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人们还在讨论DeepSeek能如何帮助工作和生活时,眼下,襄阳市中心医院已在全省率先完成DeepSeek的本地化部署,将这一功能集成到医院的电子病历系统当中,成为襄阳首家实现DeepSeek应用的医疗机构。
刘阳是市中心医院急诊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他平时面对的患者都是病情比较复杂的危重症患者,每天也会写患者病例。最近医院病例系统加入了DeepSeek功能,让他们的病例内容更加完善。刘阳告诉记者:“我们把患者的CT结果导入到这个DeepSeek以后,它会根据我们的CT结果先对我们进行一个总体的分析,然后把每一项的检查结果从报告到预测,到最后的复查都在短时间内给我们进行一个全面的分析。”
据了解,襄阳市中心医院在全省率先完成国产人工智能平台DeepSeek的本地化部署,成为本市首家实现这项技术本地化应用的医疗机构,目前只在部分科室进行试点使用。医生只要将患者的病历信息输入,平台就会迅速生成一份详尽的病例分析,并给出后续的治疗方案。对于像刘阳这样的医生,能直接将患者两天内或者三天内所有的辅助检查结果全部导入DeepSeek里面,进行一个总体的评估。
据市中心医院信息中心主任刘晓东介绍,DeepSeek功能的引进,实现了检查检验报告的自动提取,并结合患者的诊断、既往史以及过敏史等信息,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为患者的后续治疗风险评估进行了提醒,提升了医生的书写效率。
DeepSeek虽然用多维度数据,为医生提供诊断建议与治疗方案参考,但在面对疾病的复杂判定、患者的心理支持,及医患沟通等关键环节时,最终的诊断和治疗决策仍需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另外,DeepSeek也会注意患者隐私信息的保护。市中心医院信息中心主任刘晓东说:“ DeepSeek本地化部署以后,患者的个人信息健康信息在医院的内部系统运行,不会上传到互联网上,实现了患者个人信息的隐私保护。”
除了医生使用DeepSeek,市中心医院还上线了“AI智能预问诊”系统,患者挂号成功后,可以在就诊前录入病史和病情,系统自动生成结构化问诊报告,并导入病历模板。这不仅为医生提供了详细的病情背景和诊疗建议,还减少了医生的问诊时间和病历书写负担。同时,患者的候诊时间也大幅缩短,整体就医体验得到显著提升。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记者:方明辉 | 通讯员:姚敏 肖清心
编辑:滕树杰 | 校对:刘媛
责编:郑海 | 审核:周嘉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