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马线是生命的“安全线”、城市的“文明线”。斑马线前让一让,不仅彰显着驾驶人的文明素养,更折射出一座城市的温情与和谐。
在襄阳,斑马线前的文明礼让情况如何?交管部门又是如何在对此进行管理?近日,记者就此在市区多个街头进行了探访。
1)文明礼让渐成风尚
襄城区西街工行门前的斑马线,是市区最早加装不礼让违法抓拍设备的路段之一。3月10日,记者在这一路口看到,在斑马线前礼让、减速已经成为机动车司机们的共识。
记者在现场观察了10分钟左右,几乎每当有行人站上斑马线时,行经的机动车辆都会依次停下,让行人先行通过。现场车辆、行人交替通行,交通秩序良好。
在长虹南路的一处斑马线上,大多数车辆也按要求进行了文明礼让,但有个别车辆未减速通过了斑马线。
3月11日上午8时45分左右,记者在长虹南路、财苑路口的斑马线前看到,当一位老人推着婴儿车准备通过斑马线时,行经此处的一辆公交车、一辆白色越野车纷纷停下礼让,直到老人安全通过后才继续前行。
8时52分,有两位市民驾驶电动自行车准备通过斑马线,相邻车道的两辆机动车并未减速,而是直接通过了斑马线。两位非机动车主只能停在道路中心护栏处等待,只到一辆的士车率先减速礼让后,后方其他车辆才相应减速礼让。
2)不礼让行人引发事故,机动车可能负全责
据交警部门对往年的交通事故分析发现,驾驶机动车行经斑马线若不礼让行人,则极容易引发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亡。交警部门向记者提供了两例此类事故的典型案例。
2024年12月13日,长虹路警务平台接到群众反映,一白色小车行驶至市第四十八中学附近斑马线时,未减速礼让行人。接到举报后,民警通过调查,很快锁定违法车辆及驾驶员郭某,对其未礼让行人的违法行为进行罚款100元、驾驶证记3分处罚。
2025年1月13日15时29分许,驾驶人肖某驾驶小型客车,沿襄城区汤家湾一路由北向南行驶至檀溪路与汤家湾一路路口右转弯时,与横过檀溪路人行横道的行人阮某发生碰撞。襄城交警大队对事故进行调查后认定,未礼让行人的机动车在这起事故中负全责,并应赔付伤者医疗费用。
3)监管措施不断完善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自2024年以来,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不断加大机动车文明礼让标线的提醒力度,在市区主次干道斑马线前方施划醒目的“礼让行人”标线,加大固定监控设备抓拍整治,并不断加强违法曝光典型宣传,让文明礼让的风尚更加深入人心。
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副支队长陈丹告诉记者,针对不礼让行人不文明行为,交警部门对襄城、樊城、高新辖区人流密集区安装不礼让违法抓拍设备12套,重点监测闯红灯、不礼让斑马线、违反标志标线、驾车不系安全带、驾车接打电话等违法行为。同时,通过襄阳交警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对违法车辆进行公开曝光警示,2024年来共曝光11批次,极大地遏制了斑马线不礼让等不文明违法行为。
在市区主次干道、人流量通过密集位置的斑马线前方,交警部门加密施划了礼让行人标线,提醒过往车辆注意避让行人。2025年,在滨江大道沿线又新增礼让行人标线84组,在S303省道新增礼让行人标线45组。目前,市区主次干道斑马线前均已完成了提醒礼让标线施划。
为不断增强市民文明安全出行意识,全市公安交管部门还相继走进学校、社区、街道,开展交通安全普法宣传活动,并在驾驶员考试和“满分教育”“审验教育”中添加礼让学习内容,通过宣传学习提升整个驾驶员群体的文明素养。
与此同时,各护学警力也增强了学校门前斑马线守护,纷纷设置斑马线前礼让执勤警力和警校家护学引导力量。人民广场警务平台将大庆路小学门前护学岗警力,移至东风路与大庆路路口斑马线处,并加强引导守护力度,守护师生平安出行路。
下一步,交管部门将持续加大不礼让行人交通违法抓拍和处罚力度,在主城区人流密集和复杂的路段,结合道路实际情况,增加不礼让行人电子抓拍设备,并加强宣传警示曝光力度,在提升道路通行效率的同时,让每个驾驶员自觉礼让行人。
4)文明礼让应该是种“双向奔赴”
“车让人,人快走,快快通过莫停留。”在这句文明交通宣传语中,前半句的“车让人”,已经逐渐成为很多机动车驾驶人的共识。而后半句的“人快走”,则呼吁行人、非机动车在被礼让的同时,也能主动加入到文明通行中来,让文明礼让成为“双向奔赴”的温暖。
采访中,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也提醒广大非机动车主和行人,礼让是相互的,文明是大家的。行人和机动车同样是道路交通参与者的主体,在机动车礼让行人的前提下,行人也应做到在斑马线上有序快速通过,与机动车一起共同守护大家的生命安全。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记者:黄金晶 | 通讯员:任哈雷 梁政
编辑:黄金晶 | 校对:杨琦
责编:闵佳 | 审核: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