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 ( [id] => 582650 [appid] => 1 [topicid] => 0 [galleryid] => 0 [channel_pc] => 1 [channel_wap] => 1 [channel_phone] => 1 [channel_pad] => 0 [title] => 非遗里的襄阳年:一条老街 两样“小年” [editor] => 刘斌贝 [has_thumb] => 1 [created] => 2025-01-23 11:03:57 [published] => 2025-01-23 12:01:50 [modified] => 2025-01-23 13:05:15 [digg] => 2 [pv] => 0 [comments] => 0 [shares] => 4 [recommend] => 0 [importance] => 0 [status] => 6 [enablecopyright] => 0 [sort] => 0 [origin] => 0 [syscomments] => 0 [main_category] => 887 [flow_step] => 0 [flow_id] => 0 [flow_index] => [gzh_account_id] => 0 [gzh_account_name] => [short_title] => [content] =>

春节,承载着历史与文化的厚重,牵动着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2024年12月4日,春节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让春节成了与世界共享的年味儿。这个春节,我们推出系列报道《非遗里的襄阳年》,和大家一起寻找襄阳的年味年俗,品味独属于襄阳人的乡愁和团圆。

1月22日是腊月二十三,对很多襄阳人来说,就是过小年的日子,可在襄城卧龙镇的老街上,街东街西的居民却各有说法。

襄城区卧龙镇居民李大妈说:“我们这过二十三,他们过二十四。”

李大妈是正宗的卧龙镇老居民,而她所说的街对面的邻居,都是清代移民过来的江西人。

襄城区卧龙镇民间文化研究者温志明说:“这里就是江西街,这就是当年的江西人来我们这经商以后,就在这落户了。”

卧龙镇江西街居民黄大妈说:“一起在这盖的房子,在这住的时间长了,就叫江西街,都是从江西来的,在这落户,祖祖辈辈就在这了。”

据民间文化学者介绍,明清时期,大量的江西商人走出江西,四处经商。而襄阳又是万里茶道的重要节点,很多江西人便在此落户。不仅卧龙镇有江西街,樊城也有大小江西会馆以及抚州会馆。

江西赣州江南宋城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朱坚说:“万里茶道,赣商的经商之路,通过水运到襄阳,通过襄阳达到整个中原,甚至更远的地方。”

按照习俗,我国北方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南方腊月二十四过小年。襄阳以北方习俗为主,而江西属于南方,所以在卧龙老街上,就形成了一条街两样风俗的独特局面。

襄阳拾穗者民间文化工作群施锦华说:“清代,朝廷祭天活动安排在腊月23日,而南方远离京都,仍沿用传统的腊月24为小年。”

虽说过小年的日子不同,但无论南北,小年都是春节的序曲、忙年的开始。而且小年一定要拜灶王爷、吃红糖饼,寓意一年甜蜜圆满,红红火火。

襄城区卧龙镇民间文化研究者温志明说:“灶王爷要到天庭去,给玉皇大帝汇报,汇报民间的什么情况,是好是坏呀,为了把灶王爷的嘴捂住,所以家家都要做红糖饼,给灶王爷吃。”

小年这天,襄城北街昭明李记红糖饼店的生意也异常火爆。

“昭明李记红糖饼”非遗传承人李勇说:“因为小年的时候祭灶神,有吃灶锅烙的习俗,到小年天家家户户都买。”

2023年“昭明李记红糖饼”被评为市级非遗,传承人李勇说,他们家族做红糖饼的手艺已经传了四代人,如今更成了一道特色美食,受到外地游客的喜爱。

作为过小年的重要仪式感,除了祭灶、吃红糖饼,还有扫尘的习俗。

襄城区卧龙镇民间文化研究者黄朝忠说:“要打堂屋里的灰,过去的人都是盖的草房,因为打的土灶,一烧火,都是烟子,年长日久,屋顶上长些灰,我们这叫堂屋灰,必须用扫把扫一扫。”

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再给自己理理发、洗个澡,一家人吃糖饼、剪窗花,做好辞旧迎新、迎祥纳福的准备。

这就是小年,像一场新年的彩排,更是人们对美好的期盼。

文化学者方莉说:“过小年就像一个序曲一样,这一天开始,每天都安排有过年的工序,都在为春节做准备,一天一天年味渐浓。”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记者:汪洋

