

赋予寄托哀思的传统方式以新风尚

清明临近,襄城区庞公街道苏家园社区“平安清明”宣传活动引发居民热议。该社区通过“线下入户+线上推送”方式,组织志愿者发放倡议书2000余份,各网格群转发文明祭祀倡议,居民参与率超90%。

在襄城庞公街道杨家河村,“杨小暖”青团暖杨志愿服务队设立了鲜花置换点,由青年志愿者引导村民用手中的火纸、塑料花等传统祭祀品置换环保鲜花,让绿色祭祀理念逐渐在村民心中生根发芽;樊城区王家台社区也建立了“绿色清明服务驿站”,提供网上祭扫平台操作指导、火纸置换鲜花等便民服务,让传统节日在创新传承中焕发新生机。

襄阳市烈士陵园采取“云端+实地”双线祭扫模式,推出代献鲜花等服务,同时面向全市发布倡议书,呼吁市民登录中华英烈网祭奠革命英烈。

连日来

全市教育系统将

清明祭扫化作行走的思政课

通过组织学生参观革命纪念馆、

诵读英烈家书、

重写入团誓词等活动

让红色基因浸润青少年心田

3月29日,由党史爷爷红色文化工作站发起,襄阳市第十二中学联合谷城县茨河镇亚声初级中学共同开展了“清明祭英烈”红色研学活动。两校师生以脚步丈量历史,以赤心叩问初心,在青山翠谷间续写红色传承的篇章。

襄阳市樊东教工幼儿园联合望江街社区开展了“巧手绘纸鸢,童心寄春思”主题绘画活动。孩子们通过亲手绘制纸鸢,了解清明习俗,表达了对春天的美好期盼。

襄阳市第四十八中学创新开展“指尖上的清明”青团制作实践活动,将传统文化传承与“护苗”行动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感悟节气文化,厚植家国情怀。

近年来

襄阳市创新服务

让清明祭扫更智慧便捷

效能显著提升

襄阳市民政局举办“树文明新风,护美好家园”清明主题宣传活动,推出电子香烛、虚拟祭台等科技产品;并开发“襄阳白事通”微信小程序,市民点击手机就能献花留言,还能学习惠民殡葬政策。

襄阳市殡仪馆定制扫墓专线,覆盖市区主要通勤路线,清明节前后每天滚动发班,让市民祭扫无忧。

襄阳市公交集团通过数据客流分析、智能调度系统客流监控等信息化手段,密切关注客流动向,按照“全车上线、全员上岗”的运力保障原则,清明假期最大限度满足市民的出行需要。

从“烟火味”到“文化味”

从“旧习俗”到“新风尚”

襄阳正以文明祭祀“小切口”

做好基层治理“大文章”

这场静水深流的变革,不仅守护了绿水青山

更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蓬勃生机

为奋力打造中西部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注入文明力量


记者:徐勇,李兴会,贵勇,闵佳,李旭晖

通讯员:陈冰,刘路遥,陈琛,李娟,黄鑫,张红泳,吉先林,杨润鑫

编辑:朱元心 | 审核:汪锐 释喻

登录汉水襄阳账号

{{isMobile ? "账号密码登录" : "短信登录"}}
发送验证码

请输入图片验证码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