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近年来,襄阳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在先进制造、交通产业、医疗健康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日前,2024年度湖北省科学技术奖励名单公布,襄阳共有20个项目、1家企业获奖。其中,由襄阳企事业单位牵头完成的7个项目分获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三等奖,不仅填补了多项国内技术空白,更展现了“襄阳制造”的强劲实力,为我市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作为湖北省重要的工业基地,襄阳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方面成效显著。此次获奖的“国产高档数控机床多源误差协同控制关键技术及应用”和“商用车安全锻件质量控制关键技术与应用”两大项目,成功突破国外技术壁垒,实现关键领域国产化替代。
襄阳市科技局 供
高档数控机床及尖端制造装备是国家战略性物资,长期面临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与出口限制,导致我国精密制造领域依赖进口设备。“国产高档数控机床多源误差协同控制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针对国产高档数控机床存在的误差实时监测困难、调控精度不足、数控系统集成度低等技术瓶颈,创新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精度误差补偿系统。其零件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与配置国外数控系统机床处于同一水平,部分功能性能指标超过了同类型进口数控系统。
在汽车关键零部件领域,商用车安全锻件的质量与性能直接关系到汽车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国家产业安全。“商用车安全锻件质量控制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通过构建高端安全锻件工艺研发体系、智能化量产生产线以及全生命周期质量控制平台,成功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填补了国内高端商用车安全锻件产业链的空白。项目实现了高品质轻量化汽车安保件产能200万件/年,并开拓了更广阔的国内及国际市场,占据全国59%及全球30%以上的市场。
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同时,襄阳也在交通产业领域发力,通过科技创新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
此次获奖的“航空发动机整体叶盘高效强力复合铣削工艺及装备”和“中低速磁浮列车牵引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两大项目,标志着襄阳在高端交通装备制造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在航空产业领域,襄阳已形成涵盖航空机电系统、机载内饰、飞机维修、航空保障服务等环节的完整产业链。其中,"航空发动机整体叶盘高效强力复合铣削工艺及装备"项目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其推广应用将显著提升我国航空发动机关键零部件的制造能力。预计到2026年,襄阳航空航天产业产值将突破800亿元,成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襄阳市科技局 供
在轨道交通领域,中低速磁浮系统凭借转弯半径小、爬坡能力强、运营维护成本低等优势,成为城市中运量轨道交通的理想选择。"中低速磁浮列车牵引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推动了我国磁浮列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为我国磁浮列车装备创新发展、实现从“跟随”到“领跑”作出了重大贡献。
未来,襄阳依托交通产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链延伸,将进一步巩固其作为中部地区重要交通枢纽的地位。
科技改变生活,创新引领未来。此次襄阳获奖的项目中,由襄阳企事业单位牵头完成的7个项目中,有3个项目聚焦医疗健康领域,进一步提升了襄阳的医疗服务水平,增强了市民的健康获得感。
襄阳市科技局 供
“基于环境因素提高男性生育力的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项目,在探索环境因素影响男性生育力的基础上,发现了新的生物标志物并提出了防治策略。该成果已在国内19家大型医疗单位和湖北省人类精子库推广应用,帮助患者改善生育能力,显著提升了家庭幸福指数。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自噬相关机制与临床诊疗推广应用”项目,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提供了全新的科学依据和解决方案。研究成果已推广至全国十余家三甲医院,每年惠及千余名患儿,为精准医学提供了重要支撑。
“疼痛和神经损伤的机制及围术期疼痛和神经损伤防治新策略”,通过开展基础和临床研究,显著改善了患者的术后康复体验。成果在襄阳多家医院的推广应用,提升了医疗服务质量,减轻了患者痛苦和医疗系统的负担。
从精密制造到交通产业
从医疗健康到民生福祉
科技的力量正在襄阳这片热土上
绽放光芒
在这些省科技奖的背后,是襄阳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未来,襄阳将继续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吸引更多高端人才和优质资源集聚,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创新高地,为区域经济和社会进步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记者:杨洋;通讯员:裴清颖
编辑:高金|校对:王怡雯
责编:张丽|审核:刘德祥 周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