编辑:刘斌贝 | 校对:刘媛

责编:郑海 | 审核:周嘉宾

[subtitle] => [pagecount] => 1 [sourceurl] => [banner] => Array ( ) [description] => 一起寻找襄阳的年味年俗,品味独属于襄阳人的乡愁和团圆。 [thumb] => Array ( [url] => https://img.cjyun.org/a/10125/202501/f78bea58a7192d6d6902beb7b9314727.png [id] => 3445331 [ratio] => 0.55 ) [url] => http://xiangyang.cjyun.org/p/582650.html [wapurl] => http://m-xiangyang.cjyun.org/p/582650.html [attachments] => Array ( ) [relates] => Array ( ) [gallery] => Array ( ) [galleries] => Array ( ) [menu] => 0 [authors] => 汪洋 [author] => 汪洋 [terms] => Array ( [1] => [4] => Array ( [0] => 襄阳融媒体中心 ) ) [thumbs] => Array ( [0] => Array ( [url] => https://img.cjyun.org/a/10125/202501/f78bea58a7192d6d6902beb7b9314727.png [id] => 3445331 [ratio] => 0.55 ) ) [oldpv] => 779 [all_pv] => 0 ) 1

非遗里的襄阳年:一条老街 两样“小年”

2025-01-23 12:01   襄阳融媒体中心  

春节,承载着历史与文化的厚重,牵动着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2024年12月4日,春节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让春节成了与世界共享的年味儿。这个春节,我们推出系列报道《非遗里的襄阳年》,和大家一起寻找襄阳的年味年俗,品味独属于襄阳人的乡愁和团圆。

1月22日是腊月二十三,对很多襄阳人来说,就是过小年的日子,可在襄城卧龙镇的老街上,街东街西的居民却各有说法。

襄城区卧龙镇居民李大妈说:“我们这过二十三,他们过二十四。”

李大妈是正宗的卧龙镇老居民,而她所说的街对面的邻居,都是清代移民过来的江西人。

襄城区卧龙镇民间文化研究者温志明说:“这里就是江西街,这就是当年的江西人来我们这经商以后,就在这落户了。”

卧龙镇江西街居民黄大妈说:“一起在这盖的房子,在这住的时间长了,就叫江西街,都是从江西来的,在这落户,祖祖辈辈就在这了。”

据民间文化学者介绍,明清时期,大量的江西商人走出江西,四处经商。而襄阳又是万里茶道的重要节点,很多江西人便在此落户。不仅卧龙镇有江西街,樊城也有大小江西会馆以及抚州会馆。

江西赣州江南宋城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朱坚说:“万里茶道,赣商的经商之路,通过水运到襄阳,通过襄阳达到整个中原,甚至更远的地方。”

按照习俗,我国北方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南方腊月二十四过小年。襄阳以北方习俗为主,而江西属于南方,所以在卧龙老街上,就形成了一条街两样风俗的独特局面。

襄阳拾穗者民间文化工作群施锦华说:“清代,朝廷祭天活动安排在腊月23日,而南方远离京都,仍沿用传统的腊月24为小年。”

虽说过小年的日子不同,但无论南北,小年都是春节的序曲、忙年的开始。而且小年一定要拜灶王爷、吃红糖饼,寓意一年甜蜜圆满,红红火火。

襄城区卧龙镇民间文化研究者温志明说:“灶王爷要到天庭去,给玉皇大帝汇报,汇报民间的什么情况,是好是坏呀,为了把灶王爷的嘴捂住,所以家家都要做红糖饼,给灶王爷吃。”

小年这天,襄城北街昭明李记红糖饼店的生意也异常火爆。

“昭明李记红糖饼”非遗传承人李勇说:“因为小年的时候祭灶神,有吃灶锅烙的习俗,到小年天家家户户都买。”

2023年“昭明李记红糖饼”被评为市级非遗,传承人李勇说,他们家族做红糖饼的手艺已经传了四代人,如今更成了一道特色美食,受到外地游客的喜爱。

作为过小年的重要仪式感,除了祭灶、吃红糖饼,还有扫尘的习俗。

襄城区卧龙镇民间文化研究者黄朝忠说:“要打堂屋里的灰,过去的人都是盖的草房,因为打的土灶,一烧火,都是烟子,年长日久,屋顶上长些灰,我们这叫堂屋灰,必须用扫把扫一扫。”

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再给自己理理发、洗个澡,一家人吃糖饼、剪窗花,做好辞旧迎新、迎祥纳福的准备。

这就是小年,像一场新年的彩排,更是人们对美好的期盼。

文化学者方莉说:“过小年就像一个序曲一样,这一天开始,每天都安排有过年的工序,都在为春节做准备,一天一天年味渐浓。”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记者:汪洋

编辑:刘斌贝 | 校对:刘媛

责编:郑海 | 审核:周嘉宾

登录汉水襄阳账号

{{isMobile ? "账号密码登录" : "短信登录"}}
发送验证码

请输入图片验证码

确定